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決定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黨的十九大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就是要提升農業農村發展質量,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從根本上解決中國“三農”問題。
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指引下,寧波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強化使命擔當,以融合發展為主線,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富民強村為目標,全面啟動實施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全市鄉村振興走在全國全省前列。就寧波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關情況,本刊記者專訪了寧波市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李強。
記者:李局長您好,按照黨的十九大的總體部署,寧波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年多來,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強:寧波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高位推動、統籌謀劃、聯動實施、重點突破,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新成效。
一是鄉村振興工作體系不斷健全。“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組織領導體系基本構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尤其是“四個優先”落到實處,合心合力合拍推進鄉村振興的局面進一步形成。寧波市已基本構建起五年戰略規劃、三年行動計劃、年度工作安排、具體工作實施等多層次的鄉村振興政策體系。寧波市整體被列入省部共建鄉村振興先行創建市名單。
二是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把現代農業園區作為綠色興農、質量興農、科技興農的主載體、主平臺,集中力量實施“152211”工程。“兩區”建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慈溪市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市主導產業集聚區總面積超30萬畝,主導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80%。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不斷深化。
三是美麗鄉村示范效應顯著。堅持全域統籌,推進山水林田路房整體改善。高水平推進美麗鄉村分類創建,推動村莊整治從地上向地下、從平面向立體、從院外向院內延伸拓展,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美麗鄉村。深入實施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提升農村生態環境水平。
四是涉農領域改革全面深化。寧波市成為第三批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市,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本完成。賦權、活權改革加快推進,象山縣的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工作得到農業農村部領導的高度肯定。推進鄉村治理創新,象山縣“村民說事”、寧海縣“小微權力清單”兩項制度均入選全國首批20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記者:2018年以來,寧波市完善了鄉村振興工作體系,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應該說鄉村振興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已基本敲定。請您解讀一下寧波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思路。
李強:從去年開始,寧波市先后制定了《中共寧波市委寧波市人民政府關于堅持紅色引領綠色發展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宜居美麗鄉村的意見》《寧波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構建了鄉村振興的“四梁八柱”,為寧波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目標和方向。
在指導思想方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鄉村振興的戰略決策,緊緊圍繞市委“六爭攻堅、三年攀高”的工作部署,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著力將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尤其是干部配備、要素保障、資金投入、公共服務“四個優先”落到實處。
在目標任務方面,圍繞創建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的目標,著力打造融合深度全面、產業優質高效、村居綠色優雅、生活幸福美滿、治理規范有效、創新活力持續的鄉村振興“寧波樣板”,為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三農”基礎。
在工作舉措方面,重點是推進“六個高質量”,即加大統籌力度,高質量推進城鄉融合;突出優化提升,高質量發展鄉村產業;聚力景區打造,高質量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強化增收攻堅,高質量推進富民強村;加強制度供給,高質量深化農村改革;完善治理機制,高質量提升鄉村善治。

記者: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請問今后寧波市在推進鄉村產業發展方面有什么具體規劃?
李強:寧波市鄉村產業振興下一步工作重點是落實今年6月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大力實施 “152211”工程,推進綠色都市農業示范區建設,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
一是做大平臺。大力培育發展國家省市縣四級園區和主體自建園區,著力打造綠色都市農業發展大平臺。到2020年,全市要創建15個省級以上園區、20個省級特色農業強鎮、20條年銷售5億元以上的全產業鏈、100個美麗田園示范基地、100個現代農業莊園和田園綜合體。
二是做強主體。結合全省萬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工程,突出抓好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三類主體。積極引進和培養農業領軍人才、農村實用人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點培育一批“農創客”“新農人”。深化“三位一體”農合聯服務體系建設,開展多樣化的聯合與合作。
三是做新業態。以農業主導產業和地方特色優勢產業為基礎,培育一批融生產、加工、流通、服務于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大力發展農機、農資、農技等生產服務業,培育發展鄉村旅游、民俗體驗、創意農業、農產品電商等新業態。積極創建民宿經濟集聚區和民宿典范項目,全力舉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
四是做優品牌。走品牌強農之路,要加快建設省級美麗生態牧場,加快推進“藍色港灣”建設。構建“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品牌格局,扶持振興余姚榨菜、奉化水蜜桃、寧海望海茶等農產品品牌,培育發展寧波湯圓、慈城年糕、象山海鮮等鄉愁產業,做大做強“甬優”種業等特色產業品牌。
五是做實安全。實施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綠色畜牧業發展、化肥減量增效、農藥減量控害、農業清潔化生產、土壤污染防治、耕地質量保護等農業綠色發展七大行動。全市農作物綜合利用率要達到95%以上,畜禽排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8%以上。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縣全覆蓋。
記者:2003年以來,寧波市持續推進“百千工程”取得顯著成效。請問下一步寧波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是什么?
李強:寧波通過深入實施“百千工程”,農村面貌實現了根本性改變。2018年,省“千萬工程”獲聯合國頒發的“地球衛士·行動與激勵獎”。寧波有8個集體、34名個人被省政府記功,17家單位、133人受到省委、省政府通報表彰。寧波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效做法得到省領導的高度肯定。新時代對美麗鄉村建設將重點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景區村莊創建。實施“千村景區化”美麗鄉村振興計劃,加快推動農房設計落地,加強村莊規劃風貌引導,到2021年完成1000個以上的A級景區村莊創建任務,其中3A級達到150個以上。

二是提升環境整治水平。抓好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持續推進廁所革命,今年要新增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村374個,創建市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示范鄉村15個。
三是推進村莊分類創建。對標省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標準,推動美麗鄉村“整鎮示范、整縣提升”。高標準打造一批美麗鄉村合格村、示范村、風景線,到2021年,省級示范縣力爭達到50%。
四是推動村莊有機更新。將村莊建設與安居宜居美居工程等工作結合起來,推廣“一戶多宅”清理和村莊梳理式改造。
記者:鄉村振興的根本目標是實現富民強村。請問,下一步在促進農民增收,切實增強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方面有哪些舉措?
李強:2018年寧波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3633元,居全省前列。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79∶1,連續15年保持縮小的態勢。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體系,挖掘增收潛力,拓寬增收渠道,努力促進農村“三大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一是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重點是促進多元增收,在穩定工資性、經營性收入的同時,逐步擴大轉移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比重。要鼓勵創業創新,引導大學畢業生、農民工、退伍軍人、能人返鄉創業。培育一批“農創客”“新農人”。
二是低收入農戶可支配收入。重點是精準幫扶,縮小同全市農民平均收入的差距。2020年消除收入1萬元以下低收入農戶。提升幫扶精準度,對有就業意愿和能力的,努力挖潛提供公益性崗位。對沒就業能力的,強化政府兜底保障。
三是集體經濟收入。重點是創新發展方式,打贏集體經濟“消薄”攻堅戰。推廣鎮村統建聯營、“飛地”抱團等模式,進一步提高村集體經濟組織自我發展能力。今年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0萬元以上。
記者:近年來,寧波市在鄉村治理創新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創出了鄉村振興寧波品牌。請問在推進鄉村治理方面寧波下一步還有什么具體舉措?
李強:下一步寧波市將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精神,建設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鄉村社會。
一是建強基層組織。明確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主要職責,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深入實施“領頭雁”工程,完善“第一書記”、農村工作指導員、科技特派員等選派。
二是完善治理機制。打造“村民說事”和“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升級版,組織實施“村民說事”鄉村治理省級標準化制定,爭創國家級標準化示范項目。推行“村民說事+互聯網”模式。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層延伸。

三是引導多元參與。發揮好村規民約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提高全體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能力。健全法律服務會、紅白理事會、新鄉賢參事會、道德評議會等制度,引導新農人、新鄉賢、法律顧問等參與鄉村治理。
四是倡導文明新風。實施“文明助推鄉村振興”三年專項行動,推廣鄉風文明指數、農村誠信指數測評,開展移風易俗。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村文化禮堂和文明示范線培育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