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增文
一、天水市麥積區村鎮學前教育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在我國農村,適齡兒童的學前教育一直是阻礙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制度下,加強天水市麥積區農村適齡兒童的學前教育,改善現有的農村學前教育現狀,將是麥積區學前教育的重點,特別的是在提高農村幼兒教師的幸福指數與工作激情上將加大改善措施。
(一)村鎮學前教育普及率低,教育資源缺乏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一些農村地區的適齡兒童的學前教育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在一些貧困偏遠的農村地區適齡兒童的學前教育普及率仍然比較低。在天水市麥積區的一些農村中,雖然幼兒園的數量、質量都得到了發展,但受農村教育思想意識的淡薄及家庭教育資金的限制,在許多的農村家庭中家里的學前兒童都是由父母或者爺爺奶奶進行相應的教育,受父母教育水平的限制,許多的學前兒童無法進入到幼兒園接受相應的教育,使得天水市麥積區仍然存在一些適齡兒童無法接受學前教育現狀。另外,在一些農村地區,嚴重的缺乏普惠性的學前教育資源,一些農村幼兒園的入園費用較高的現象仍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雖然隨著我國學前教育改革體制的不斷發展,農村幼兒園的數量得到了大幅增加。但公立幼兒園所占的比例仍然比較低,一個鄉鎮只有一所中心幼兒園,且在公立幼兒園中幼兒園師資力量非常薄弱,教育資源缺乏,同時在公立幼兒園招收的學前兒童數量一般都是一定的,使得一些較遠地區的學前兒童只能去私立幼兒園或者一些不具備辦學資質的學校,造成適齡兒童學前教育的普及率很低。
(二)農村幼兒教師數量不足,穩定性差,專業化水平不高
在一些農村幼兒園的教師隊伍中,幼兒園教師的專業化水平、穩定性及教師的數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隨著我國農村地區幼兒園數量的擴建、新建,造成我國對于幼兒教師的需求量也在增加,特別是高素質的專業化水平較高的教師隊伍,而在農村的學前教育教師隊伍中,優秀的教師人次與城市內的幼兒園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在一些農村幼兒園教師的招聘過程中,特別是在一些私立的幼兒園中,有的幼兒園教師都缺乏相應的教育資質,在日常的教學任務中無法進行相關的教育,同時造成整體的幼兒園的水平偏低,這也直接的降低了幼兒園教師的整體工資水平使得農村學前幼兒園的教師隊伍建設在幸福指數上與城市幼兒園教師的幸福指數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總體來看,麥積區村鎮幼兒園的教師隊伍的建設水平仍需要不斷的提高。
(三)農村專業化設備欠缺,信息化水平較低
我國正處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當“互聯網+教育”走進教學領域,對教師的教學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行業是傳統的行業,隨著近些年的發展,教育信息化的建設經歷了數字校園和網絡教學等新的模式,這些模式的呈現對于教學智慧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案例,但是現階段面臨的問題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沒有提高,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也沒有發生變化,互聯網對教育行的推動作用還沒有完全釋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有智慧的學生,這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要注重教學技巧以及長期積累的教學智慧。教師在如今時代,應該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來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應用信息化技術是教師教學智慧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應該致力于研究一個新的教學智慧研究體系,來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對現代化的教育技術知識能夠靈活的運用,更好地將二者結合,滿足學生高效學習的需要。
二、麥積區農村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現狀
在學前教育中,幼兒園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兒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幸福感對幼兒園教師隊伍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如何提升幼兒園教師的幸福感不僅對教師本人,而且對整個幼兒園教育行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意義。但在一些農村地區,幼兒園教師的幸福指數比較低,對于教育事業的發展存在著嚴重的阻礙。
(一)農村地區幼兒教師職業倦怠
在農村的一些幼兒園教師中由于工作壓力較大與待遇較低的現象嚴重的降低了農村地區的幼兒園教師的幸福感,產生嚴重的職業倦怠現象,使得農村地區的大量優秀幼兒園教師流失,特別是在一些偏遠地區,幼兒園教師承受的壓力與工資水平不成正比,甚至一些幼兒家長不了解幼兒園教師的辛苦,造成一些農村地區的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職業倦怠對于幼兒園教師的幸福感存在著嚴重的影響,幼兒園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時,就會造成工作上沒有熱情,對于工作中的職責進行敷衍了事,甚至對于自身的工作產生厭惡感,使得幼兒園教師在工作中感受不到幸福感,從而對自己是否適合幼兒園教師這一職業產生懷疑,如果個人感覺自身不適合幼兒園教師的行業,就很容易滋生放棄這一職業額想法,這就造成幼兒園教師人才的流失,浪費相應的資源。
(二)薪酬和付出不相配,教師待遇偏低
在一些農村地區,幼兒園教師的收入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也導致一些幼兒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較低。據相關統計數據表明,麥積區在幼兒園教育經費的投入上雖然較以往有著較大的提高,但與其他階段的教育經費投入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國撥經費的不足,使得一些幼兒園教師的收入水平偏低,無法滿足個人的經濟生活需求,使得一些幼兒園教師擯棄這一職業。這也就直接的降低的幼兒園教師的幸福感,在加上幼兒園教師的壓力較大,使得幼兒園教師這一職業受到人們的忽視,或者僅僅是將幼兒園教師當作工作中的跳板,在農村的幼兒教育過程中,無法正視自己的職業,在工作過程中無法發揮出自身的工作熱情。
(三)工作繁雜,對幼兒的安全責任重大
幼兒園教師服務的對象是3-6歲的幼兒,由于年齡較小,獨立性較差,且小孩在家受到的照顧無微不至,使得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幼兒園教師不僅需要對幼兒進行教學,在生活上還需要對幼兒進行相應的照顧,這也就導致幼兒教師工作繁而雜,且幼兒的數量較多,這就無形中給幼兒園教師的身心帶來了影響,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幼兒園教師的幸福感,同時,由于幼兒在園內很容易受到各種危險因素的影響,這也導致幼兒園教師在工作中還需要對幼兒的安全進行負責,當幼兒在園內受到磕磕碰碰時,幼兒園教師很容易受到家長的指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身從事幼兒教師的幸福感。
(四)社會地位低,心理壓力大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一些家長對于農村幼兒園教師工作的認識比較片面、簡單,認為幼兒園教師的素質不高,門檻比較低,這就對農村幼兒園教師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響,使得農村地區的幼兒園教師的地位比較低,使得學前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在工作中對于幼兒缺乏耐心和愛心,甚至對幼兒教育事業缺乏興趣,工作中敷衍了事,甚至會產生一些極端的做法,給幼兒身心健康帶來一定的影響。
三、提升村鎮學前教育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策略
(一)提高農村學前教育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
在一些農村幼兒園中,幼兒園教師的應該給自己創造一種自給自足的狀態,當外部客觀環境不能滿足自身需要時,幼兒園教師應調節自身各種狀況,來適應農村地區的工作環境,適應農村幼兒園的生活,樹立強大的心理防御機制,以樂觀、豁達的態度來認識到農村幼兒園的職業意義,用一定的工作熱情積極地投入到村鎮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充分的享受在農村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增加自身的職業認同感,在農村的幼兒園教育中,用一顆愛心、責任心、耐心來認識到農村幼兒園做好保教工作的重大意義。除此之外,還要加大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并且以此為支撐點。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教學要求教師要做到信息技術和課程的深度整合,并且能夠熟練地掌握、操作信息技術。但是在現階段的情況中,絕大部分的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掌握僅僅是剛到達入門階段,這一點對于現階段的教育技術要求是不夠的,讓教師了解到自身與現實所需之間的差距,并且能夠及時在學校的安排指導下,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有針對性的進行培訓,可以加強對于微課堂、翻轉課堂的開發設計以及使用培訓等。從培訓方式上來看,信息及時的培訓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和專家講座這兩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來及時進行開展。通過對于全面的信息系統進行技術培訓,教師不僅可以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也能夠提升自身的基礎素養,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學智慧。
(二)建立家園互信的關系
在一些農村幼兒園中,家長應該與老師建立相互的信任,理解和關懷農村幼兒園教師的不易,給予幼兒園教師工作上充分的支持,幼兒園教師則應該與家庭建立良好的互信機制,使得農村幼兒園教師能夠以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身心狀態投入到保教過程中,使得幼兒在幼兒園中獲得一種安全感,為孩子以后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奠定基礎,實現一種互贏的狀態。
(三)科學管理與人本管理
在農村的幼兒園中,要通過科學的管理來實現班級規模的合理化,將“師幼比例”合理化,從而提高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幸福感。“師幼比例”合理化不僅能夠減輕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倦怠感,還是使得幼兒園教師能夠保證每一個孩子的安全,提高幼兒教師的幸福感。在幼兒園的管理過程中,幼兒園要給幼兒教師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工作環境,使得幼兒教師始終感受到幸福,在精神上得到滿足。
(四)提高農村幼兒教師的薪酬,做到同工同酬
由于農村幼兒園與城市幼兒園的教師在薪酬上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也導致優秀的幼兒教師不愿意去農村幼兒園工作,使得農村幼兒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為此,一些地方政府應該對于幼兒教師的工作薪酬進行明確的規定,做到同工同酬,取消地區的差異,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在提升幼兒園教師薪酬的同時,提高教師的獲得感和幸福指數。
(五)教學之余,不忘教學反思
教師的教學智慧生成中,加強實踐性的反思也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實踐教學反思是教學智慧的一種方法,教師要在整個過程中自主的進行教學反思,健全教師的教學組織形式。加大對于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讓教師能夠靈活的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在信息化教學的探索之路上,難免會出現差錯,因此要不斷在學生課堂中總結教學經驗,改進網絡課堂的不足之處,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改進網絡教學的不足之處,加深教學反思,從而提升教學智慧。通過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的結合,學前教育一定會呈現更好的姿態。
(六)加強學校的各方面建設,為教師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
為了能夠讓教師愛上學校、愛上學習,把學校當成自己的第二個“家”,要盡可能地將學校進行環境建設,滿足基本的課程建設中,也可以開展更為豐富的教學活動,讓教師的能力能夠多方面的得到發展。并且還要加強學校的教師培養力度,加強對于教師的定期培訓,讓教師能夠不斷的提升自身教書育人的水平。其次就是能夠不斷完善相應的教學制度,可以設置教師日常監察制度,能夠在每天的生活中,生活指導教師要能夠及時地發現各個教師在生活和情感上的煩惱,及時的與其進行溝通交流,解決生活中的煩惱。同時還可以建立“每日課前分享”環節,增加自身的幸福感,讓學生和教師之間能夠加強溝通交流能力,提升自身的幸福感,這些都有助于教師的精神需求得到滿足,從而為教師之間的友情培養、師生之間的感情培養打下良好基礎。
四、結語
提高農村學前教育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不僅關系到教師的幸福指數、農村地區學前教育隊伍的建設,而且關系到農村地區的幼兒身心健康。在農村地區,國家應加大學前幼兒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幸福感、獲得感。
注:本文為天水市“十三五”規劃課題“提升麥積區村鎮學前教育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TS[2018]LX29)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