劉興娟
眾所周知,作文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高考中占據很大的份額。高中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與諸多因素有關,閱讀教學是夯實作文能力的基礎。閱讀不僅可以給學生提供知識,而且能夠優化學生的思維。然而,傳統的寫作教學模式束縛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大膽創新,從強化學生的閱讀入手,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一、閱讀與賞析相結合,借鑒寫作方法
現行的高中語文教材中編排的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大都出自名人大家之手,是學生寫作的范本。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情感。同時,學會借鑒文章中運用的寫作方法。這樣,就能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寫出表達自如的作文。例如,在教學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時,引導學生分析作者是怎樣把情感融入到所描繪的景物中,在具體畫面描繪中怎樣表現情感的。在寫作教學中,讓學生多寫景抒情類散文,引導學生像郁達夫那樣選出幾個景點,并結合切身感受,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一幅又一幅優美的畫面。再如,教學蘇軾的《赤壁賦》時,讓學生學會情、景、理交融,體會作者如何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景物,并通過人物對話表現人物性格。通過這樣的欣賞與借鑒,引導學生學會寫規范的散文。實踐證明,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借鑒寫作方法,提高學生的文學賞析能力,從而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和作文水平。
二、加強課堂互動交流,發散學生思維
布魯姆的教學觀告訴我們,教師的指導是培養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途徑。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與學生交流,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發散學生的思維。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與討論,讓學生的思維通過記憶的引導,對寫作命題展開適當的拓展與延伸,進而達到優化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優化構思的過程,從而寫出滿意的作文。例如,教學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時,教師首先要加強對學生描寫景物方法的指導,通過情境再現的手段讓學生感受夜晚荷塘中的美景,反復朗讀課文中描寫荷塘與月色的句子,體驗其優美的語言。同時,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學習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景物的,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等。通過師生的交流討論,讓學生掌握景物描寫的方法,并開展模仿練習。如描寫家鄉的美景,要求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抒發熱愛家鄉的情感等。經過這樣的訓練,發散了學生的寫作思維,從而為以后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確定寫作題材,明確評價標準
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閱讀是一種心智活動,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讓價值觀念得到凈化。我們知道,選好素材是寫好作文的基礎。如何才能選好寫作素材呢?這需要教師的悉心指導,從作文的評價標準開始。在開展作文互評時,首先要指導學生確定寫作題材,選擇一些能培養高中學生審美意識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題材。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例如,在教學《阿房宮賦》《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優秀的古詩文作品時,就要求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學習作者在駐足歷史古跡后有感而發,大膽地發表見解。同時,要求學生在網絡上搜集相關的古跡資料,把切身感受寫下來。借景抒情,有感而發,在培養學生人文情懷的過程中提升綜合素養。高中語文寫作教學,要為學生制定明確的評價標準,讓學生在自評與互評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當今的中學生往往容易受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而通過寫作題材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暴力、血腥、庸俗等不良因素的干擾。
四、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拓寬知識視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得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實踐證明,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尤其是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很多學生的作文內容空洞,模式化嚴重,這就需要平時的積累,加強課外閱讀才能讓學生文思泉涌,寫出優秀的作文。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閱讀,根據課文內容聯想相關內容,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實踐證明,教師應把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文章布局和結構,以及語言表達技巧。閱讀后,讓學生開展隨堂練習,將所學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作文中,使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同時,教師可以推薦諸如《讀者》《小小說》《智慧背囊》等有利于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刊物讓學生閱讀,幫助學生積累素材,學習寫作方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
綜上所述,寫作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質和綜合素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新時期,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同時應引導學生多閱讀,積累素材,并且傳授學生一些必要的寫作技巧,全面提高寫作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