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志廣
摘要:因為人們的核心教育觀念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轉變,所以,在新課程背景下進行物理教學模式的重構、工作計劃的調整,就顯得非常必要且關鍵。我們教師理解學生、尊重學生,重點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可以優化教學效果,還能提高教學質量;而學生們主動做課堂的主人翁,通過參與實驗,動手操作,更好的增強實踐意識,未來,才能去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為了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研究;分析
引言:以前,單一固化的授課方式,枯燥乏味的學習氛圍,無法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甚至使學生衍生出了嚴重的抵觸情緒,教學的質量很差,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我們不妨堅持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原則,去構建全新的課堂模式,再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性格特點,展開有效指導,組織練習活動。如此一來,初中生真正學好物理這門課程將會變得更加指日可待。繼而揭開素質教育的嶄新篇章,促進了教育現代化進程的持續加快。
一、創設概念沖突情境
很多物理知識都能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生活現象可用物理概念去解釋。初中生有獨立的認知需求,喜歡參與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要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就要創設概念沖突情境,通過目標的引導,內容的補充,讓他們主動投身于知識的海洋,分析常見物理現象,從而提高思維能力。保證學生不被原有的思維定式所局限,透過物理現象發現其本質,能為后續教學工作的推進奠定下良好的基礎[1]。如在教學“平面鏡成像”這一知識點時,教師提出這一問題“當人離鏡子越來越遠時,鏡子里所顯示的像會越來越大,那鏡子中所顯示的像是真的變化了嗎?”這與平面鏡成像的物理規律是相互矛盾的。為使學生對這一物理知識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教師準備了兩支相同大小的蠟燭,并在平面鏡前對其進行移動,組織學生進行平面鏡成像實驗,最后經過測量學生發現,其實蠟燭和平面鏡里顯示的像的大小是一致的。此時,教師接著提問:“為什么太陽看上去那么小?”這一問題提出后,學生恍然大悟,原來是視覺錯覺的緣故。這一教學過程拓展了學生的物理思維,還培養了他們積極探究的好習慣。
二、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心理學告訴我們:“創新思維就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在頭腦中創造出事物的心理過程。它是創造力的核心,創新思維能生成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尤其重視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提高其創新能力。筆者認為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合理創設創新氛圍,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參與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加深印象,提高教學效率,而且還能能喚醒其全體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系統。如在講“浮力”的時候,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一個水盆和幾只乒乓球,探索下浮力的原理及影響因素。通過這樣的營造使學生親身有所體會,增加對知識的渴望,增加自己的參與欲望。因此,教師要多多掌握創設創新氛圍營造的技能,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知識內容等進行選擇與利用。提高的途徑很多,比如相關研究文獻的閱讀,書籍的翻閱,網絡搜集,以及現在比較流行的QQ聊天,在線交流等。這里特別要說明的是教師的交流對自身的能力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積極給予重視。
三、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良好的觀察力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來說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當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借助教材引發猜想,讓學生多觀察、多反思、多創造,最終優質的完成學習任務。如在講解“溫度計的使用”時,在具體教學期間,教師應當結合實驗目的,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使學生可以帶著學習目的對物理現象進行觀察,通過該方式使學生的定向觀察能力得到提高。同時,教師應當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液柱的改變上,讓學生對液柱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帶著目的對目標進行觀察,讓學生分組對觀察的現象進行討論分析,同時結合所學的物理知識,分析物理現象,最終學生探討后得出: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溫度計內液體受溫度變化影響,液體的體積將會發生變化,引起液體液面上升與下降。
四、充分活躍邏輯思維
初中物理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多措并舉,始終不忘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概念理解、公式推導、實驗探究、習題解答等方面時時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訓練,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物理概念及規律的掌握,還強化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進而提高學生縝密思考、嚴謹處事的能力[2]。如在“牛頓第一定律”教學時,可以通過利用斜面小車實驗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及推理能力。首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斜面小車實驗,分別通過毛巾、棉布、玻璃的不同表面使力推動小車運動,讓學生記錄當撤掉使力后小車的滑行距離,并通過對比分析得出結論:阻力越大,小車滑行距離越小。此時,學生會提出疑問:“當阻力與小車運動的作用力相同時,小車是不是靜止不動,或當小車運動的表面無阻力時,其運動是不是一直維持下去?”這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與驗算去推出結論,最終得出肯定的答案。然后,教師可以將伽利略的實驗結論引出:“運動的物體,如果受到的阻力為零,它的速度將不會減慢,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隨后將笛卡兒對伽利略推理結論的補充(物體如果不受力,運動方向也不會改變)和牛頓第一定律的概念(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告知學生,并讓學生認識到牛頓第一定律是用科學推理方法概括出來的,而定律是否正確仍需要通過實踐來檢驗。通過這樣的概念推理教學,進而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及總結等方面的能力,使學生深入掌握物理概念,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運用物理概念分析與解決問題。
結語:
總而言之,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因地制宜,從點滴做起,從教學常規做起,關鍵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由實踐上升為理論,努力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從長遠來看,啟迪學生主動地積極思維,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財富,對學生的素質水平也是十分有利的。
參考文獻:
[1]熊安新.讓學生的思維飛一會――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6(22):87-88.
[2]朱正華.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6(0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