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英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適合目前教育教學的新要求。小學階段,語文是最重要的科目之一,是學生學習漢字、拼音的有效途徑,對培養學生的語言與書面表達能力、思考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總結出新的教學方法,探索出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本文中筆者詳細敘述了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希望以此能夠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分析
一、基于語文教材,挖掘其創新元素
創新因素無所不在,它蘊含在思維、語言、美育、德育之中。在選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時,可以從人類所特有的真、善、美出發,去啟迪小學生,然后再結合他們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與基礎知識。學生通過教師所給出的兩個關鍵詞和問題的指引,能逐漸明確教材內容背后所蘊含的深刻內涵與價值關鍵,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興趣與獲取知識之間的關系很緊密。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愛玩、好動,對新事物有好奇心是其天性,故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學生很難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去認真聽講。若一味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學生易對學習內容失去興趣。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以“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學習一年級的《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時,若只是單純地按照書本講解,很難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因此,在上課前,要讓大家先按照自己的喜好畫一幅簡單的畫,畫完之后,給予他們語言鼓勵:“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長和優點,在我看來大家都畫得很棒。除了你們以外,我們身邊還有很厲害的小畫家,你們知道是誰嗎?”由此,學生則順著老師的思維逐漸轉入課堂,這時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則水到渠成。
二、開拓學生閱讀空間,創建高效課堂
創造性使用教材,合理增加教材內容,可以幫助學生開拓閱讀視野,有利于創建高效課堂。如果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習慣,則不但可以提高語文學習效率,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可以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可以加強其他學科的學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在第一次遇到學習對象時,通常都會具備較高的閱讀興趣,只需利用較短的時間就能掌握文章的中心脈絡,提高閱讀學習效率。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合理設置教學時間,要為學生完成閱讀任務預留充足的課堂時間,還需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多進行閱讀,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閱讀書目,以幫助學生增加閱讀空間,做到上述這些在創建高效課堂中則會發揮重要作用。
三、進行朗讀訓練,增加語文的情感體驗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平時的誦讀評價,要引導學生多參加誦讀活動。利用誦讀積累知識發展語感,增加自己的情感體驗。”學生還不能讀懂全部字,所以老師一定要做好范讀和教讀。筆者認為,學生要做到四到,也就是耳到、眼到、手到、口到,做到這一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后,可以指定一個學生讀,其他學生進行評價,指出哪里讀錯了字音,哪里多讀了一個字或少讀了一個字等,可以舉辦小組比賽讀,看哪一組的學生讀的最好,對表現積極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可以調動學生們聽的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效果:不但可以解放老師的大部分時間,用來督促學生們做到“四到”,而且也可以隨時指出學生出現的錯誤。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學生都認為,老師是一個令人向往的職業,如果能夠當上“小老師”,則一定是件非常光榮的事,因此學生們都會為此付出努力。朗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感知水平,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發散學生的思維水平。
四、調動積極性,增強學生創新能力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要是體現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覺、主動地去學習課堂內容,對其課堂內容進行積極地探索,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其中,大量的實驗數據表面,學生渴望學習知識是激發其學習興趣,調動起積極性的導火索。在教學實踐中,教課老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精心地去設計如何將課題引入,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上課伊始,教師可以通過設置疑點的方式來引出本節課的主題,然后慢慢地引導著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尋求答案,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究的過程,在一開始就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給勾了起來。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在一整節課上都保持較高的注意力,努力尋求答案;而且還可以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使他們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
五、教學運用多媒體,增加教學中的創新元素
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早已有了較多的現代多媒體教學資源,授課教師完全可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加入網絡、圖片、視頻、電腦等高科技元素,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進而使其對語文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課文講解時,授課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上的共享資源,找到與之配套的小故事或是小視頻,去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課文所講述的內容,并且還可以讓學生們在快樂的課堂氛圍中去學習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同時,在小學語文教學創新實踐的過程中,授課老師還需要結合其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在已有教學實踐的基礎之上其探索創新教學模式。另外,授課教師還應該不斷地轉變其陳舊的教學觀念,提高其自身的專業素質與教學素質,以適應當今社會對教育全新的要求。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目標、新理念、新內容、新教法最終將落實在課堂上。作為新的教育形式之下的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時刻認識到自己擔負的培育新苗、呵護花蕊的神圣職責。在教學中一定要對學生多加激勵,多采用適合少年兒童心理的教學方法,努力鉆研教材教法,認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的教育理論,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六、結語
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自然而然地學到知識,切切實實地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才能呈現出五彩紛呈的景觀,讓學生生命潛能放出熠熠生輝的火花,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這應是我們當今小學語文教師所追求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創新探討[J].劉善玉. 中國校外教育.2017(04)
[2]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分析[J].趙厚鋒.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11)
[3]分析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J].王志平. 課程教育研究.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