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晶晶
小學數學對于小學階段而言是比較重要的一門學科,在現如今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之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顯得尤其重要。本文簡單分析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如何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并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報告,希望能為相關教學提供可行參考。
最近幾年新課程改革標準在不斷完善,我國教師的教學目標也在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從小學數學角度上看,傳統教學中教師只重視學生的整體成績,根據學生的成績開展一系列教學,其結果只能提升學生的分數,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卻并不重視。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之下,人們開始重視對小學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那么如何才能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合理引導。
一、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時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價值
所謂邏輯思維能力主要是一種抽象思維和理論思維的總稱。在人的各項日常活動當中有根據地、條理清晰地進行一系列活動都需要邏輯思維的參與。所以邏輯思維能力需要通過科學的邏輯方法對相關事物進行一系列的主觀判斷。邏輯思維能力簡單而言屬于一種推理能力,它是人的一種主觀能動性。小學數學的重點是對人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人們可以通過對邏輯思維能力的應用,解決數學方面的任何問題。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時,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尤為必要,這是小學進行數學教學的一個主要任務。邏輯思維的特點和數學學科存在有一定的相符性,小學數學在教學過程當中,絕大多數的數學概念和應用題都比較簡單,但這恰恰又能對小學生的思維進行鍛煉,可以為日后的相關學習奠定基礎。
在這一階段對學生的邏輯思維進行培養,可以促使學生更深入地學習,特別是小學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伴隨著一系列豐富的思維活動,能逐漸培養起其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是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其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學生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應用,能使學生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不僅能幫助學生解決學習數學時遇到的問題,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加強對生活的體驗,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能力,更好地去解決學習中和生活中的問題,進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當前培養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相比以往已經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限制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首先,教師仍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學手段仍以灌輸為主,這就使學生的主動性得不到發揮,違背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限制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
其次,教師過于注重要求學生進行各種習題的訓練,忽視了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實踐應用能力不強,不能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最后,課堂教學氛圍過于沉悶,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導致學生面對過于抽象的數學知識時常常會遇到各種困難,得不到及時解決,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外,在當前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但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缺乏認知,不是拒絕使用就是濫用,從而不利于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影響了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措施
(一)營造活躍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張載曾說過:“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學習興趣是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自主探究的內動力,因此,教師需要注重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因此,教師首先就需要注重對教學氛圍的營造,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下進行數學知識學習,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還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形成互動的師生關系,從而為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奠定基礎。
例如:在教學《百以內加減法》時,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大都是對公式死記硬背,這樣就限制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對此,教師則需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了解計算過程,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進行直觀展示,如教師可利用Flash為學生展示增減火柴棍的教學視頻,學生通過形象地觀看了解計算的過程,同時,還可以為學生發放教學道具,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操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參與度,同時還在此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以演繹和歸納方法進行邏輯思維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演繹方法和歸納方法是常用的推理方法。簡單而言,推理或規律就是通過特殊的一些數學知識進行逐步歸類而形成的一種方案。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小學數學的法則、運算定理、數學性質等都應用到了推理歸納。舉個簡單的例子:在一個平面當中,鈍角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銳角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直角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那么借此可以說明什么?使學生對此進行分析,因三角形主要包括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銳角三角形,也就是說這三種三角形是三角形的全部形態,因此通過這一點能夠得出,在平面內的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這就是通過演繹歸納等方法來得出的一個典型的定理。主要通過各種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的知識推導出所有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的一般性結論,因此屬于一個歸納的推理過程。通過這種方法的借助,可以有助于對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
(三)以分類比較方法進行邏輯思維培養
在進行理科知識加工的過程中,通過分類方法進行應用是比較常用的方法。比較法主要是對兩組研究對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確定的一種最為直觀和有效的方法。在小學數學進行教學時,教師通常通過分類和比較方法進行相關的指導教學。分類和比較對人類而言,是開始想象和思維的基礎性原則,只有進行分類比較才能對相關事物加以鑒別。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分類比較方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在生活當中對比較方法的應用也無處不在。比如在上學的過程中,周一要比平時花費更多的時間,因為路上的車和行人都明顯增多,很多路口都存在交通堵塞的問題,因此,為了上學不遲到,不得不提前離開家。早上上學所耗費的時間這件事兒主要通過量的比較來得出。因為路上的車與行人比平時多很多,這一點主要通過性質比較法進行比較,有些路交通堵塞,這種屬于狀態比較,也就是交通擁擠和不擁擠之間的比較。通過多種比較最終得出對于這個事物的看法。
(四)滲透數形結合思想進行邏輯思維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數學思想在教學中的滲透,其中,數形結合是一種有效的解題策略,不僅僅是數學教學中的主要解題方式,同樣也是一種數學思維方式,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通過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圖形相結合,能有效發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應用意識。所以,教師需要加強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為學生開展豐富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進行約等于練習題訓練時,教師不能直接單一地告訴學生四舍五入,而是要讓學生理解其中的內涵,對此,教師可舉一個數例如34,運用數形結合,為學生在黑板上畫一條數軸,將30~40在數軸上進行標識,這樣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主觀化,使學生形象的觀看34~30與40之間的距離,進而得出34與30的距離更近,從而使學生明白四舍五入的含義,通過這樣的數形結合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解決植樹問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手掌來將抽象的植樹問題形象化,手指頭代表樹,指間的空隙代表兩棵樹之間的距離,從而得出:物體數量=間隔數+1。數形結合不僅簡化了數學題,加強了學生的理解,并鍛煉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五)綜合分析與抽象概括法進行邏輯思維培養
綜合分析方法就是對所認知的事物進行聯系,對相關的事物進行研究,進而對整體的事物本質進行認知和理解。在問題分析的過程中,可以分解為不同的組合相關部分,然后對于各個分組以及部分進行研究,進而獲得一種對本質認知的思維方式。舉例而言,教師要求學生將7個蘋果放在兩個籃子當中,那么具體的分法如何劃分?經過嘗試可以得出:1:6、2:5、3:4、4:3、5:2、6:1等6種分法。而概括就是將同一類事物和同一本質的事物全面綜合地看成一個整體,抽象法則是從諸多客觀事物當中進行分類,對非本質以及個別屬性進行舍棄,然后對本質的共同點加以抽選。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選擇45道10以內的加減法數學題,開始學習的時候,學生都是以背誦和記憶等方式進行計算,但通過教師幫助學生進行抽象概括相關的規律以后,學生可以靈活地對相關的數學題進行計算,這就是抽象概括方法的實際應用。
(六)需對學生進行鼓勵,提升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拘泥性,所以不重視和其他教學方法的結合,這樣會導致時間久了,學生會形成對教師過于依賴的不良習慣,在學習過程中很難自己進行主動思考,這樣不利于對數學能力的培養,也會局限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教師需要適當地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引導,使學生能夠積極地進行自我思考。舉例而言,現如今很多教師在進行題目講解時,都是從頭講到尾,最后連答案也一起給了學生,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形成依賴的思想,不經思考就獲得結果,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產生了遏制。為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在進行題目講解時,需要重點對解題思路進行分析,并且時不時對學生加以引導,盡量多講解幾種解題思路,并且使學生根據思路算出答案,這樣能夠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的訓練。
(七)結合實際生活,強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邏輯思維能力不強,在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時,常常很難進行具象的認知和理解,對此,教師可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從而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了解數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掌握。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的氛圍,使學生明白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元、角、分》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扮演顧客和售貨員,進行買賣商品的教學情境,同時為學生準備不同面額的人民幣教具,可讓學生自己設計情境內容,從而在實際的教學情境中了解人民幣,加強對人民幣轉換的認知,進而輕松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學生在此過程中通過對生活問題進行探究,能有效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簡單分析小學數學中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價值,并就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一些相關的措施。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重點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鍛煉,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引導,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促進學生更加全面地發展。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