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軍
摘 要:現(xiàn)階段國家倡導大范圍實施思政教育,在這之中怎樣讓思政教育可以潛移默化地融入到高職院校學生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之中就是所有教師們必須要重點考慮的問題?;诖?,本文就將在分析其可行性的基礎上,重點對教育途徑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語文;思政教育;途徑
1 引言
大學語文之中包含有非常豐富的思政內容,同時它還有以德育人的重要職責。其中的各種經典作品就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源泉,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們樹立起來正確的觀念,激發(fā)道德意識,培養(yǎng)起健康的習慣,提升人文素養(yǎng)和文化自信。所以在當下的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之中就必須要重視起語文在思政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要求所有教師通過正確的方式在大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政教育。
2 可行性
2.1 大學語文中包含思政教育資源
在高職院校之中大學語文是一門公共課程,它在思政教育上發(fā)揮著很大的影響力。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必須要兼修文、工、商等多個方面,而學好語文,提升讀寫和表達能力,對于學生發(fā)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基礎?,F(xiàn)階段高職院校中的大學語文課程之中內容眾多,比如有先秦時期的諸子語錄、有寓言故事,有短片的議論文,所以可以促使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我們國家傳統(tǒng)文化所存在的價值,進而明確其中自強不息的精神;除此之外還有古代的詩詞歌賦、以及近現(xiàn)代的散文等作品,因此能夠促使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各種人物特點、遭遇以及社會變化和各類情感的表達,從而讓大家對人性的善惡以及道德品質的優(yōu)劣進行辨別;另外還包含有小說、雜文以及人物傳記等內容,這些一般和我們的時代都比較貼近,其中所包含的社會經驗、思想觀念和情感會給學生們帶來很大的啟發(fā)作用[1]。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思想觀念和人文精神全部傳達給學生們可以促使其更深一步地體會,進而提升自身品質和素養(yǎng)。
2.2 兩者之間具有共通性
思政理論教學是一種顯性教育,大學語文是一門公共基礎課程,重點在育人的過程中鞏固大家的理想信念,因此是一種隱性教育。但是這兩者的共同之處則都是人文性的課程,也都具有很強的文化性。大學語文之中所有的作品都會涉及到社會、哲學及歷史,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最重要載體之一,最關鍵的是其作品之中對于現(xiàn)實生活和歷史的反映,所展現(xiàn)出來的情感都會給學生們帶來一定的積極意義,例如杜甫的詩作通常都具有極強的思想感染力[2]。兩者之間具有一定的文化共性,它們一同作用于育人??偟膩碚f,大學語文具備隱性思政教育功能,同時包含有大量的思政教育資源,和思政課程之間存在相應的文化共性,這些都是將思政教育融入到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條件和優(yōu)勢,進而去彌補當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缺陷,促進其建立起來全方位的思政教育體系。所以在大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政教育對于學生全方位思政教育來說有著極大的現(xiàn)實意義。
3 途徑
3.1 設置思政目標,堅定理想信念
對于大學語文來說必須要先將專業(yè)教學目標確定下來,進其中的基礎性和人文性充分發(fā)揮出來,讓學生在其中充分了解中國文學的產生與發(fā)展,進而提升讀寫能力,提升人文素養(yǎng)和文化修養(yǎng)。然后在這樣的基礎上將思政目標融入進去,并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實施價值導向,把主流價值滲透到知識傳遞之中去,以此將其隱性育人的功能充分發(fā)揮出來,改變原先只注重知識積累的價值觀念。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們的理想信念,同時也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踐行。教師在具體教學的時候可以先通過課前的五分鐘把思政內容導入進去,并讓教師結合自己所授課程的特點,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資源,引導大家去進行反思和感悟,從而在潛移默化之中將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理想信念都傳遞給學生們[3]。
3.2 實施模塊教學,貫穿思政教育
為了獲得更好的政教學效果,對于當下大學語文這類意識形態(tài)相對比較強烈的人文課程來說,在具體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對其思政教育資源進行深入挖掘。依照教材將那些具有濃郁思政特色的作品全部放在一起進行講述,引入模塊化教學模式。比如可以將“孔孟語錄”以及杜甫的詩作等內容放在同一個板塊進行教授,以此去弘揚相應的民本思想?!翱酌险Z錄”之中尤為重視民本和社會,杜甫的詩作又經常呈現(xiàn)出來了對底層老百姓的關系與同情,所以將其聯(lián)系在一起進行講述,能夠促使學生們漸漸學會從歷史和個人的角度上對體會為人民服務和以民為本的基本思想,從而學會聯(lián)系身邊的人與事,進而有效體會民本思想。這樣一來就可以將健康且理性的價值觀念深深植入到心底里,彰顯出來大學語文的育人功能,培養(yǎng)學生們的民本思想。
3.3 結合實際情況,落實思教理念
學生們在進行語文學習的時候對于語文本身的崇尚和認可會使其對課文之中的人物產生崇拜之情,進而給其日常的學習生活產生相應的典范作用。高職院校的學生通常其認識能力與學習能力都非常強,在學習語文的時候可以快速且深刻地接受其中的知識內容,即便這樣還是需要進行引導和實踐的。所以對于教師來說就必須要運用正確的方式去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將學生實際生活作為主要的切入點,同時以其實際生活為主要素材,引導大家將相關的德育素養(yǎng)融入到自身的日常實踐及情感體驗之中[4]。比如在教授民本思想的時候,就可以將“孔孟語錄”的相關內容結合進去,使學生們以自己的實際情況為準重點談一談我們國家現(xiàn)行的各項民生工程,并重點探討自己家鄉(xiāng)及家庭所能夠感受到的各項惠民政策。另外通過學校的各種活動,比如民族團結一家親,讓少數(shù)民族和漢族學生同住同學,進一步感受古代先賢們所倡導的民本思想以及目前我們國家的社會和諧價值觀念。
4 結束語
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大學語文會給其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的形成產生重要的引導作用,同時也可以有效塑造出來學生們強大的道德素養(yǎng)。在這之中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師們必須要先提升自身的大的素養(yǎng),積極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要作用,通過相應的課堂實踐,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同時進行思政教育,實現(xiàn)全面育人。
參考文獻:
[1] 杜紅梅,尹佳.大學語文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分析及課程定位[J]. 學園,2018(33):102-103.
[2] 王蘭香,凈芳.大學語文的思政教育功能探析[J]. 漢字文化,2019(11).
[3] 夏習英.試論“大學語文”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名作欣賞, 2018,629(33):173-174.
[4] 務楠,耿紅衛(wèi).大學語文課程中的思政教育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J].文學教育(上),2019,472(06):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