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慶艷
【摘要】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公民的品德教育。這就要求教師把傳統的教學模式“黑板加粉筆”作改變更新教育觀念,把信息技術與品德學科整合,把信息技術滲透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在信息的渠道中獲取知識,通過新技術、新方法、新形式實現自主化學習,確實提高教學實效,實現素質教育。
【關鍵詞】思想政治;信息技術;整合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投入教育的資金、設備設施也越來越先進,為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在今天,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思想品德課的教育不單單是傳授知識的課堂,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公民的品德教育,要求教師把傳統的教學模式“黑板加粉筆”這種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改變。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就要更新教育觀念,要把信息技術與品德學科整合,達到以學生為中心,確實提高教學實效,實現素質教育。 “成長,且思且行”,通過新課程理念地不斷滲透及自己的親身實踐與探索,我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整合給課堂教學帶來的實效,具體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 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課中,我們看到教師在課堂上除了講述式還是講述式。而今天,運用信息技術,使教材圖(聲、像)文并茂、生動、形象具體,還能把文字教材通過多媒體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知識欲望。例如,教學九年級上冊《正視現實的壓力》一課時,課的開始我請同學們看了廣州在春節火車站排隊坐車和人才招聘市場的情景,欣賞了一些干旱地區的畫面和古詩《畫》,從而突出我國面臨三大壓力,即人口、環境、資源。通過視頻、圖片的顯示把課本人口與資源、人口與環境、人口與就業的矛盾更深刻地展現給學生眼前,這樣把本來枯燥無味的文字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學起來更有興趣。可見,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可以把教科書“活”起來、動起來、形象起來、發出聲來,讓“活”的教科書震撼學生的心靈,有效地創設教學所需的情境,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
二、營造氛圍,誘發情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種特定場合中被激發出來,這就是‘觸景生情’。”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可以營造和諧氛圍、創造動態的情境,讓學生通過對形象具體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誘發學生的情感,達到“授之以情,學之于情”。如教學《維護國家統一》一課時,我先播放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影像片段,讓學生感受當時的情景,震撼學生心靈,當學生的情感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引導他們抒發心中的情感,感受維護國家統一和愛國的重要性。利用多媒體營造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提升了學生的情感教育。
三、引入漫畫,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
漫畫蘊藏這深刻的哲理,極富趣味性和幽默感,它以特殊的方式揚美抑丑。而通過多媒體課件把漫畫的這些特點和思想品德課的內容相結合,能增強思想品德課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啟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是非判斷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同時,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歸納能力,提高教學質量。例如:我在教學《學會理財》一課時,發現教學目標中強調“理解理財的知識,提高理財的能力,做到“綠色消費”。而學生對“綠色消費”的理解不是很清楚,所以我用多媒體把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費現象通過漫畫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討論那種消費是“綠色消費”哪些是“過度消費”,從中讓學生懂得制定消費的計劃,作出合理的安排,在消費過程中學會理財。這樣,把書本抽象的理論經過形象化的漫畫,一下子變得具體生動了,學生辯證思維能力也得到提高。
四、查找資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當今的教育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正如朱熹所說“百學須先立志”。所以,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可以通過查找資料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內容。如今,信息技術與課文教學一體化,為思想品德課提供了最佳的渠道。而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時代性、針對性很強的學科,脫離實際的品德課就像一潭死水,沒有生機。因此,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與時俱進,理論聯系實際。例如,我在教《人生當自強》一課時,發現大家對自強和自立有點混淆。所以,我讓同學們通過書本、雜志、互聯網等資源收集資料,增加對自強和自立的了解。自己則尋找展現一些人物(特別是一些中學生)在面對困難時自強不息的事例的視頻,讓同學們觀看。學生被這些人物的事跡所深深震撼。可見,現代信息技術活現了榜樣形象,提升了學生的情感,端正了他們的人生觀。
五、引入視頻,強化交流與合作
信息技術在思想品德課堂不斷深入,我們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在悄然發生著變化。視頻的引入給學生創設了交流和合作的環境,學生根據視頻的內容進行小組討論,互相交流,這種方式徹底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單一教學組織形式,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共同發展。我在教學《報效祖國 奉獻社會》一課時,引入了岳父精忠報國的視頻以及李燕春醫生的視頻,讓學生分小組對視頻里的兩個人物的事跡進行分析,交流,各抒己見,課堂氣氛相當活躍。通過這樣交流合作形態,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活動,同時也使學生領會到了合作學習必須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把我們的課堂變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總之,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正吻合思想品德教學改革的需要。它把枯燥乏味的教學轉變為趣味性的課堂,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能力,增長智慧。我相信,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它對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轉變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我們要根據教育發展的需要,努力掌握信息技術本領,認真鉆研現代信息技術在思想品德教學的運用,才能更有效增強課堂的實效性,為課堂教學增添更為神奇絢麗的一筆。
參考文獻:
[1]胡紅梅.關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幾點思考[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7.
[2]耿新鎖.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幾點思考[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