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璐
小學美術課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創作課程,而小學生們比較喜歡新穎的事物或活動。教師需要運用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實施美術教學,采用新穎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吸引學生自發地參加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教學效率,從而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培養出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道德水平、文化智慧、審美能力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學生。
一、發展小學美術創意課堂的必要性
(一)從小學生的生理特征來看
小學生對美術知識的認知和審美能力還處于啟蒙的狀態,特別是小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還不夠成熟,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事物,其很難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但是他們對有趣、新穎和充滿活力的事物非常感興趣。如果小學美術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沒有深度挖掘美術教材背后有美感和有趣的元素,就無法激發小學生學習美術課程的欲望,也不能提高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水平。
(二)從小學美術教材的本質來看
小學美術教科書不僅包含彩色繪畫、雕塑、文字設計、剪紙等內容,其教科書形式也十分多樣化。如果小學美術教師只是簡單地進行教學,就不可能突出小學美術教科書中所包含的美麗事物、美的感受,進而潛移默化地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意識。
(三)從適應深化落實課改要求來看
教育部文件《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指出,“當前中小學課程改革從總體上看還有差距,體現在學校和家長重智輕德,單純追求分數和升學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較為薄弱”,要“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這就對改革傳統美術課堂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要將創意課程完美融入傳統美術課堂,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當前小學美術課堂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過于傳統
近年來,素質教育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逐步滲透到各個年齡階段的教學實踐中。但是現在很多學校對于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還比較低,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傳統的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比較常見。教師只遵循教學大綱,不能創新教學模式,使用填鴨式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在美術課堂上依然不是知識學習的主體,十分被動。調查顯示,在許多小學美術課上,學生經常按照教師的想法畫畫,很少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發揮,這不僅會使學生參與美術創作的熱情受到打擊,也會進一步制約學生的創新意識,更制約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久而久之,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學習會產生厭煩感,最終失去信心和興趣。
(二)缺乏正確的評價體系
一些美術教師喜歡從教材、教學大綱和教師經驗的角度出發對學生的美術作品進行評價,符合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的藝術作品會得到較高的評價,而某些學生有創意的藝術作品卻得不到應有的正面評價。受到教師評價態度的影響,學生在美術作品創作中就會下意識地創作其認為教師可能喜歡的作品,而不是思考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創作,這種評價方式制約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還有一部分教師采用競爭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作藝術作品的熱情,但這種比賽的得分和排名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使他們認為一時的成績不好是自己水平低造成的。然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好的和壞的藝術作品之間沒有任何區別,任何作品都是學生體現了創新思維的杰作。教師僅僅以經驗和大綱的進行打分排名,只能限制學生思維和想象空間,甚至打擊學生的自信心。
三、發展小學美術創意課堂的策略建議
(一)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1.引入啟發式教學。
與灌輸式教學相比,啟發式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的有效途徑。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提問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夠促進他們獨立學習。
2.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
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學生群體最顯著的特征。小學生思維活躍,對待事物的觀察點和出發點與成人不同,特別是在美術學科教學中,美術教師必須認識到兒童與成人之間的差異,并與學生保持密切聯系和溝通,了解班上每個人的興趣、能力以及學習繪畫的理想和方向,然后認真分析小學生們的學習特點和學習程度,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為其量身制定教學模式和個性化的教學策略,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被教師特別關注的,以此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促進小學美術教學和小學生整體素質水平的提升。
(二)引入多媒體教學設備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傳統的黑板教學相比,多媒體已廣泛應用于各學科的實踐教學中。多媒體設備的使用可以讓學生理解本學科之外的世界,豐富和開闊學生的視野。例如,在教學“繪制臉譜”時,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事物的特點,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臉譜的視頻,通過課本、實物和視頻動態的結合,學生可以了解中國京劇的臉譜文化,通過播放不同朝代和不同類別人物的戲劇面具,讓學生觀察其中的差異。通過視頻和圖形的顯示,學生可以進一步提高空間審美能力、創造力和想象力。
(三)重塑美術學科的評價體系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必須認識到每個人的審美標準是不同的,他們的創造能力也是不同的。美并沒有統一的標準與完整的定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人對美術作品有不同的理解。我們要寬容和鼓勵地看待學生有創意的作品,保護他們想象的幼苗,并提升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教師可以在教室的角落放置一個展示角,展覽學生有創意的作品,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感受到成就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教師應注意學生思維的差異,鼓勵學生有不同的想法,同時要與學生充分溝通,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鼓勵學生的獨特見解。
(四)營造創新性的課堂氛圍
1.引入生活的創造性元素,提高藝術素養。
生活是激發學生創造力、挖掘學生潛能的根本,生活中到處都充滿美。因此在引入生活的創造性元素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運用生活材料、生活氛圍和生活應用加強自己的美術修養。
例如,在教學“蔬菜的聯想”這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介紹生活中常見的蔬果,如茄子、橙子、菠蘿、香蕉、黃瓜等。通過創造性點想象,展示出一幅幅有趣的畫面。結合教師給出的例子,學生能創造性地思考,繪制出生動活潑的蔬菜圖畫作品。
2.引入音樂動畫元素,營造生動活潑的環境。
為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挖掘學生的潛能,教師可以利用音樂和動畫的元素,在美術課上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音樂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將音樂的旋律、節奏與美術結合起來,不僅是跨學科教育的要求,還能夠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與此同時,小學生喜歡卡通人物,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利用動畫藝術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
3.引入游戲教學活動,激活美術課堂。
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美術教學需要結合學生認知水平、興趣愛好與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根據小學生活躍好動的特點,注重小學生思維能力的挖掘和激發,引入游戲教學策略,利用游戲的趣味性、生動性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創新思考,激活美術課堂。例如,在“我和動物朋友”課程中,教師可用角色扮演游戲實施創造性教學,準備不同動物形狀的頭飾,如小老鼠、小貓咪、小兔子、小猴子等,并結合動物謎語。通過實施這些游戲活動,學生可以在愉快輕松的課堂上玩耍和感悟,了解不同動物的形態特征,然后再以藝術作品的形式表現出來。
四、結語
小學美術的創意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想象力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能讓學生從傳統課堂的被動受體變成主導課堂的主體,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從現代美術教育的角度來看,不斷完善和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和綜合素質是小學美術教師教學創新的最終目標,也是小學生渴望獲得尊重、自主學習的個體訴求,更是實現小學美術課程新教學目標的必然選擇。
(責編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