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然
干凈的道路兩旁是高大的行道樹,行人在炎熱的天氣也能偷得一份清涼;清澈的河流繞村而行,間或有小魚從水中探出頭,暈開一個個水圈。若是碰上天氣晴朗,一抬頭就是藍天白云,“美顏”效果加倍。生態環境好是很多人對于泗門鎮的第一印象。
泗門鎮地處寧紹平原中部,素有“名邦之源”“閣老故里”之美譽,是一座悠久歷史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浙東古鎮。全鎮總面積66.3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4個社區。目前已成功創建了首批“浙江省森林城鎮”“浙江省最美鄉鎮”,入選2014年度“治水美鎮·浙江樣本”50強,連續獲評2016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先進集體、2017年度全省剿滅劣Ⅴ類水工作突出貢獻集體,并先后取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鎮”“全國文明鎮”“國家衛生鎮”“全國優秀鄉鎮”“國家級生態鎮”等十多個國家級稱號……一連串榮譽的背后凝聚了泗門人建設生態文明的智慧與汗水。

綠樹成蔭建設森林城鎮
“泗門鎮是省級園林城鎮,城區綠化養護面積達137萬平方米,去年綠化覆蓋率為35.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2.2平方米。”泗門鎮市政中心副主任胡黎鋒向記者介紹,該鎮近3年的目標是成功創建國家級園林城鎮。
作為一個平原鄉鎮,泗門鎮始終把提升農村軟環境作為美化村莊的重要抓手,以潔、序、美為主要目標,以農村環境集中整治和“美麗村莊”“美麗庭院”創建為有效載體,努力打造天藍、地凈、水清的農村宜居環境。結合鄉村綠化,推進公園、綠地、綠化帶、環村林建設。目前泗門鎮已建成汝湖公園、濱江公園、古塘公園等鎮級公園5座,村級公園19座,綠化景觀帶7處,環村林106公里,實現寧波市級森林村莊全覆蓋。其中,最大的鎮級公園是今年正月十五投入運行的全民健身中心,占地180畝,總投資1.8億元。
泗門鎮通過招標確定6個專業綠化養護公司進行綠化養護,建立30人的專職綠化養護隊伍,負責全鎮137萬平方米綠化的日常養護。“我們會定期給綠化一線工人進行技能培訓及考核,還專門聘請了一名綠化管護監督員,每天對綠化養護情況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處理。”胡黎鋒表示。“數字市政”和“四個平臺一張網”也在綠化巡查過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得工作人員能及時處理出現的問題,并保留臺賬資料,對各類問題進行限時結辦,截至目前辦結率為100%。

“在主要道路上放置鮮花花木箱,在全鎮主要河道種植水生植物,在濱江小區的圍墻上增加垂掛式花缽,在汝湖公園的水池沿岸種植水生植物等立體綠化的開展,是我們不斷創新綠化形式的探索。”胡黎鋒對城鎮綠化情況如數家珍。此外,泗門鎮努力營造全民參與綠化的良好氛圍,去年共開辟植樹基地3處,組織義務植樹約1500人次,種植各類苗木1.2萬株。
行政村的綠化種植養護則由本村負責,每年輪流進行綠化補種。去年,小路下村成功創建省級“一村萬樹”示范村,村年均投入綠化經費20萬元以上,種植以珍貴樹種、彩色樹種、鄉土樹種為主的綠化美化樹種。如今,小路下村綠化覆蓋率達40%,道路河道綠化率達95%,人均綠地面積15平方米,村內喬木樹種近20種,喬木種植株數比例達到80%,村民庭院綠化比例達到90%,企業園林化40%以上,一派“村在林中、院在綠中、人在景中”的好風光。
碧水微瀾美化水系環境
泗門鎮河道密布,現有河道106條,其中市級河道2條、鎮級河道29條、村級河道75條,深化“五水共治”勢在必行。“目前,全鎮已建成污水主干管網81.7公里,兩個縣控斷面和15個劣Ⅴ小微水體全部銷號,河道水質得到有效提升。”泗門鎮農業農村辦主任楊偉斌介紹道。鎮里投入資金逾3億元,大力推進截污納管、河道清淤、畜禽養殖場整治等工作,引入第三方檢測公司新增的32個水質監測點位,及時掌握水質動態。同時健全完善“河長制”,對鎮級、村級河道建立了河道檔案,設立了公示牌,集中開展河道“三潔九無”治理。
同時,以“五水共治”為契機,泗門鎮投入1.4億元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民生實事工程,通過鋪設生活污水管道,使農村生活污水通過納管或終端處理后達標排放,從源頭上改善了河道水環境,優化村莊生態環境,提升村民生活質量。
小路下村是寧波市平原地區首批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村。2012年,該村作為試點進行治理,許多老百姓無法理解,認為生活污水處理沒有必要。“我們那個時候到處做工作,去和老百姓科普生活污水處理到底是個什么概念。”小路下村黨支部書記沈福燦說,以前村民習慣使用“三格式”化糞池,覺得最后溢出的水雖然有味道但也不臟,排入下水道也很方便。“但廚房、庭院里的污水都是沒有經過處理直接進了下水道或者河道,一到下雨天,雨水一沖,環村河上就會漂浮很多垃圾,污染了河道,破壞了水質。”
沈福燦認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立足點高,非常值得嘗試。通過不斷做工作,他獲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治理工作開展一年后,2013年,每家每戶的化糞池用生石灰處理后填平,生活污水通過污水處理終端處理達標后排入河道,村莊里的蚊蠅數量大大減少,河里的魚蝦數量明顯增加。“根據人口密度、村莊跨度劃分,全村共有7個污水處理終端分布在不同的地塊。”談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帶來的改變,沈福燦十分感慨,“現在村前200多米的河道旁釣魚人數有100多人,這可是以前看不到的場景。還有四塘橫江小路下段,如今也風景獨好,我們還想嘗試創建市級最美河道呢。”
除了水系治理,泗門鎮在環境綜合整治方面也下了苦功。例如,組建市政公用服務管理中心,運行“數字市政”平臺對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采集。農村環境保潔實行“垃圾直運”模式,減少垃圾對環境的二次污染,真正實現“一把掃帚掃城鄉,城鄉環衛一體化”。并在全域推行生活垃圾分類,積極爭創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鄉鎮……“泗門鎮大力優化城鄉宜居環境,以生態美帶動發展美、鄉風美的建設,推動全鎮向宜居宜業宜游的精品小城大跨步前進。”對于泗門鎮的未來發展,泗門鎮鎮長蔡亞紅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