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吉
肺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類型,在兒童中的發病率較高,孩子患病后,我們要能夠根據孩子癥狀表現予以準確判斷,尤其是要與感冒相區分,以便對癥治療。那么如何識別小兒肺炎?下面具體介紹小兒肺炎的幾大特征:
(1)發燒情況:患有肺炎的患兒大多表現出發熱癥狀,其體溫通常在38℃以上,且發熱癥狀會持續幾天時間,臨床給予退燒藥僅能使患兒體溫暫時性下降,但不久會再次上升。感冒通常也會伴有發熱癥狀,但患兒體溫大多在38℃以下,且持續時間不長,在給予退燒藥后效果比較明顯。但家長應對不發熱型小兒肺炎予以特別重視,患上肺炎后患兒體溫可能有所升高,但可能并不是完全發燒,有時體溫會低于正常水平。因而發燒時間的長短,是不能作為判斷肺炎的依據。一些患兒在發燒后兩三天時間就會轉變為肺炎,而一些患兒發燒癥狀持續一周也并非是肺炎所致。因而無法單純的依靠發熱來判斷孩子是否患有肺炎,還應結合其他特征進行判斷。另外,肺炎患者發熱的熱型不定,如衣原體、合胞病毒等的感染屬于低熱,同時反復高熱即使沒有咳嗽或偶有咳嗽患者肺上也可能有感染,如大葉性肺炎。
(2)咳嗽與呼吸:患有肺炎的兒童通常無咳、喘,但呼吸多比較困難。感冒及支氣管炎所致的咳、喘大多是陣發性的,通常不會引起呼吸困難。如果患兒咳、喘比較重,且靜止時其呼吸頻率加快,兩側的鼻翼多一張一張,且口唇青紫,表示患兒癥狀比較嚴重,應立即去醫院治療。
(3)精神狀態:孩子一旦患有肺炎,往往精神狀態越來越差。若孩子在發熱、咳嗽及喘的同時精神狀態良好,且能玩、愛笑,表示患有肺炎的概率不大,幾乎可以排除肺炎。相反,如果孩子的精神狀態非常不好,且口唇青紫,多煩躁不安、哭鬧及昏睡、抽風等,少數患兒還會出現譫語,那么此時病情比較嚴重,患有肺炎的概率較大,家長應予以特別重視,及時來院進行檢查。在患病初期,患兒精神狀態可能并沒有明顯變化,也會表現不佳。
(4)食欲:在患有肺炎以后,患兒的食欲會明顯降低,幼兒在得了肺炎后,不吃東西,或是一吃奶就會哭鬧不止。若已經到醫院診斷確診為肺炎,家長要繼續喂奶、喂食,適當多給予流食,若患兒的食欲明顯減退,應當少量多餐,哺乳嬰兒要增加喂奶次數,從而保證患兒的營養供給。
(5)胸部:因兒童胸壁較薄,醫生有時不需要聽診器就可以聽到水泡音,因而家長可以在孩子安靜或睡著時聽一下其胸部。在聽胸時,應保證室溫在18℃以上,首先脫去孩子上衣,于孩子脊柱兩側的胸壁位置,仔細傾聽。患有肺炎的患兒在吸氣過程中會聽見“咕嚕兒”的聲音,這在臨床上叫作細小水泡音,這也是肺部發炎的一項重要體征。同時要對孩子是否具有胸凹陷(即在吸氣過程中,兩側肋骨的邊緣位置內陷隨著呼吸上下起伏)予以仔細觀察。若出現這種情況,家長朋友應立即將孩子送至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
對于孩子應怎樣進行判斷呢?家長朋友應掌握一側、二看、三聽的方法:
(1)所謂一測就是要經常測量孩子的體溫。若孩子患有肺炎,將會持續性發燒,同時溫度通常超過38℃,此時給予孩子退燒藥只是暫時性緩解,不久之后溫度還會上升。
(2)所謂二看就是時常對孩子咽喉部位及呼吸情況進行觀察。孩子一旦患有肺炎將會伴有急促性喘息及劇烈咳嗽,有時還會出現呼吸困難;另外,還要對孩子精神狀態進行觀察,孩子患有肺炎往往精神狀況較差,情緒比較低落,哭鬧不安,且想要睡覺卻較容易驚醒。
(3)所謂三聽就是父母可在孩子入睡以后耳朵貼近孩子胸壁位置進行傾聽,對于肺炎患兒,其胸壁位置會表現出“咕嚕兒”聲。
由于肺炎與感冒有些癥狀比較相似,因而家長朋友應將肺炎與感冒區分開來:
(1)量體溫:孩子患有肺炎大多會伴隨發熱,同時體溫多在38℃以上,相應癥狀持續時間也比較長,就算是給予降溫藥也僅是暫時緩解,隨后又會上升;感冒以后也會有發熱癥狀,但是癥狀持續時間通常比較短,使用降溫藥對體溫的控制效果大多比較明顯。
(2)看癥狀:觀察孩子咳嗽及呼吸情況,對于小兒肺炎通常會伴有比較劇烈的咳嗽或是喘息,且病情程度比較嚴重,同時會伴有呼吸困難;而感冒與支氣管炎所引起的咳嗽及喘息癥狀一般較輕,通常不會導致呼吸困難。
(3)看飲食:孩子在患有肺炎后食欲會明顯減退,變得不吃奶,也不吃東西,且常哭鬧不止;而孩子在感冒時,其飲食基本上是正常的。
(4)看精神狀態:在患有肺炎時通常精神狀態會變得很差,極易煩躁、哭鬧及昏睡等;而患有普通感冒時,通常精神狀態會比較好,且能吃能玩。
(5)看睡眠:在患有肺炎后,變得嗜睡但比較容易驚醒,常哭鬧不止,夜里會出現咳嗽癥狀且會加重;而孩子在感冒時,睡眠大多是正常的。
(6)聽聲音:家長可在孩子安靜或睡著時將耳朵貼近孩子胸壁,仔細傾聽,會聽到“咕嚕兒”聲;但對于小兒感冒通常不會有這種聲音。
總之,各為家長朋友應給予肺炎足夠的重視,善于運用一側、二看、三聽的方法辨別肺炎與小兒感冒,一旦發現類似癥狀應立即來院檢查,積極配合醫生檢查和治療,以保證孩子健康和正常的身體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