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恒
眾所周知,顱腦損傷是臨床疾病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急癥,而顱腦損傷的主要并發癥之一就是腦積水,但是你了解外傷性腦積水嗎?你了解外傷性腦積水的治療方法嗎?你了解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外傷性腦積水的效果嗎?如果你不了解沒關系,相信通過下文的試驗講解,你會對此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腦積水常見于重型腦損傷患者與腦出血患者身上,一旦患者出現腦積水的情況,將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運動能力,同時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的智力,導致出現腦疝,不僅如此,腦積水也會影響患者的神經系統,直接導致患者昏迷甚至死亡。由此可見,加強對患者的有效治療是臨床醫學上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目前,醫學上采用的主要治療方法是腦室-腹腔分流術,該方法有著安全性強、利于患者術后恢復等諸多優點。下面進行的試驗,就是為了探究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外傷性腦積水的安全性與效果開展的。采取對照試驗的方法,試驗組采用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對照組采用固定壓力式分流管治療法,對比患者的治療安全性與效果,得出相應結論。
無論是試驗組還是對照組患者,都通過CT確診為外傷性腦積水,發現患者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神經系統功能性障礙,導致患者出現小便失禁、顱內壓升高等癥狀。兩組患者的男女數量比例為2:1,年齡集中在42.45歲左右,造成外傷性腦積水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分別是交通事故、重物打擊以及高處墜落,兩組患者從基本數據上來說具有可比性。對照組患者予以全身麻醉處置,對其進行常規腦室穿刺,分流管置于遠端腹腔處,分流管的應用根據患者的顱內壓實際情況選擇高壓分流管、低壓分流管或是中壓分流管。術后一周,利用頭部CT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復查,掌握患者顱腦內積水的改善情況。試驗組患者同樣予以全身麻醉,其他手術方式與對照組完全一致,不同之處在于分流管的安置上,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預設可調節分流管閥門的壓力值,手術過程中時刻關注患者的顱內壓變化情況,觀察分流管的滴速變化,及時調整閥門的壓力值,同樣在術后一周對患者進行復查。
大部分患者出現外傷性腦積水的主要誘因都是腦部外傷,導致患者出現腦組織移位等等,最終患者顱內壓會極速升高,出現黏膜粘連的癥狀,影響著患者的生命安全。一般情況下,我們都采用去骨瓣引流術的方式治療腦積水疾病,但是這種方法在實踐過程中出現了多種問題,并發癥的發生率與致殘率都大幅度提升。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就是腦室-腹腔分流術,尤其是在進行外傷性腦積水的治療上,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發展,改善患者顱腦內的積液情況,從而減少患者顱腦內血流量,明顯緩解腦積水癥狀,同時降低患者顱內壓,患者腦脊液吸收與分泌之間的平衡得以恢復,減少可能對腦積水患者造成的細胞損傷情況,進而從根本上縮短腦積水患者的恢復時間。
研究表明,治療外傷性腦積水患者可以廣泛應用腦室-腹腔分流術,不僅可以提高患者術后、術中的引流效果,同時也可以降低術后患者出現并發癥的可能性,維持患者的正常生活。試驗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率遠低于試驗組,對照組治療效率為65%,而試驗組治療效率為87%,數據表明,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外傷性腦積水的治療效果較好,應得到廣泛應用。
早先有研究顯示,采用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外傷性腦積水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為24%至50%之間,其中最為常見的并發癥就是分流管堵塞,通過試驗可以發現,實際上,試驗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病率僅為9%,遠低于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病率的31%,同時也低于早先的研究數據。我們發現,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病率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1.在應用分流管時應采取右側分流的方式;2.分流管的放置深度應得到嚴格控制;3.在皮下,分流管嚴禁直角行走;4.腹腔部位的分流管可以放置在肝臟隔面上;5.枕角進入分流腦室;6.分流管在腹腔內不應進行固定等等。這樣做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分流管放置的不合理導致避免外傷性腦積水并發癥的出現。
綜上所述,應用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外傷性腦積水,無論是在治療效果上,還是在術后恢復上都優于傳統的治療方式以及固定壓力式治療法,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并發癥發生的概率大大降低。相信通過閱讀以上內容,大家都已經明白了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外傷性腦積水的良好效果,也明白了外傷性腦積水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只要你能有所收獲,這篇文章就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