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陶行知教育理論具有切實的應用價值,可幫助各個教師創新理解教育事業。本文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生活教育理論為主,將文章分解為三部分進行研究。首先,文章對滲透生活教育理論的要點進行分析。其次,文章對教師培育實踐課程中的現存問題進行簡述。最后,文章對具體的生活教育理論滲透方法展開敘述。望文中內容,能為各個教師專業性培育者,提供一些生活教育理論滲透方面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教師培育實踐課程;生活教育理論;教育理論滲透
引言:
教師需要定期參與專業培育,提升自身的教學專業性。但在培育教師專業性的過程中,需要滲透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培育教師養成專業教學能力的同時,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因此,當前多數教師培育實踐課程中,都會以生活教育理論作為主要的培育思想。但觀察一些滲透生活教育理論的課程可知,并非所有課程都能有效應用生活教育理論。因此,如何在教師培育實踐課程中滲透生活教育理論,仍然需要相關培育人員進行簡單研究。
一、在教師培育實踐課程中滲透生活教育理論的要點
(一)培養教師德行為原則
生活教育理論中,強調生活即教育和教學做合一。這表示,教師個人在社會和生活中的德行素養,也將一五一十的呈現在課堂中。當教師個人擁有較高的文化涵養和專業教學能力時,教師能夠妥善完成教書的責任。但教師擁有教書育人兩種責任,教師必須憑借自身的德行,身體力行對學生進行德行教育。因此,在教師培育課程中,需要以培養教師德行作為核心原則。
(二)培養教師愛心為目標
教師需要有愛心,才能以正確的姿態面對班級和學生。當教師未產生愛心時,教育教學對于教師來說,只屬于一種單純的工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與教師建立情感交流,學生在情感方面的需求教師無法滿足,將降低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本著提升教師專業性以及綜合素養的原則,教師培育實踐課程中,也應滲透培養愛心這一生活教育理論內容。
(三)培養教師的真實性
教師是學生學習生涯中,十分重要的參照物。學生會隨著教師的一舉一動進行模仿,即使學生已經具有相對成熟的思維邏輯,他們也會或多或少受到教師的影響。生活教育理論中表示,學校教育需要與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結合。教師在課堂中為學生傳遞真實信息,也會令學生成為真實的人,繼而真實的生活在社會中。反之,學生將成為虛假之人,成為社會發展的隱患。因此,教師培訓實踐課程,也需培養教師的真實性。
二、教師培育課程中現存問題簡述
(一)培育流于表面
部分教師培育實踐課程中,培訓人員認為各個教師已經擁有專業的教學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他們只會對一些存在于表面的問題進行提醒,例如幫助教師調整面部表情等等。這種培育模式,只能短期內改變教師的教學習慣,但無法令教師成為更具專業價值的教育人員。部分德行存在問題的教師,他們的問題并未被挖掘和解決,教師培育將失去開展價值。
(二)并未開展思想教育
培育實踐課程中,常出現單一的實踐培育。即要求教師們在課程中驗證課堂所學,卻不會在培育過程中,分解生活教育理論進行剖析。部分對陶行知教育理論具有求學思想的教師,他們的疑問將無法在課堂中得到解答。培育實踐課程無法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培育課程將不具有開展意義。
三、教師培育實踐課程中生活教育理論的滲透方法
(一)以學術講座為主,更新教師理論經驗
校方可以適當更新教師培育實踐課程的開展形式,可先組織教師參與學術講座。邀請教師進入專業教授所開辦的陶行知“生活教育”主題學術講座中,聽取和記錄專業人員對于教育教學行為的意見。教師在聽講的過程中,需要仔細記錄講座內容,無論自己是否理解,都需要將內容進行記錄和整理。當教師完成記錄后,可將講座中講到的內容,與生活教育理論進行匹配。例如,當教授強調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的關聯關系時,教師可將教學內容與社會發展實際結合,幫助自己拓寬教學視角。
(二)以網絡課程為主,碎片傳達教育信息
校方也可以開通網絡課程,要求各個教師在下班時間內,觀看網絡課程,并將課程中提到的生活教育類信息,有效融入到日常教學計劃中。校內管理人員可以在教師確認已經學習網絡課程后,不定期進入教師課程內聽課,分辨教師是否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或落實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當教師能夠帶有愛心,將自己知識經驗傾囊相授,并十分重視每位學生的學習質量時,說明教師已經逐漸落實“愛滿天下”的教育精神。
(三)以公開課程為主,檢驗教師掌握能力
校方可以在校內舉辦公開課評選活動,每位教師都可以報名參加。校內教師以及教育管理人員,可以按照報名順序挨班聽課。聽課的過程中,聽課教師可記錄講課教師的教學經驗,持續補足自身應用生活教育理論的經驗。而教育管理者,應該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檢驗教師是否在學習的過程中,完善掌握實踐經驗。
四、結語
綜上,文章以教師培育實踐課程為主,介紹了三種不同的實踐課程開展形式。研究結果表明,教師必須要聽從專業人員的講解,既要掌握生活教育理論的實際內容,也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和驗證生活教育理論的應用方式。
參考文獻:
[1]吳建國. 以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為導向 切實提高教師教育的有效性[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3):169.
[2]蘇智欣. 陶行知的創新實踐:杜威理論在中國師范教育中的應用和發展[J]. 教育學術月刊,2018(07):3-21.
[3]王華華,楊士喜. 新時代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的路徑探析——基于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視角[J]. 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5(03):23-27.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常規課題:《踐行生活教育思想 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編號FJJG16-40。項目負責人:陳敦波。
作者簡介:蘇菁菁(1987.6-),女,漢族,福建德化人,德化職業技術學校,管理學學士,助理講師,從事民族民俗,學生實習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