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緒露
摘要:服裝設計中的創意思維往往體現著服裝設計者的理念、情感、態度、看法等。這種思維使服裝在設計上與材料運用上更多地強調視覺突出與創新立意,著重于內容和形式的創意與表現。
關鍵詞:服裝設計的多元化;科技材料的運用;傳統與創新
字面上所理解的多元化在很多方面,如品質、市場、花紋條理、圖案、穿著搭配、體驗等。而科技材料的運用,可以稱為當代最先進技術在服裝上的體現,通過科學技術的加工與手段,取其精華,運用當代技術使服裝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如今藝術設計已成為當代人創造性活動的重要體現,服裝設計不僅應具有市場價值,其內在的藝術價值也尤為重要。通過唯物辯證的觀點去看,每個物體都是單獨而存在的,具有鮮明的個性,帶有時代的烙印,已不再是科學,文化或藝術的簡單重復再現,它是創造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設計師要想使服裝設計兼具市場與藝術,就必須賦予服裝特殊的人文價值理念體現當代社會,形成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例如——漢服、中山裝。
一個時代的潮流,往往可以通過服裝最直觀的表現反應出來。我國七十年代末,所穿服裝款式、顏色均為統一著裝。當國家領導人鄧小平主席接過當年美國的那頂白色禮帽并戴上的時候,時裝就開始迅速的沖擊著中國市場。一九七九年三月二十二日,為了提高我國服裝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促進我國出口服裝能進一步適應國際市場需求,法國著名時裝設計師皮爾·卡丹先生應中國紡織品進出口總公司邀請率時裝表演團來中國舉辦時裝表演,這是改革開放后上海灘第一場具有國際水準的“時裝秀”。
近而從上海開始,時尚的潮流趨勢開始向各省輻射,影響著當時的全中國。隨著國家越來越開放的理念,人們生活水平和鑒賞能力的不斷提高,國際時裝潮流的信息渠道開始多樣化,時裝越來越代表著一種多元化的理念,也代表著國家在對外展現的軟實力。我們在服裝上又如何展示自己的文化,提高自己品牌附加值呢?
一、服裝設計的多元化
對于設計師來說,一件設計作品的完成,可能是靈感在起作用,這是無規律可循的。而整個設計工作的成功則有賴于設計所存在的各方面。
1.思維。創造思維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規律可循的。如發散、輻合、側向、逆向等思維促其產生。有意識的去移動視線,變換視角,擴大范圍,突破傳統的時空觀念,從不熟悉的角度去觀察揭示客觀對象,可以引出更多奇特的設計靈感或設計意念。
2.品質。服裝品質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著你一件作品的成功與失敗,服裝它的整體性就在于它的用料,體驗,花紋條理的走向與設定。當你把服裝穿著搭配起來的時候就會有全然不同的風格體現出來,能切身的體會到服裝的各方面,如你的喜好、服裝的防風與保暖性、透氣性等等。
二、科技材料的運用(納米技術)
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永遠是社會的原動力。在一七年五月十四日一帶一路峰會上和一八年十一月五日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習近平主席發表了這樣的講話:中國未來的科技趨勢是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機、納米技術等前沿領域加強合作!一項科學技術在未來是否有前景,那要看趨勢。那么當下的科學技術的趨勢與前景是什么呢?美國人在一七年發布了一篇未來三十年的科技趨勢報告暨2016到2045年科技趨勢報告。那么發布這篇報告的目的是什么呢?
1.是為了幫助美國在未來三十年可能影響國家力量的核心科技有一個總體上的把握。
2.是為了國家和社會資本指明科技投資方向,以確保美國在未來世界上的戰略優勢。
這段話中標明了:未來三十年、戰略優勢、納米將作為核心科技。
在納米技術這一塊,在過去十年里,材料科學的突破,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先進的材料,尤其是納米,它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在工業應用以外,醫藥行業正在研究作為靶向分子的醫療納米粒子用于治療癌癥,未來可能通過納米技術可以把這項疾病治好。在未來的三十年,納米材料及其新型材料將會被用在從建材到公路到橋梁到車輛到衣服,無所不在。所以,當看待一個新興事物的時候,要用發展眼光和看向未來的眼光,納米科技為何不能運用于服裝業,運用于民生?
三、傳統與創新
何為傳統,傳統的定義特別廣泛,可以講行業,可以講家族,可以講教育,可以講文化,可以講個人。這里的傳統是廣義的,但所涉及的方面一細分出去又是狹義的,這就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我們這一代人要做到的就是如何將文化中的精髓提取出來,發揚光大,再加以改善的傳承下去。而傳統并非一成不變的,幾十年前,幾百年前是怎樣還是怎樣的,它也是在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進步。在當代社會制度下,就必須充分運用創意思維,運用全方位全新的視角來思考,從不同角度和方式去分析、探索、拆分、合成。最后可以借助于服裝形象,把自己的創作思想和創作意念更完美的表現出來。
參考文獻:
[1]【服裝近代發展史】
[2]【未來30年科技趨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