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鳳
摘 要:幼兒園的孩子處于三到六歲,是接觸語言的關鍵時期,在幼兒大班教學中,做好語言表達訓練是幼小過渡的基礎環節。大班幼兒認識圖形的游戲活動,是讓幼兒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完成對圖形的認識,在形象思維中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并運用自己獲得的活動經驗,進行順暢的交流。
關鍵詞:幼兒大班;認識圖形;語言效率
幼兒大班的教學活動,是根據《幼兒教育指南》的要求,通過各種游戲活動的開展,加強對幼兒的語言教學活動。在幼兒準確、流利、生動的語言描述中提高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幼兒教學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幼兒老師的教學理念發生了發生了全新的轉變。傳統的看護式教學已經不符合當前對幼兒能力培養的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結合活動內容,激發幼兒參與語言活動中的積極性,在認識圖形中培養大班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是幼兒語言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徑。
一、提高大班幼兒語言教學效率的重要性
21世紀科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語言是人們發展科技經濟以及的我們的日常交際的工具,時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三到六歲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直接受到教學活動的影響。教育工作者抓緊幼兒這個黃金時期,對幼兒認識事物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培養,是國家教育的基礎工程。大班幼兒是幼小過渡的重要時期, 新課改把對幼兒的語言教學列為了重要的教學內容。要求幼兒教育工作中在五大板塊的活動中,都要有效融入語言教學的活動內容和學習目標。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幼兒教師就要加強對大班幼兒在游戲活動交流中的準確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從而提高大班的語言教學效率,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在認識圖形中提高大班語言教學效率的措施
(一)創設認識圖形的游戲情境,激發幼兒的語言潛能
幼兒階段是語言能力養成的黃金時期,創設有關圖形的游戲情境有益于大班幼兒綜合素質的增強。大班幼兒對圖形的認識老師可以創設激發幼兒語言學習興趣的學習氛圍,讓幼兒能夠在興趣的吸引下,積極地投入到認識圖形的語言表達中來。例如,在認識“三角形”的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我們一起來做圣誕樹”的幼兒游戲的活動情境。讓大班幼兒圍繞著圣誕樹的話題首先進行自主交流,讓幼兒之間說一說自己知道的圣誕樹是什么樣子的。教師可以要求幼兒說出圣誕樹的顏色、形狀。然后讓幼兒在老師給準備好的圖片學習資料包里拿出做圣誕樹綠色三角形的卡紙,進行拼圖的游戲活動。教師在準備綠色三角形的卡紙時,要有等腰直角三角形、等邊鈍角三角形和等邊銳角三角形,而且每種要有三個以上大小不等的圖片,鼓勵幼兒積極動手參與拼圖的游戲活動,幼兒相互之間可以討論怎樣選擇卡紙,拼出來的圖才好看,哪種圖形拼出的圣誕樹比較逼真。教師在幼兒活動中鼓勵幼兒在拼好圖形后,用彩筆畫上各種顏色的小三角形裝點圣誕樹。三角形的圖形學習環境創設,激發了幼兒的語言潛能,加強了幼兒的想象思維和創造能力。在操作興趣的吸引下,合理地把生活中的圖形元素植入到對三角形外形特點的學習中來,激發了幼兒語言表達的潛能。
(二)教師參與到認識圖形的活動中,提高幼兒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大班幼兒教學認識圖形的語言活動中,老師要做積極主動的參與者。傳統的大班幼兒教學中,教師認為在幼兒活動過程中在旁邊看著小朋友玩耍和聊天,就是給出了幼兒語言的鍛煉空間,但是這種做法卻容易導致幼兒對認知事物描述不正確。因此,大班教師在認識圖形的活動中參與到活動中去做語言教學的主體,向幼兒示范正確的語言表達方式,為幼兒今后的空間想象能力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認識長方形的游戲活動,老師就要和幼兒一起“擺一擺”。老師要求幼兒和自己一起做。首先讓幼兒在學具棒中找到四根一樣長的學具棒,為了讓幼兒在找的過程中明白“一樣長”和“比一比”的含義,教師要把自己的學具棒展示給幼兒看:小朋友,怎樣才知道自己找的學具棒是“一樣長” 呢?那就要它們站在一起“比一比”個子的!老師邊說邊演示,讓幼兒也邊操作邊重復老師的話。然后,老師先用四根學具棒擺出一個正方形:四根一樣長的學具棒圍成的圖形就是正方形,它們的四條邊的長度相等。幼兒在動手擺正方形的時候就能夠理解“正方形”四條邊相等的含義。為延伸理解長方形奠定了操作技能的基礎。老師考察幼兒擺放正確時,鼓勵幼兒說出擺放正方形的過程。最后,老師要求幼兒,再找出兩根一樣長的學具棒并討論:怎樣擺放才能變成和老師擺放好的長方形是一樣的呢?啟發幼兒在語言交流中會使用“一樣長”的學具棒,“同時”為正方形的邊加長進行擺放,就能得到長方形。在老師進一步的啟發談話中讓,幼兒理解長方形的特點是“對邊的長度相等”的這個道理。老師參與認識圖形“擺一擺”的游戲活動并使用規范性的數學用語,拉近了老師和幼兒的關系,激發了幼兒對圖形特點的了解和描述時的準確性。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認識圖形,加強幼兒語言表達的合理性
多媒體技術對幼兒認識圖形活動,增強了語言教學的趣味性,可以讓幼兒的語言描述更符合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可以為幼兒營造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 例如,認識圓形和橢圓形的相同處和不同之處。老師可以播放“圓形”寶寶拉長,變成“橢圓”寶寶的卡通動態圖,以及用兩種圓形做車輪時的動畫效果視頻。讓幼兒直觀感受圓形、橢圓形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寶寶的體型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之處。讓幼兒在比較中學習描述一個事物的特征時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圓形、橢圓形都很光滑,不像三角形長方形那樣有角;橢圓形寶寶比圓形寶寶要長一些、扁一些。可是用它做車輪時,它不容易滾動。在多媒體課件的活動性、直觀性以及趣味性中,幼兒可以通過視覺、聽覺的協調作用來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使幼兒的語言表達更合理。
通過認識圖形的游戲活動對大班幼兒的進行語言培養,使幼兒在具體的情境中完成了選擇、比較、判斷后準確表達的活動過程。促進了大班幼兒在形象思維和創新實踐中提高了語言表達的能力。幼兒能運用獲得的活動經驗進行順暢準確的交流,體現出在認識圖形中提高語言效率是一個有效的途徑。
參考文獻
[1]李婷.幼兒園大班語言教學中游戲運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江南大學,2013.
[2]張偉.幼兒園大班語言教學中游戲運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教師,2015(3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