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銀堂
摘要:隨著裝配式建筑快速發展,凸顯裝配式建筑人才的緊缺。本文以專業建設為出發點,圍繞校企合作對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實施路徑進行了有益探索。
關鍵詞:裝配人才;合作模式;發展路徑
引言
裝配式建筑生產工藝因綠色快捷,已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認可與應用,近年我國政府也高度重視并強力推行。
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經歷了起步探索、推廣發展、低潮回落、工業化推進等四個階段。縱觀我國裝配式建筑校企合作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主要有五種合作模式,分述如下:
1校企合作五種模式
1.1教學工廠模式
該模式由學校和企業緊密合作,在校內設立工學結合育人平臺,學校通過企業引入項目任務,在任務實施中將企業的生產環境和學校的教學環境融合在一起,學校指導老師和企業工程師實行雙崗雙責,學生在校企共同指導下完成生產任務,實施工學結合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及團隊合作意識。
1.2訂單模式
該模式主要指校企合作中企業根據需求量向學校下定單,校企雙方簽訂人才培養協議。根據企業的需求量以及培養目標,學校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在學生畢業之后和單位簽訂就業協議。訂單模式的合作模式,不僅能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獲得企業資助,同時還解決了企業生產對人才的需求,降低企業培養人才成本。
1.3工學交替模式
工學交替的合作模式,是將理論學習的過程和實踐的過程進行階段交替,在校進行理論知識學習,在企業完成崗位任務。學工交替的校企合作模式能夠更好地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同時鞏固學校所學理論知識,學生在工作實踐中理論和實踐結合快速成長,加快適應企業的生產和生活。
1.4技術服務模式
技術服務模式主要是針對企業員工進行針對性技術培訓,在實施員工培訓的過程中,學校老師較高的理論知識水平以及培訓技能實現對員工高效培訓。技術服務模式能夠提升職業院校服務社會的功能,服務于地方企業,為地方經濟提供服務,有效提升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的生產技能。
1.5“科技服務”模式
學校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科技服務。科技服務模式是企業提供資金、學校根據企業的生產需求確定培養方向,是比較深層次的一項合作模式,在科技服務的模式下,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進行參與項目開發生產研究,并將實踐成果轉化成現實產品。總的來說,科技服務模式是一種共贏關系,企業和教師共享研究的過程及成果。
2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路徑
2.1解放思想,尋求校企合作共鳴點
校企合作關系要持續穩定發展就必須找到利益共同點,合作不是單向的,在思想上要認識到校企合作是一種共贏,是互惠互利的。學校和企業都要進行換位思考,滿足雙方的發展,學校要做到求同存異,確保學校自身價值的基礎上,尋求企業和學校的一種平衡,實際運行中不回避企業利益訴求,有利于增強企業方的責任意識,根本上改變校企合作中企業一方有名無實的狀況。只有確保共同利益,合作才能長遠。校企合作模式是在進行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的同時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和學校人才培養績效最大化。裝配企業要轉變觀念意識到自己培養人才的責任和使命,明確自己的定位,努力提升企業發展內涵的同時增強社會責任感。
2.2政府主導,創新校企合作制度建設
現實中,不少地方政府沒有發揮好校企合作主導作用,沒有充分認識到校企合作帶來的好處,為校企合作提供足夠的政策支持。從發達國家的實踐來看,只有加強政府的政策支持,才能使企業在校企合作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因為企業的本質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在進行校企合作過程中,政府應該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1)制度建設。要確保校企合作良性發展,制度建設是關鍵。因為校企合作涉及領域較多,做好政府制度建設確保企業有動力投入人力物力如給予稅收減免、資金鼓勵等;(2)搭建信息平臺。在校企合作中,存在職業院校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困難的情況,這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職業院校供給的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和企業所要求的標準存在偏差也就在所難免,故保持信息渠道的暢通是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任務;(3)法治界定。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容易產生利益糾葛。這就需要有明確的法律法規進行界定,只有做好法律法規的約束,合作才能更加的規范化。
2.3革新理念,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
在進行校企合作過程中,學校應該明確基本的教育目標,面向產業需求,充分考慮生產工藝流程,進行課程的設置以及專業教學計劃的調整,確保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的就業和實踐需求。在進行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改革的過程中,將市場作為重要的參考指標,確保和市場需求保持一致。在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自我認知、自我評估的培養,確保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水平以及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崗位相匹配。在課程體系方面,學校要和企業共同研討符合企業生產要求的課程設置、教學計劃以及教學模式,充分聽取企業代表意見,同時遵循人才成長規律,采取引企入校模式,參考裝配企業技術標準,解析企業生產工藝完成生產過程導向的專業課程體系開發,以適應企業以及行業發展的變化。
3下一步研究工作設想
目前國內不少高校及企業已經開始嘗試建立合作關系,但是畢竟我國裝配式建筑整體發展較晚,很多制度不夠完善,每個省份關于裝配式建筑的起步也不一樣,所能借鑒的經驗有限,本文所提基于校企合作的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模式尚不夠深入和成熟。在下一階段工作中要積極實踐本研究成果,尋求政策支持,并不段探索修改完善,最終找到適宜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而推廣到更多學校和企業。
4結束語
總的來說,校企應該找準利益共同點,加強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出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市場需求創新專業課程體系以及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強體制建設,引導校企積極合作,進而實現企業、職業院校、人才、市場各方的利益訴求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沈維莉.基于 BIM 技術的裝配式建筑技能人才培養研究 [J]山西建筑,2016-09-23.
[2]徐葉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困境及解決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8-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