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
“如果創(chuàng)作,第一須觀察。”這是魯迅先生的經(jīng)驗之談。文學家搞創(chuàng)作尚且如此,學生作文怎能例外?所以我們要提高教學質量,就不能不首先抓好觀察與觀察方法指導。
那么,如何進行觀察與觀察方法指導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向學生講清觀察的含義。
“觀察”不同于一般地看,它包含“觀”與“察”兩方面?!薄坝^”就是看,但這種看,不是無意、大概地看,而是有目的、仔細地看,以能弄清楚觀察對象的行狀、功能等等。一般地看,由于缺乏目的性,只是東看一眼,西瞧一下,這種走馬觀花的看,所得的印象也往往是模糊不清的。比如電視機,學生家家都有,他們是天天看到的。但是要他們說說在自家電視機的旋鈕是什么形狀,外殼如何美觀、圖像如何清晰等,卻不是每個學生都能說清楚的。至于“察”,指的是調查和體查。也就是說,它不僅要求用眼看看,還要求用耳聽聽,以鼻聞聞,開口問問,動腦想想。這樣,學生對事物的了解和印象,就會比一般的“看”全面而深刻得多??上攵?,指導學生這樣“觀察”后寫的作文與讓學生自由“看”后寫的作文,一定會有很大的差別。
二、指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
如何指導學生帶著目的去觀察呢?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引導學生注意抓住自己的最初感受去觀察。比如某一事物使學生感到新鮮,為何學生會有這種感覺呢?其中必有原因。引導學生順著這條線索去認真觀察,就不難找到他們之所以感到新鮮的原因所在。
三、指導學生有序觀察。
這種觀察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按事物的時間順序觀察,一種是按事物的空間順序觀察。按事物發(fā)展的時間順序觀察,就是對變化發(fā)展著的事物,按其變化發(fā)展的時間順序,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進行觀察。比如讓學生觀察日出,就要引導他們先觀察日出前天空的景象,接著觀察太陽噴薄欲出的景象,繼而觀察旭日東什,以及這時天空云霞、大地萬物景象,這樣,學生就能抓住日出的景象特點,感受日出的壯觀了。按空間順序觀察,就是按照事物各個組成部分在空間的位置,一部分一部分地觀察,迅速而準確地把握事物的特點。例如要學生觀察一座教學樓,就要引導他們先觀察教學樓的正面,繼而觀察室內情況,最后把觀察到的各部分的景象綜合起來,這樣學生就得到一個完整的印象,抓住了室內寬敞明亮,周圍環(huán)境安靜,很有利于學習等特點進行描寫。
四、指導學生進行分解觀察。
所謂分解觀察就是不能籠統(tǒng)地看,而要把事物分解來看。比如對靜止的事物,可引導學生按照它的構成,把它分解成幾個方面,然后一個方面一個方面地看,最后綜合起來;對于變化的事物,可按照其變化的過程,把它分解成幾個階段,然后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看,最后在綜合起來看。這樣學生就能看細看全,看得真切,就能通過事物的各個細節(jié),抓住事物的特點,透過人物的言行舉動,了解人物的個性。為細節(jié)描寫積累好材料。比如觀察牡丹花,如果只讓學生籠統(tǒng)地看,他們大多只能說“牡丹花真沒美”之類的話,感到?jīng)]什么可寫。但是指導學生運用分解方法觀察,他們就能看到牡丹花那雍榮華貴的美麗形態(tài),,那初開時的粉紅色,那盛開時的噴紅吐焰,還能聞到它那濃郁的香味。這樣,他們就會感到大有值得寫的東西了。
五、指導學生進行比較觀察。
有比較才能鑒別,才能抓住事物的特點。比如觀察人的臉,初看似乎沒什么明顯差別,都是兩只眼睛一張嘴,但認真比較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臉的形狀、顏色、五官的位置等都有一些不同,一人一個樣。讓學生通過比較,將這些不同之處辨認出來,他們就能抓住每個臉的特點??梢?,比較觀察,是認識事物的有效方法。學生掌握了這種方法,就能提高觀察和認識事物的能力。
六、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
只有邊看邊想,觀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則就會視而不見,眼睛睜得再大也沒有用。因此,必須對學生進行觀察過程中的思維訓練。不管觀察什么食物都要求學生做到:不僅要看到事物的“是什么樣”還要多問幾個“為什么”。了解事物“為什么是這個樣”,真正達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境界。比如觀察一個人在做什么,就不能只看看他的外表,還要認真想想,他為什么這樣做,他這樣反映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和性格;觀察事物,就要認真想想,它給我們留下了什么印象,使我們產(chǎn)生了什么思想感情,為什么是這樣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深刻地認識事物,寫起作文來,才會像老舍說的“左右逢源,從容不迫”。
七、指導學生多寫觀察筆記。
平時我們要多指導學生邊觀察邊練筆,也就是見到什么寫什么,可以寫半個臉孔、一雙手,一雙眼;可以寫一景物,也可以寫一人一事;可以寫某人某物一局部……這種練筆的形式和方法可以是素描的形式,也可以是片段的形式;總之,要求學生觀察時,不僅用心記還要用筆記。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要使學生掌握更有效的觀察方法,還得鼓勵他們隨時隨地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從實踐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摸索出更多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