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霞
縱觀服裝與服飾的特點,中國服裝大多是以點、線、面的平面剪裁,強調的是二維效果,其裝飾也大多如是,總以盤、滾、鑲、繡、嵌來強調效果,豐富內容。這也使得中式服裝看似造型簡練卻熠熠生輝,美輪美奐。————導入
在服裝上,中國人智慧的結晶有很多,如果一定要我來說一個,那我一定會首選盤扣。盤扣看似小,卻小在“巧”,正是應了那句話“濃縮就是精華”?!芭郏?5件…大都胸前有一字絆或衣帶…”江西省德安市發掘的南宋墓穴中曾經就出土果一件帶有一字扣的印有金色羅襟折枝花紋的褙子。從歷史考證來看,從古至今,盤扣既有用于女服,又有用于男服。它是一種古老的中國結,傳承演變使得它具有了非凡的意義,多具有濃郁的民族情趣與吉祥意義。
盤扣一開始是由兩根帶子系在一起被人們稱為“結纓”而存在的,它最開始是作為束衣功能。在漢字之中“紐”與“結”都是絞絲旁,則能輕易的讓人知道盤扣最初的材質。而隨著歷史變遷,盤扣直到明朝萬歷年間才真正出現。漸漸的,到宋元明之后,盤扣連接衣襟已經越來越普遍,并逐步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花樣和起獨特的韻意。
除我國外,朝鮮、越南、琉球等也多將盤扣用于各個地方。如,韓服受清代服裝影響多將盤扣用于軍服;越南著名的奧黛服飾上,三婆襖服飾上也曾經受到清代服飾的影響多運用到盤扣;琉球的服飾亦然。
盤扣的種類紛呈繁雜。在材質上,盤扣可運用棉、麻、絲綢、皮毛等均可,一般會選擇與所制作的服裝同等的材質;在結構上,盤扣又可以分為鏤花盤扣、琵琶扣、直扣、蝴蝶扣、纏絲扣等等。
多少年來,盤扣始終都是那個盤扣,小小的一顆,凝結著智慧與歷史,但在千變萬化之中它有不僅僅只是那顆盤扣。同樣的盤扣,鑲嵌在不同的服裝款式上則會有著千差萬別的不一的氣質。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則是張愛玲,一席旗袍,頸間綴著的是立領盤扣,氤氳著那個時代的典雅與韻味;90年代女性有著不一樣的生機與活力,正是低領盤扣將那個時代女性的浪漫與嬌俏展現的淋漓盡致;一排排的平行扣,看似簡單的密密麻麻的綴在短坎長裙中間,卻于此展現了不一樣的端麗清雅;幾只小巧的纏絲盤扣翩翻欲飛的綴于斜襟短衫上,也是恰到好處的于安謐之中見清麗。
在五千年悠悠歷史中,盤扣繼承的是古往今來的文化。盤扣應運而生,并逐漸自成一體的發展成了兼具實用與裝飾為一體的獨特手工技藝,這是文化的推動,也是其自身文化底蘊的積累變遷。盤扣雖小,卻也正是因為小而更具其自身的獨特意義,它從古老的“結”而來,卻不簡簡單單的只是“結”,它有了自己的生命。
在五千年日新月異中,盤扣寄托的是殷殷希冀的情感。自古以來,很多時候人們都是多神明心懷敬意的,而這一點也深刻地體現在人們的衣食住行之中。盤扣就尤為突出。古往今來人們最擅長以形擬物,寄情于事物來囑托內心強烈的情誼,用精巧的工藝編結成吉祥如意、馨滿安康、年年有魚即為“吉”、“馨”、“魚”結,則是一系列的“吉慶有余”的美好寓意。另外還有蝙蝠的、金錢的是“福在眼前”;還有許許多多的“團團圓圓”、“物資豐饒”、“平安順遂”、“闔家歡樂”等等都是民間于盤代代相傳的情感祝福。
在五千年的鉛錘百年中,盤扣呈現的是技藝卓絕的工藝。精致小巧的盤扣蘊含著精致與一個人一絲不茍的自我涵養、約束,所以,盤扣特殊、細膩卻又帶著婉約的手工扦邊工藝是極難傳承的。盤扣對工藝者有著極為嚴苛的考驗。只有工藝者去理解它,深思它,才能夠使得每一粒盤扣都能表現其自身的特征,才能夠使得一顆普通的盤扣蛻變成一顆顆栩栩如生的蝴蝶盤扣、蜻蜓盤扣、菊花盤扣等等近千百種盤扣。而對于中華民族另一傳統文化旗袍來說盤扣無意對它是起了畫龍點睛的重要作用。
在五千年沉浮變換中,盤扣言說的是輕吟淺唱的低語。在很多人看來,盤扣是千變萬化不離其宗的,但盡管如此,哪怕只是單調的一顆盤扣,也是有著千言萬語不同姿態的。立領配著的盤扣,是溫婉和幽雅的;無領配著的盤扣,是爛漫和活潑的;長裙配著的盤扣,是秀麗和爾雅的;短衫配著的盤扣,是古典和清純的……
在五千年神秘莫測中,盤扣延續的是清麗典雅的審美。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古老的手藝在不斷地丟失,已經越來越少,而各種各樣的盤扣之中手工制作的盤扣尤為的精巧珍貴。纏繞的方式,選擇的配色,如何的構造,怎樣的搭配等都一一考驗著人們的審美。
中國盤扣以其獨特的或簡約的或繁復的造型,承載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滿足了現代人多元、多樣化的審美意境需求。中國情懷被世界認可并尊崇是時代發展不可避免的結果。而Dolce&Gabbana等等這些著名設計師不斷地把中國元素運用到服裝設計中,并不斷的搬上各色的T臺秀就足以說明這一切。不僅如此,男模們頭上還帶著我們經常能在民國時期看到的小帽子。不管是立領、刺繡,還是對襟、開襟,亦或是盤扣都被這些外國大咖設計師不遺余力的運用著。2011的巴黎時裝周被足具中國情結的旗袍、馬褂、折扇等一卷而過,2013年的米蘭時裝周也不可避免的刮起了一場中國風,更甚者,2016年的米蘭春夏男裝周也是無法避免的深陷于中國風中。
中國盤扣的發展歷程其實也是中國服裝文化變遷的縮影。
中國的傳統文化多如牛毛,且博大精深,而盤扣亦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僅是多而繁且精而美;它不僅僅小巧而殊勝且寓美而意吉;盤扣初始為“結”是為方便衣食住行,但久而久之則不僅體現了自身的功能性也創造了不平凡的裝飾美學,并且在各個不同的領域得到發展和延續,它獨特的古典歷史氣息和別具一格的設計帶有著不同于其他的藝術享受。盤扣這樣推成出新,與時俱進的將過去與現在、未來相連接展現了它不同的氣魄啊。
清華大學的彭林教授曾經講說了關于盤扣, 并且提及盤扣自古便有, 詩經上亦有記載,由此可見,盤扣一路發展幾千年,它即具備了鮮明的中國服飾特點,又蘊含著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和創造精神,且盤扣雖小,卻是中國漫長服飾文化藝術的投影, 也是中華民族經過漫長的勞動實踐與生活積累所形成的傳統民間手工藝, 更是機器永遠無法替代的手工之巧。我想,縱古觀今,如盤扣這般從一個小小的“盤”就凝聚了五千年悠久歷史中的傳統文化藝術并表達了美好情懷的應該是屈指可數了。
古往今來,經歷的變遷,創造的事物,都是中華人民一代又一代寶貴的財富。盤扣是現代服裝設計的重要素材,為現代服裝設計創造靈感, 它有著人文精神、自然靈性的特色。正如能者居之,盤扣在如今得到人們重視的同時也擔負著越來越多的使命和重擔,中國越來越多的事和物也被世界追捧,被時代接受,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它將有更多的機遇,并在與現代服飾完美融合之后開始走上更加廣闊的國際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