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國方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李克強總理明確要求,要支持返鄉入鄉創業創新,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寧波秉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專”的發展思路,立足全市的資源稟賦,充分發揮理念、技術、種業、銷售等方面優勢,著力打造“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現代鄉村產業,呈現出“主導產業強、特色產業優、新興產業專”的良好發展勢頭。一批彰顯寧波特色、體現鄉村價值、飽含鄉土氣息的鄉村產業,正在農村廣袤大地上不斷成長壯大,為寧波市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力支撐。但總體上看,寧波市鄉村產業還存在著產業門類全而不寬、產業鏈條多而不長、要素活力廣而不強和質量效益顯而不高等問題,凸顯出資金要素投入不足、土地要素保障不足、人才要素支撐不足等困難,亟待加強引導和扶持。
產業興則百業興,產業旺則百業旺,鄉村振興必須緊緊抓住產業興旺這個“牛鼻子”。那么,鄉村產業振興誰來抓?抓什么?怎么抓?我覺得要在以往政策的基礎上進行集成、延伸、拓展、細化和實化,重點在“錢、地、人”這三個方面力求打出漂亮的“組合拳”,把產業更多留在鄉村,把就業崗位更多留給農民,把產業鏈增值收益盡量留給農民。具體來說,在“錢”的方面:要健全財政投入機制,通過財政支持、市場運作等方式,重點加大對鄉村產業的補助支持力度,特別是要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鄉村產業的比例;要創新鄉村金融服務,發展農村普惠金融,發揮各類農村商業銀行的主體作用,創新金融產品,專注服務鄉村產業;還要繼續鼓勵工商企業投資效益農業,吸引民間資本加大對鄉村產業的投入。在“地”的方面:要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結余的用地指標、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閑置宅基地及“四荒地”等,向鄉村產業傾斜,緩解鄉村產業融合配套無地的困境。在“人”的方面:吸引各類人才特別是年輕大學生投身發展鄉村產業,加大培訓力度,形成制度化培訓機制,加快建設知識型、創新型、復合型鄉村產業人才隊伍。
我想,只要我們堅持立足寧波實際、突出寧波特色、彰顯寧波元素、打造寧波名片,鄉村振興就有希望,寧波農業農村就會出現三大變化。一是農業強起來。通過發掘農業的新功能和新價值,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農業農村發展水平就會提高。二是農村美起來。通過實施綠色興農、質量興農戰略,綠色發展模式更加成形,帶動農村繁榮、鄉村美麗。三是農民富起來。產業興旺了,農民就業增收渠道拓寬了,農民收入增加了,生活也就富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