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亞紅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改深入發展,教學思想、教育理念不斷革新,為提高教學質量,完善教育體系奠定基礎,其中教學研究作為發現、分析并解決教學問題重要手段之一,在助力教師調整教學模式同時還能有效提高教師育人能力,為此教師應養成良好的教學研究習慣,助其累積育人經驗,攻克育人難關,本文通過研究中職數學教學現狀問題及策略,以期提高中職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職數學;教學問題;教學策略
中職院校是面向社會培育優質應用型技術人才重要教育機構,其中數學作為重要學科之一,需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同時培育學生核心素養,使學生得以掌握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方法,為學生成為優秀應用型技術人才奠定基礎,然而有些中職數學教師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存在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方法滯后、教育內容不充足、教學理念不科學等問題,嚴重影響中職數學教學成效,基于此為提高中職數學教學質量,研究中職數學教學現狀問題及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中職數學教學現狀問題
1.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相較于普通中學學生群體,中職學生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學習能力相對較差,加之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對學生計算能力、建模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有一定要求,使中職學生感到學習壓力極大,無法積極參與到數學教學進程中,降低中職數學教學質量。
2.教師教學方法滯后。為高效完成數學教學任務,有些中職數學教師習慣采用灌輸式教學法,面向學生主觀宣講數學知識,要求學生硬性記憶例題、公式、數學定理、解題思路等教育內容,徒增學生學習壓力,學生數學學習體系較為僵化,一旦脫離教師指導將無法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影響中職數學教學成效。
3.數學教學內容不充足。中職教學存在特殊性,要求數學教學在講授基礎知識同時,以學生專業發展為先導開展針對性教學活動,然而當前中職數學教學內容存在“基礎性有余、專業性不足”問題,主要源于與學生專業發展相關數學應用性教學內容較少,無法幫助學生塑造應用型數學知識學習體系,削減中職數學教學有效性。
4.教師教學理念不科學。當前有些中職數學教師習慣采用教師本位教育理念,從主觀出發依照教學大綱開展教學活動,無法滿足學生新時代成才需求,為此數學教師應立足新課改背景,積極研究新型育人理念,根據中職數學教學實況加以應用,為攻克教學實踐困難奠定基礎[1]。
二、中職數學教學策略
1.激活學生學習興趣。為保證學生可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與教師攜手完成育人任務,教師應以激活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為先導優化調配教育資源,為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在進行“空間圖形”教學時,可以運用硬紙板等材料動手制作空間模型教具,如在2—3個相互連接的正方體、長方體表面填充不同的顏色,教師同時繪制若干空間圖形,引導學生在觀察教具基礎上將幾何體組合方式與空間圖形關聯在一起,啟發學生自主思考,其學習進度與教師教學進度保持同步,為教師完成育人任務奠定基礎?;诮叹咧庇^、形態多樣,具有一定吸引力,學生可以動手操作、觀察研究,為此可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的距離,降低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理解難度,繼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其展開深入且系統的數學學習活動奠定基礎[2]。
2.創新教學方法。為推動中職數學教學體系朝著多元化、科學化方向發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教師需積極創新教學方法,例如教師在進行“平面向量”教學時,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秉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創設合作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在自主學習同時分享學習成果,提高其學習效率,教師針對學生合作學習成果展開針對性教學活動,不在學生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上浪費教學時間,有效打造學生本位數學講堂,提高中職數學教學質量。
3.充實教學內容。首先教師需從日常生活中汲取教學資源,創設生活化數學案例,營建生活化教學情境,為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奠定基礎,其次教師應根據中職學生所學專業充實教學內容,例如針對會計專業學生在講解“函數”知識時,教師可以某公司利潤、運營成本投入數據為基礎繪制函數圖像,引導學生運用會計學知識及數學知識解決函數問題,繼而在充實數學教學內容同時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4.轉變教師數學教育理念。首先教師需踐行學生本位教育理念,從學生學習需求角度出發開展教學活動,其次教師需學習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將中職數學教學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關聯在一起,最后教師需在教研理念加持下做好教學研究總結工作,為持續提升中職數學教學水準奠定基礎[3]。
結束語:綜上所述,為提高中職數學教學質量,教師需激活學生學習興趣,創新教學方法,充實教學內容,轉變教師數學教育理念,繼而在落實中職數學教學目標同時有效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龍江.中職數學教學現狀及教學策略的實踐探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11):900.
[2]郎海瑞.中職數學在新課改下的教學策略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7(34):352.
[3]莊春偉.如何發揮中職數學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作用[J].新智慧,2018(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