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能
從教四十年以來,我一直擔任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深切的感受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也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口算速度較慢、出錯率也相對較高,是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那么,在教學時,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近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從以下五個方面談一談如何加強計算教學,提高計算能力。
一、激發興趣是前提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內動力。在計算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景,激發求知欲望。
計算教學,往往顯得枯燥無味。我們可以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恰當融入有趣的激發學生興趣的各種元素,比如童話故事、互動游戲、計算比賽等等。
(二)滲透數學文化知識,拓寬學生的數學視角。
在課堂上適時介紹一些數學家的故事,比如祖沖之,“小數點惹的禍”,高斯定理的由來、陳景潤是如何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等故事,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愛和興趣,從樂中得益,從樂中長智,從而提高計算能力。
(三)采用多種訓練形式,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
為了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結合近期的教學內容,可以充分利用課前兩分鐘讓學生練習一些相應的口算題。在強調計算的同時,注意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
二、講清算理是核心
“筆算教學應把重點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據算理,掌握法則,再以法則指導計算”。學生掌握計算法則關鍵在于理解。既要讓學生懂得怎樣算,更要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這樣算。如三年級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要使學生理解兩點:1、25×19 ?結合主題圖使學生認識到,就是求19個25連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9盒的支數是多少,即9個25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數是多少,即10個25是多少,然后把兩個積加起來。從而讓學生知道,計算兩位數的乘法要先分兩步乘,最后一步再相加;或者可以看成是20個25是多少,這樣就多算了1個25,那么就用20個25的積減去1個25的積,這樣做可以提高計算的速度,突出了解決問題的多樣化。使學生看得見,摸得著,通過例題教學,使計算的每一步都成為有意義的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2、強調數的位置對齊原則,“用因數個位上的數去算”就是求9個25得225,所以又要和因數5對齊寫在個位上。“用因數十位上的數去乘,就是求10個25個得250,(也可看成25個10)所以5要寫在十位上”,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數位對齊的道理。這樣,通過反復訓練,就能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算理,從而更好更快的計算。
三、訓練思維是關鍵
數學教學大綱中指出:“小學數學教學要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要把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貫穿在各級教學的始終。”要教學生學會,并促進會學,就“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計算教學同樣要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核心,重視并加強思維訓練。如何加強思維訓練呢?
(一)提供思路,教給思維方法。
新課程理念提出,要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讓學生多說,教師少說。在計算教學中,同樣要重視學生說的訓練和指導。因此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給學生提供思路,教給思維方法。如在混合運算的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先復習,說一說混合運算順序,然后再結合例題進行思考,并用符號勾畫出運算順序,讓學生說出:這道題里有幾種運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學生沿著圖示指引的思路,按順序、有條理的思考和回答問題。引導學生多說,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加強直觀操作、上臺展示、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思維是在直觀的基礎上形成表象,概念。教學中要多讓學習動手操作時,并鼓勵上臺展示、匯報交流,把實際操作和語言描述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和印象,發展學生的思維。
(三)探究正確、靈活的算法,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在掌握了基本算法的前提下,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思考,探求正確、靈活的算法,找到計算捷徑,形成適合自己的計算技巧。
(四)重視估算,準確判斷,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
估算是快速運算、判斷的需要,通過估算形成的“數感”對計算能力、數量關系的判斷和推理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估算教學中,要認真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進行準確判斷,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如69擴大8倍大約得多少?69×8應等于552。要學生用估算的方法檢查積的最高位有沒有錯誤,首先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準確判斷,69接近70,用70×8等于560,69小于70,積小于560是正確的。從而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
四、培養習慣是根本
大量事實說明,學生的計算錯誤既有普遍性又有相通性,導致學生計算產生錯誤的原因有很多,缺乏認真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計算上造成錯誤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千萬不要用“粗心”來原諒學生出現的差錯。那么要培養哪些習慣呢?
(一)養成校對、審題的習慣。這是計算正確、迅速的前題。
一要校對有沒有看錯、抄錯題目,這是第一步必須要做好的,不然后面算的再多都等于零。二要審運算順序,明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審數字和符號,并觀察它們之間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內在聯系。審計算方法的合理、簡便,分析運算和數據的特點,聯系運算性質和定律,能否簡算,不能直接簡算的可否通過分、合、轉換、省略等方法使運算簡便,然后才動手解題。
(二)養成規范書寫、仔細計算的習慣。
要求學生工整書寫,字跡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貼,保持所有作業的整潔美觀。
(三)養成估算和驗算的習慣。
這是計算正確的重要保障。驗算既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習慣。估算和驗算習慣的培養,首先要讓學生掌握估算和驗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重要環節來嚴格要求,不能為了驗算而驗算,應付了事;最后要求學生切實掌握用估算來檢驗答案的正確程度。
總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悉心耐心的指導,更依賴于學生端正的學習態度,不眼高手低,摒棄輕視口算的錯誤意識,這樣學生的計算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學習成績才能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