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建華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肺結核患者的心理特征,并進行相應的病情觀察與護理。方法:對2018年全年收治的256例老年肺結核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了解整個護理過程,分析護理效果,最后總結臨床針對該病的護理體會。結果:對256例老年肺結核患者經過護士的精心護理,增加了安全感和親切感,對護士產生了信任感,能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和護理;患者出院時的護理滿意度評價結果中,滿意529例,一般294例,不滿意14例,總體滿意度為98.33%。結論:在對老年肺結核患者護理時,要有同情心,尊重患者的隱私,顧及患者的感受,讓老人以最佳的狀態接受治療和護理。
[關鍵詞]老年肺結核患者;護理;心理特征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5-0172-02
引言:肺結核是一種由結核桿菌引起的傳染病,近年來,由于抗結核藥物的臨床應用和防癆工作的不斷加強,結核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下降,但老年肺結核患者呈逐年上升趨勢,老年患者由于機體免疫力下降,各臟器功能衰退,多數老年人還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反應遲鈍,通常病情較重,并發癥多,其診斷、治療和護理是臨床上的一大難題。尤其對于耐藥眭肺結核患者而言,其死亡率較高,一旦確診應及時予以規范治療,以挽救患者生命。因此,加強老年肺結核患者的防治十分重要,且臨床治療期間應做好護理工作,以提高療程,促進患者盡早康復!基于此,本研究為了探討老年肺結核患者的有效護理方案,就本院256例的護理過程及效果展開回顧性分析,匯報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收治肺結核病人837例,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256例,占病人總數的30%,其中男性186人,占老年肺結核患者的72%;女性70人,占老年患者的28%。患病年齡在60歲188歲之間,平均年齡(71.4±3.0)歲;病程1M6個月,平均病程(7.3±2.8)個月;病灶范圍中,占據1~2肺野248例,3~4肺野376例,5~6肺野213例;病變空洞中,有空洞314例,無空洞523例;痰菌培養結果中,陽性357例,陰性480例。其中一人上呼吸機維持生命。所有患者都經痰菌培養及影像學檢查等檢查證實,符合2007年衛生部印發的《結核病預防控制工作規范》中有關肺結核的診斷規定。
1.2臨床表現:患者慢行病容,咳嗽、咳痰、喘憋較重,早期僅有活動后喘憋加重,病情進一步發展,喪事勞動能力,甚至不能自理,嚴重者上呼吸機維持生命!
1.3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斷證實為肺結核患者;②病歷資料真實、完整;③對研究知情且自愿參加;④具有較好的溝通與認知能力。排除標準:①嚴重器官功能不全;②合并其他呼吸系統疾病及肝腎功能障礙;③全身免疫性疾病;④精神疾病。
2.護理措施
2.1環境護理:為老年人創造溫馨、舒適的病房環境,每日清掃地面、床面、柜子等,做好滅菌、消毒工作,保證室內衛生整潔及空氣質量,避免細菌感染;同時調整合適的溫度與濕度,定時開窗通風,確保室內空氣清新,預防出現感冒而導致病情加劇;可視老年人的喜好為其提供報紙、雜志等物品;患者的全部生活物品確保個人專用。
2.2健康教育:向老年人及其親屬講解肺結核知識,告知發病的原因及治療方案,認真回答老年熱的各種問題,以提升其對自身病情的正確認知與治療信心;告知患者病情的自我觀察,使其了解相關并發癥的先兆癥狀與處理辦法;每月定期開展院內病友活動,鼓勵老年人主動分享治療經驗,以此發揮病友教育作用,進而提高老年人的治療依從性。
2.3心理護理:得病后的老年人,都有自卑心理,即怕兒女嫌棄,又怕花錢增加負擔,所以每日愁眉苦臉。護士應該勸說兒女多陪伴,并視老人為親人,用語言和行動解除老年人的顧慮,積極配合治療!同時主動關心患者,了解其病情與心理變化,耐心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傾聽其訴說,給予鼓勵與支持,提醒患者多注意臥床休息,舉例治療成功的病例,為患者戰勝疾病樹立信心;讓患者家屬積極參與到護理工作中,以發揮其家庭的監督與配合作用。
2.4飲食護理:重視老年人的營養均衡,指導其進食高能量、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同時確保食物清淡易消化;鼓勵老年人多喝水,多吃新鮮蔬果,以增強抵抗力,促進病情快速康復;適當增加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粗細搭配,囑其細嚼慢咽,充分享受食物帶來的快樂,又能保證營養供給!經口進食困難者,可給予全身營養支持,補充足夠的營養與水分,以改善全身營養狀況。
2.5藥物指導:根據醫囑使用藥物,合理安排使用順序,調節好輸液速度,觀察輸液部位有無腫脹、疼痛等不適癥狀,保持各管路通暢,注意用藥后的反應。老年人的心肺功能較差,輸液過多過快,加重心臟負擔,易引起患者的不適,嚴重者引起急性肺水腫。咳嗽嚴重者給予止咳處理,以防咳嗽反射抑制而導致窒息,必要時遵醫囑給予垂體后葉素,以減少肺血流量,避免出現咯血等并發癥。
2.6皮膚護理:由于久病后體質虛弱,活動無力,嚴重者咳嗽無力,護士應協助其翻身扣背,翻身時避免擦、拉,防止皮膚擦傷,必要時在骨隆處墊氣圈或棉圈,經常給予患者被動活動,按摩,預防肌肉萎縮,促進恢復,樹立自信心!
2.7出院指導:要求患者出院后持續遵照醫囑服藥,禁止私自停藥、換藥,采用電話回訪、微信回訪等方式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用藥情況以及副毒作用發生情況,給予用藥指導,同時提醒患者按時就診。
3結果
對256例老年肺結核患者經過護士的精心護理,增加了安全感和親切感,對護士產生了信任感,能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和護理,患者出院時的護理滿意度評價結果中,滿意529例,一般294例,不滿意14例,總體滿意度為98.33%。
4護理體會
肺結核多因結核分枝桿菌所致,有很強的傳染性,屬于威脅人類身心健康的常見病癥,也是我國重點防控的傳染病之一。近年來,該病的患病率遞增,老年人更成為其高發人群,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球約有21億的肺結核感染患者,我國約占40%的感染人口,每年因為肺結核感染而死亡的人數高達15萬。肺結核感染的典型癥狀是劇烈咳嗽和咳痰,隨著疾病的進展,肺結核通常會伴發嚴重的并發癥,主要包括咯血,大約有50%的肺結核感染患者有咯血癥狀,這也是導致肺結核感染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臨床認為,痰中排菌患者是導致結核病傳播和流行的主要傳染源,及時發現并徹底治愈是控制該病爆發的關鍵舉措。
對于住院接受治療的肺結核患者而言,加強臨床護理可確保療效,促進患者盡早康復。然而,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要求逐漸升高,常規的護理服務已經無法滿足臨床需求,細致、優質、系統的臨床護理干預模式更能獲得患者的認可。尤其對于老年肺結核患者而言,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彼此信任的基礎,工作中要用嫻熟的護理技術,熱情的語言溝通,耐心細致的生活護理,讓每位老人感受到我們的愛心,指導他們生活要有規律,提供溫馨、舒適的病房環境,保證充足的睡眠,指導老年人合理飲食可改善其全身營養狀況,培養廣泛的興趣,如聽音樂,釣魚,養花,書法,繪畫,打太極等,以改善其生理功能,調節情緒,經過護理人員的耐心護理,均能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這對提高老年人的治療效果及臨床護理質量均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