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霜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而小學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階段,在此階段,學生不僅僅需要學習基礎的知識,為其未來步入初中、高中以及大學的學習做好準備,還需要對其進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幫助健全學生的人格,并且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當前,我國的國力不斷地提升,因此我國在國際中的地位也逐漸凸現出來,作為我國的國民,必須具備足夠的公民意識,明確知道自己的身份、知曉自己擁有的權利、具備維護主權的意識等,而這些意識需要從小培養,小學階段就是培養其公民意識的重要階段,因為在此階段學生猶如一張白紙,學校以正確的、科學的、合理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導,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公民意識。
一、公民意識的重要性
公民意識對社會與各人均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培養公民具備公民意識,可以提升人民凝聚力、穩定社會治安、提升人民的愛國情懷、具備主權意識以及健全人格。
(一)提升人民凝聚力
人民對于我國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中國共產黨的綱領就是為人民服務,因此人民始終是共產黨需要堅守維護的主體。中國共產黨為我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也應當具備公民意識,明確自己對國家的重要性,并且也明確國家對自己的重要性,需要明白由個人組成家庭,由家庭構成社會,由社會引導國家。
同時也需要指導國家是維持社會穩定的根本保障,而社會是家庭幸福的基礎,家庭是個人獲得穩定生活的根基,因此國家對于個人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人民一旦具備這些意識,就是意識到從個人到團體的重要性,因此人民的凝聚力也會得到明顯提升,我國的人民也會更加團結,正所謂團結力量大,團結的人民可以與政府一同攜手解決各種問題,幫助我國在發展的道路上逐漸掃清障礙。
(二)穩定社會治安
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是我國快速發展的前提,因為如果社會治安出現問題,我國的政府就需要不斷地分散注意力解決社會治安問題,對于我國的發展規劃等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當前我國正處于發展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關鍵的階段,更需要人民具備公民意識,具備足夠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共同為祖國分憂,將外憂擊垮,并且直面在國際中繼續進步的種種困難。作為中國的公民,就應當具備中國公民意識,如果讓中國公民具備了其他國家的公民意識是非常嚴肅的問題,因為不同的國家政府具備不同的管理方法,同時也具備不同的國家方針與國家文化,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上,就應當做一個可以融入中國社會的良好公民,而能夠良好融入社會,就需要具備中國公民的公民意識,從而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能夠為社會努力做出自己的貢獻,幫助穩定社會治安。
(三)提升人民的愛國情懷
我國經歷過一大波磨難之后,仍然屹立不倒,這多虧于革命先輩的犧牲精神與愛國精神,作為我國的公民,具備義務與責任去了解我國的歷史真相,懂得這些革命先輩為當前穩定且繁榮的中國所做出的貢獻,知曉當今的生活實數來之不易,如果沒有這些革命先輩幫我們守住領土,就不會有今天的美好生活,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并治理國家,處處為人民思考,就很難守住革命先輩用鮮血換來的和平,因此作為中國的公民,理所應當需要知道我國的歷史,明白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性與責任,并且明確自己的立場,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在和平的年代里也應當居安思危,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并且在國家面對危難時能夠做出最為理智的決定,以公民的身份與我國政府一同攜手解決問題。
(四)具備主權意識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應當具備足夠的主權意識,尤其是當前我國的香港與臺灣仍然未完全回歸祖國的懷抱,公民更加應當明確什么是領土主權不容侵犯,什么是公民具備的權利。在我國快速發展的階段,我國也會面對許多新的問題,未來能夠讓香港與臺灣的同胞盡快回到我們的懷抱中,需要公民具備正確的公民意識,因為只有具備正確的公民意識的公民,才不會受到外界輿論的干擾,擁有明白是非黑白的能力,通過培養公民的公民意識,公民會具備正確的主權意識,當國家領土受到侵犯時,應當團結一致解決問題,當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時,應當不斷地強大自己,并且尋求國家的幫助,共同解決問題。
(五)健全人格
通過培養公民的公民意識還可以健全公民的人格,因為具備健全的人格的人應當清楚地知道自己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事情,知道自己應該做和不應該做的事情,懂得自己對個人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以及對國家的責任,并且懂得如何才能確保自己承擔了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知曉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責任,能夠明辨是非,不會盲目地隨波逐流,因此也不會輕易地進入錯誤的行列當中,時刻保持清醒,具備健全的人格,成為中國的良好公民。
二、對小學生進行公民意識教育的困難
小學生需要進行公民意識教育,因為每一位公民均需要具備公民意識,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尚小,其理解能力也較低,因此在落實對其公民意識的教育時,可能會面臨著許多困難,其中最主要的四大困難為教學形式選擇困難、教學內容困難、教學方法困難以及教學測評困難。
(一)教學形式選擇困難
對小學生急性公民意識教育時,應當選擇適合于小學生的教學形式,但是什么教學模式才是真正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模式,當前并沒有定論,因此仍然需要我國的教育界對此進行研究,尋找大技能提升小學生學習興趣,又能落實對小學生進行公民教育目的的教學形式。
(二)教學內容選擇困難
小學生的教學內容選擇也十分困難,因為公民意識對于小學生而言,理解起來會有些許難度,因此需要將公民意識轉化為小學生可以理解與接受的語言,同時配合一些素材進行教學,但是什么樣的教學內容以及哪些素材可以用作小學生的公民意識教育仍然沒有定論,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
(三)教學方法選擇困難
為小學生培養公民意識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也存在著一定的障礙與問題,因為當前的教育方法眾多,其中既有小學生主動學習為主的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也有以教師為主的全程授課式講解為主的教學方法,公民意識教育需要哪種方法,亦或是怎樣搭配使用這些方法,均沒有定論,同樣需要進一步研究選擇出更加適合培養小學生公民意識的教學方法。
(四)教學測評困難
對于小學生經過公民意識教育之后是否具備了正確的公民意識,難以做出準確的評價,因為如果通過考試檢測學生的公民意識,學生有可能將教師所講授的內容背下來但是在未充分理解的情況下取得了較高的分數,這樣的分數并不真實,因為學生并未完全掌握公民意識這種意識,需要強調的是,這是一種意識,是潛在于思想中的意識,并不是背會了知識點就可以的,因為有些時候,盡管學生知道怎樣做是對的,但是其下意識的行為卻并未如此去做,所以對于學生是否真正具備了公民意識的測試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三、對小學生進行公民意識教育的策略
小學生接受公民意識教育時毋庸置疑的事情,為了解決對小學生進行公民意識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可以通過將公民意識教育與課程內容相融合、舉辦有關于公民意識的辯論賽、情景模擬教學、采取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測評方法以及組織學生參與在社區內宣傳公民意識的活動的策略,全面提升我國小學生的公民意識。
(一)將公民意識教育與課程內容相融合
首先需要學校嘗試將公民意識教育與課程內容相融合,因為當前的小學教材的課程內容與小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應當善于利用這些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知識內容,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地向學生滲透公民意識,從而幫助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公民意識教育,真正地做到了將公民意識以意識形態教授給學生。這就要求學校為教師制定具體的公民意識與課程內容相融合的教學計劃,即由相同科目的教師與學校領導一同商討在該課程中的哪些內容中可以以何種形式向學生滲透公民意識。
(二)舉辦有關于公民意識的辯論賽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公民意識,可以舉辦一些激發學生思考能力的活動,例如舉辦有關于公民意識的辯論賽,幫助學生在準備辯論賽的過程中掌握更多有關于公民意識的知識,并且通過進行自我思考以及團隊合作思考,進一步理解公民意識,充分引起小學生對公民意識的關注程度,幫助小學生進一步提升對公民意識的了解程度,并且在辯論賽中逐漸具備批判性思維,明確什么樣才是正確的公民意識。
(三)情景模擬教學
為了提升學生在學習公民意識時的趣味性,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模擬的教學方法,即模擬在相同的情況下公民的不同行為,讓學生感同身受,并且發表自己的見解,評論哪一位公民的行為是正確的,另一位公民的行為為什么不對,該行為會導致什么樣的問題,以及如何才能糾正這位公民錯誤的行為,通過情景模擬直觀地幫助學生了解到了公民意識的重要性。
(四)采取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測評方法
為了確保教師所獲取到的學生公民意識測評的信息準確,便不能通過傳統的考試方法對學生進行檢測,教師可以通過小組任務檢測學生的公民意識教育成果,即為每一組布置任務,每一位成員均需要參與到任務當中,在任務當中,存在著許多選擇,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選擇判斷學生是否具備公民意識,并且參考小組成員對彼此的評價,最終得出準確的測評結果。
(五)組織學生參與在社區內宣傳公民意識的活動
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為社區提供公民意識宣傳活動,由學生親力親為幫助宣傳公民意識,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其公民意識,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可以提升個人責任。
公民意識對于個人、團體以及國家均非常重要,如果可以實現提升公民意識們就可以提升人民的凝聚力,人民會更加團結,在面對國家危機時也會團結協作共同戰勝問題。同時提升公民意識還有助于穩定社會治安,因具備公民意識的公民知曉自己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并且知道在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事情,因此社會上違法犯罪的比例也會下降,人們具備公民意識其個人素養也會提升,因此在說話辦事的時候也更加和善,所以總體而言,培養公民具備公民意識可以穩定社會治安。再者,具備公民意識的公民便具備了理解政府的能力,意識到這國家對自己的重要性,因此其愛國的情懷也會被進一步提升。其次,具備公民意識的人會具有領土主權意識,知曉作為公民自己享有什么樣的權利,并且知曉維護主權的重要性,知曉如何合理且合法地維護自己的主權,因此可以幫互助其提升主權意識。最后,提升公民的公民意識還可以幫助健全公民的人格,因為人格要求人對自己有明確的定位,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并且知道自己的責任是什么,在公民意識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培養公民的這些意識,因此可以幫助公民健全人格。
四、結語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也是祖國的希望,公民意識需要從小培養,因為這屬于潛移默化對人產生影響的因素,會在人的腦海中根深蒂固,而小學生還不具備公民意識,如果不在此階段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公民意識,就有可能會導致其接觸到其他錯誤的思想,且這些思想一旦形成便很難被更改。當前對小學生進行公民意識教育存在著許多的困難,其中包括教學形式選擇困難、教學內容選擇困難、教學方法選擇困難以及教學測評困難。小學生接受公民意識教育時毋庸置疑的事情,為了解決對小學生進行公民意識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可以通過將公民意識教育與課程內容相融合、舉辦有關于公民意識的辯論賽、情景模擬教學、采取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測評方法以及組織學生參與在社區內宣傳公民意識的活動的策略,全面提升我國小學生的公民意識。
(責任編輯?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