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
摘 要:數學教育家斯特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樣,這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語言水平。尤其是數學課堂教學,要學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的教師是不能勝任的。鑒于此,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個性心理傾向,將數學語言生活化是激趣課堂引導學生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激趣;活力;主動
新課程呼喚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1]新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應立足于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注意營造學生自由發展的生態條件,使課堂充滿學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長的陽光雨露,從而使富有理性之美的數學課堂閃耀人文的光芒,充滿活力,吸引學生快樂地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去爭取,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一、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趣,讓課堂充滿趣味的活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首先來源于興趣,若用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入課堂,學生便能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如在教學“數學廣角—推理”時,我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引出課題。開始聊天進入游戲環節,才猜一猜偵探行列著名的兩人。隨便猜(引出“可能”),出示提示,確定范圍,排除可能,逐步感知退出結論。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體會“可能到確定的推理過程”,自然、輕松、有趣的邏輯推理油然而生。這樣導入新課,自然貼切,趣味猛增,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同教師的課交融在一起,在活動中掌握了知識。
學習興趣是學生積極探索知識的巨大動力,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所以,作為教師,應該主動地了解當前學生的所思所想,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去合理地組織教材,挖掘其內在的興趣因素,讓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變得有趣,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活力!
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1、學生主動參與,動手操作,在課堂上“動”起來,是小學生的天性,游戲能有效地調動學生手、口、腦等多種感官積極參與。在教學中,我們充分發揮教具和學具的直觀作用,有意識地安排一些“擺一擺、畫一畫”的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際操作,把外界的運動與內隱的思維活動緊緊地聯系起來。例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我就為學生們準備了各種顏色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在引導學生“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猜一猜”、“剪一剪”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征,為下一步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作好了準備。整個學習過程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要方式,把數學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實踐,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體現數學課堂中生命的跡象。
2、學生大膽質疑,積極討論,在課堂上“活”起來。圍繞“學什么?為什么學?怎樣學?采取什么途徑學?”等方式而展開,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問為什么,誘發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并去深入思考。
三、鼓勵競爭,激勵評價,讓課堂充滿高昂的活力。
競爭的方法展開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每天應用速算盒子開展口算競賽,全班全員參與。
運用競賽極大限度地增強了全體學生對學習的參與意識,使學生表現出興致勃勃的學習情緒、聚精會神的思索狀態,收到扎扎實實的效果。競賽方式可以在個人與個人,小組與小組之間開展。
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尋找每位學生的閃光點,多說鼓勵、表揚的話語,少訓斥,少批評,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馬斯洛說過:“每個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別人對他的肯定和表揚,這種表揚就是激勵人的上進心,喚起人的高漲情緒的根本原因。”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兒童都有需要表現和展現自己的欲望。因此教師應順應學生的心理,創造機會因勢利導,及時的給予激勵性的評價,為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
在學習過程中,面向全體,對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學生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評價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分層評價,不用同一把尺子去丈量每一個學生,重在激勵。比如在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題目上,采用不同的等級標準,使學困生達到較低的標準時,也有得優的機會,優等生在較高的標準下追求更高質量的作業。在低年級教學中,當某個小朋友提出創造性的解題方法時,號召全班同學為他鼓掌,在課堂上,用彩色紙剪成各種漂亮的圖案,如在蘋果狀的紙上寫上算式,如果孩子答對了,全班小朋友對他說“你真棒!這個蘋果送給你!”如果答錯了,對他說“請你繼續再努力!”新課程下的課堂評價,并不是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為評價的主體,形成生生互評良好氣氛。如“我覺得他說得……”“我還有補充……”讓學生在評價別人的過程中既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又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再次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欲望。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用新理念打造新課堂,變換不同的方法教學,給學生新鮮感,保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地思考,積極的發言,踴躍的參與。采用鼓勵性語言,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數學課堂自然就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同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徐金雅,蔣曉明.讓數學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觀[J].科學教育,2005(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