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逸龍

9月28日,寧波市首個田園綜合體——達人村正式運營。達人村位于江北區甬江街道北郊片區,是集農業觀光、農耕體驗、農俗表演、農家美食、農趣玩樂、田園夜色等功能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目的地,于去年9月底試運營。一年來,達人村吸引了50多萬名游客前去“打卡”,門票營業額突破1500萬元,已成為寧波新晉“田園網紅”。在正式運營前,博得良好口碑的達人村已被評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甬江街道北郊片區曾是寧波老城區內最大的蔬菜基地,由于缺乏有效的規劃和監管,盤踞了大量的農業設施用房,不僅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而且落后的村容村貌也影響了區域整體形象。此外,“低小散”產業的集聚還帶來了大量環境問題,成為制約區域發展的難題,產業轉型勢在必行。
2016年,甬江街道掀起“環境革命”,對北郊片區的2500畝土地進行集中流轉,450戶農戶“洗腳上岸”,拆除了約4萬平方米的農業大棚。農村環境的改善,使得北郊片區重現天藍田凈、白鷺齊飛的田園景象。
美化后的北郊片區吸引了很多投資商的目光。可是,由于靠近莊橋機場,該片區存在限高要求,無法建造高樓大廈,這意味著很難發展現代商業。如何盤活土地,讓農民受益?甬江街道領導班子在研究討論后,決定對這一區域進行統一規劃和開發,走休閑農業和旅游一體化生態發展路線。
“北郊片區東臨梅竹路,北靠北環東路,位于寧波近郊,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而且,北郊片區有2500畝農田,田園資源優質,自然村落保存完整,這為產業升級、農旅融合發展提供了空間。”甬江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孫宏說。
發展方向確定后,甬江街道專門組建了招商引資工作小組,積極聯系相關企業商談。2017年初,浙江達人旅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人旅業”)接過了甬江街道的橄欖枝,雙方簽訂了600多畝土地的租賃協議,在畈里塘村和外漕村規劃打造達人村田園綜合體。
“田園綜合體是城鄉統籌規劃體系的有效補充,也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路徑之一。”孫宏說,“作為城鄉融合的主要規劃設計類型,田園綜合體可以帶動區域實現鄉村振興。”
為推進北郊片區農旅融合發展,甬江街道在對夏家、畈里塘、外漕等村實施村莊改造提升的同時,積極推進區域內“兩路兩側”整治,對中官路、梅竹路、329國道、軌道交通2號線等線路兩側實施拆違整治、環境提升,消除環境痼疾,為達人村田園綜合體建設奠定了基礎。
畈里塘村和外漕村將項目區塊內的所有村民房屋回租,再由達人旅業、村集體和街道簽訂三方協議,由達人旅業對這些房屋統一租用、統一改造、統一經營,租期結束后,房屋產權仍歸村民所有。達人旅業總經理吳旭峰告訴記者,達人村對被租用的村民房屋進行了專業設計和建設。對有歷史、有特色的老屋,因地制宜地加以修繕,保持特色、留住鄉愁;對普通房屋、危舊房屋,進行統一整修加固,改造成各種商業店鋪、農耕文化館、手工作坊等;對所有違章建筑進行統一拆除。
對于被租用的房屋,達人村會每年支付村民高于市場價的租金,而且逐年遞增。畈里塘村村民馬國偉有200多平方米的老屋被租用。“按照合約,我今年能拿到5萬多元的租金,這可比以前租給菜農好多了。”馬國偉說。達人村項目落地后,不僅村民的房屋租金提高了,部分村民還實現了二次就業和創業。吳旭峰說,達人村的保安、保潔、售票員等用工崗位優先考慮當地村民,景區內的商業店鋪也優先考慮以優惠的價格租給當地村民,保障了村民失地不失業。
達人村以農旅融合為導向,利用自然田園資源,深挖農耕文化內涵,推行傳統農耕體驗。同時,憑借市中心的優越位置及近百項游樂設施,打造“遛娃圣地”。據吳旭峰介紹,達人村內有以勞動收獲為主的果蔬采摘、插秧割稻、動物喂養等農事體驗項目,有以鄉村玩樂記憶為主的田園垂釣、田園體驗等田間水塘項目,有以參觀學習為主的農耕文化館、鄉村記憶館、寧波達人館、60—80年代農民生活館等場館項目,還有以親子體驗為主的童心童趣園、遛貝樂園、遛趣體驗館、遛噠冰雪王國、田園跑馬場等游樂項目,賽事級別的卡丁車賽道、摩天輪等新項目也將于年內亮相。
今年7月12日至8月25日,達人村舉辦了夏夜網紅花燈藝術節,絢麗多彩的燈光秀吸引了眾多游客。活動期間,達人村周一到周五每天游客量為3000人次左右,周六、周日每天游客量超過1萬人次。吳旭峰說,試運營以來達人村舉辦的幾次特色活動都超過了預期效果。“未來,我們將賦予田園更多的旅游因素,努力實現從觀光旅游向體驗旅游的轉變。”
甬江街道黨工委書記許光明表示,目前甬江街道正以達人村為核心,對北郊片區進行全面布局,體育產業帶、數字產業園及北郊城郊公園等項目正在陸續推進,“一核一帶兩園”的鄉村振興新格局逐步形成。“未來,甬江街道將繼續依托美麗鄉村建設,用農旅項目撬動人氣,帶動產業轉型、資源集聚、農民增收,力爭在北郊片區形成‘吃、住、行、游、購、娛’完整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