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珍玲 李艷麗

摘 要:本文筆者就如何層層深入和科學地開展社區情境體驗活動積累的點滴經驗和有效做法進行了梳理與概括,對園所開展有效的社區活動有著實際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自主規劃;多元體驗;提升成長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應得到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的游戲需要生活經驗來架構,而社區情境體驗活動的開展,正符合幼兒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學習特點,因此各園所與社區的聯系合作日趨緊密,我園也對此進行了長期的摸索與研究,就如何層層深入和科學地開展社區情境體驗活動積累了點滴經驗和有效做法:即活動前的自主規劃;活動中的多元體驗;活動后的提升成長,此舉能幫助幼兒有深度的學習,高質量的游戲,從而使幼兒獲得全面的發展。
一、活動前規劃:前期商討,激發興趣,積極參與
1.多種形式,激發幼兒走進社區的興趣
活動前,教師可根據社區內容采用談話、調查、查詢、采訪及商議等多種方式,與幼兒商討相關話題,使幼兒在活動前建立基本的感性認知,并產生濃厚的參與興趣。比如,開展社區活動《走進電影院》前,教師通過與幼兒談話:“你們去過電影院嗎?電影院可以干什么?影院里有什么工作人員?他們做些什么工作?你們想不想去看電影呢?”等等,喚醒幼兒記憶,接下來以圖表的形式,讓幼兒對身邊的人進行調查分析,積累前期經驗,為下一步的規劃做好輔墊。(圖表如下)
關于電影院的采訪
采訪時間地點: 采訪者:
采訪對象姓名: 班 級:
2.共同計劃,師幼實施各項準備活動
幼兒是活動的主人,因此師幼共同設計外出計劃,讓他們投入其中,教師收集幼兒需求問題,組織幼兒認領任務,必要時還可在活動前邀請家長及社區人士入園介紹相關知識,有效地調動幼兒的參與欲望,帶著問題去探究,做好進入社區的充分準備。比如,以《觀影》為例,師幼共同設計去電影院的計劃:影院地點、觀影的時間、影片名稱內容及線路的選擇,了解大致的路程時間,購票及找座位的方法,觀影的注意事項等等一系列的籌備活動,使幼兒進入社區活動的目的性和探究性得到増強。
二、活動中體驗:真實情境,直接感知,多元體驗
活動進行中,我們按照“規劃”的思路展開活動,關注活動中可利用的一切教育價值,依據周邊環境,組織適合的采訪、寫生、游戲、藝術創作、遠足、種植、參觀、運動等活動。通過互動、參與、模擬等方式,讓幼兒在多種途徑中與社區親密接觸,在真情境中感知、操作,體驗學習的樂趣,交往的愉悅,增進對社區的認同感。
1.放手幼兒,注重幼兒親自實踐
《指南》指出,要鼓勵幼兒自主決定,盡量放手讓幼兒嘗試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即使做得不夠好,也應鼓勵并給予一定的指導,支持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例如,大班幼兒參觀超市時,有的幼兒樂意扮演顧客進超市挑選商品、排隊、付款;有的卻愿意扮演小記者采訪超市里店員、顧客,與其進行交流;還有的卻扮演攝影師去抓拍同伴、超市人員在活動中的情景,真正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話講,每位幼兒都能在活動中找到自己樂于探究的事物,從而獲得不一樣的感受與不同層次的的發展,活動也更能夠面向全體,滿足幼兒的個性發展。
2.挖掘價值,領域整合相互滲透
社區情境體驗活動彌補了幼兒園現有課程相對靜態、單一的不足,每次活動都是集自我規劃、増長見識、表達情感、磨煉意志、社會交往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強、多元化的實踐活動,做到了內容滲透,目標整合,發揮出活動的最大功能,讓幼兒感受情境體驗活動的多元性和豐富性。
3.抓住契機,適時進行隨機教育
活動過程中,幼兒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問題,或者突發出意料不到的事件,教師可抓住有益事件,及時生成各類活動。例如,幼兒在參觀“圖書館”時,在親身感受圖書館的安靜和濃濃的讀書氛圍時,對作家這一職業產生特別的興趣,為了滿足幼兒探索的欲望,激發了幼兒長大當作家的夢想,教師隨即生成了“我長大后當作家”的愿望活動,抓住契機,進行了有效的隨機教育。
三、活動后成長:分享經驗,主動表達,提升能力
1.分享活動經驗,聆聽幼兒的內心感受
在幼兒社區活動結東后,教師可幫助他們建立新舊經驗之間的對接。此時,幼兒們都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會說。教師給予幼兒足夠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通過一日活動、談話活動、集體教學、設計作品、親子活動、同伴交流等方式,梳理自身經驗,大膽主動表達,從而使認知經驗維度的目標得以實現。
2.模擬社區游戲,創設多維的體驗環境
除了讓幼兒進行語言表達、用繪畫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外,教師還可以創設條件,引導幼兒在區域游戲中嫁接社區生活經驗,讓游戲促進幼兒認知發展和社會性行為的遷移,在運用新經驗的過程中實現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參觀新華書店社區活動之后,教師可引導幼兒在班級語言區域中進行模擬的新華書店區域游戲活動,角色扮演有導購員、收銀員、顧客、圖書管理員等等,共同制定相應的游戲規則,推進游戲深度開展,進一步強化幼兒的社會規則意識和親社會行為,使幼兒相關經驗及情感得以遷移和運用、鞏固和升華。
3.回顧評價反饋,拓展社區的活動外延
社區情境活動組織是否科學,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來進行回顧與評價:一是幼兒的角度。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對活動的評價最有發言權。教師即可與幼兒交談活動后有關的話題,以此了解幼兒的喜好,收集他們的學習興趣點,還可引導幼兒通過談話、繪畫、區域游戲等多種方式表達社區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以此分析本次活動的開展對幼兒發展的作用。二是教師的角度。教師是活動的實施者,活動后,教師應對整個活動的開展撰寫好觀察記錄,思考如何將社區資源的價值利用得到最大化,對教學組織、方法及教育的效果等方面進行梳理與有效的反思,從而提高教師組織社區活動的能力水平。三是幼兒園管理者的角度。通過對教師、幼兒、家長等層面的訪談與調查進行評價反饋,科學指導班級及家庭開展社區情境體驗活動,并及時給予相應的支持與協助,讓社區情境體驗活動得到持續開展。
綜上所述,我園社區情境體驗活動的組織按照“規劃·體驗·成長”的流程層層深入實施,支持幼兒自主學習、游戲、生活,讓幼兒在真實的社區情境體驗活動中適應社會、快樂成長、健康生活。
參考文獻:
[1]李季湄 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周從笑 楊燕 陳丹.直擊《指南》幼兒園親子活動.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8.4
[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教育部.2012
基金項目:
本文系湖南省十三五科學規劃一般課題《幼兒園開展社區情境體驗活動的研究》論文,2017年度課題立項編號P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