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思潔
“發展光伏產業,村里可以有每年26萬元、為期25年的經濟收入,這對村里來說是一筆巨大的集體經濟收入。村民還可以享受每人每年200度的免費用電額度以及安裝光伏板村民每戶每年可享受700元至1600元不等的光伏電板屋頂租賃補貼。”奉化大堰鎮張家村村支書說,是農指員馮德林將光伏項目引進村里,為村集體經濟發展“造血”。
農村工作指導員制度是200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謀劃部署的一項重要制度。廣大農指員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精準的幫扶舉措,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維護了基層和諧穩定,讓老百姓生活越過越紅火。在15年的時間里,寧波市先后派出11批次共3.94萬人次的農指員。在派駐單位和社會各界支持下,農指員共幫助落實經濟發展項目2.8萬個、水電路等基建項目2.28萬個,爭取扶持資金22.77億元,爭取捐贈物資價值2.31億元。
除了農指員幫扶,近年來,寧波市圍繞區域協調發展和低收入農戶持續增收兩大目標,牢固樹立全民共享發展和精準幫扶理念,通過幫扶托底和內生發展并重、輸血和造血并舉的策略,有效提高低收入農戶的生活水平。
扎實推進村莊整治提升工作。堅持“農村特色、資源稟賦與文化傳承”相結合,堅持項目整合,引導資金集中,按照規劃特色化、項目差異化和管理精細化的要求,今年共下達45個村整治提升工作,實現“16+3”區域村莊整治提升全覆蓋。
精準推進下山移民工作。把促進人口內聚外遷作為改善生態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的根本舉措。今年下山移民經過層層上報審定,下達計劃623戶。在推進該項工作中,更加尊重群眾意愿,更加講究措施精準,更加注重程序規范,更加注重要素整合。
實施區域對口協作幫扶。按照“統籌聯動上臺階、結對幫扶上水平、農民群眾得實惠”的總體要求,認真落實強區強鎮對口幫扶20個鄉鎮,幫扶雙方聯系緊密,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及職能部門領導帶隊走訪,了解幫扶需求、商定幫扶項目,協調解決問題。
富民強村、共同富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經過努力,寧波市的農民收入、村集體經濟收入水平總體處于全國全省前列。2018年,寧波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3633元,同比增長8.9%,較“十三五”初期增長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