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新文
摘 要:運用多媒體,要科學制作課件,要符合學生的實際,要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功能。課件制作要有一定的彈性,應該注意簡約性和藝術型。優化使用過程,科學使用多媒體,提高課堂實效性。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實效性
多媒體教學只是教學中的一種輔助手段。因此,它不可能替代教師進行教學。要想提高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就應該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科學制作課件和優化使用過程。
一、科學制作課件
1、要體現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新課程改革要求課程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面向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所以課件的制作一定要圍繞學生如何”學”做文章,一方面要利用多媒體的強大功能給學生提供學習與探討的平臺;另一方面,又要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讓學生同樣成為課件的主人。
2、要符合教師的實際
教學實踐中,如果每節課的課件都要教師自己來制作那也是不現實的,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科學地借用他人的課件不失為一種教學策略。但在利用他人的課件的同時必須從教師的實際出發,活學活用,切勿照搬濫用。
3、要符合學生的實際
制作課件前,要了解學生情況,設計優質課件的前提是先要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他們的知識層面、學習狀態、興趣、愛好等。教師根據講述的內容將學生按知識層次分好后,才能分清講述的主次、輕重、緩急,這樣才能因材施教,這就是平常在教學中說的“備學生”。
4、要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功能
語文教學最根本的任務在于“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那么,語文教學必須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訓練,加大語言訓練的力度,多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多聽、多說、多讀、多寫,這其中包括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使用。如一位教師教《雷雨》時先播放電影中的精彩片段,把學生興趣吸引到對人物對白的潛臺詞的辨析上,并把需要評析的人物對白通過幻燈的方式展示在屏幕上,重點詞句還用不同顏色凸現在學生眼前,以引起學生注意。課件注重基礎和關鍵,制作實在,課堂效果自然很好。
學生學習語文既要知道文字表面的意義,還要挖掘它的深層意義。語文學科的這個特點,要求語文教學要采取創造性的教學方法,即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來建構語文的意義,而不是僅僅重復教參上的觀點。換句話說,教師制作課件時應體現出學生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能夠發揮他們的創造性能夠貫徹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先進理念和原則。
5、課件制作應有一定的彈性
教學設計是教師為學生規劃學習過程,應以學生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如果教師只關心實施步驟的環環相扣,就沒有多少機動的余地,教學活動就會過于緊張,很難針對課堂的實際問題進行調整。因此,教學設計既要照顧到學生之間的差異,也要考慮到預設目標與實際結果之間可能出現的差異,要給學生留有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輔助教學的多媒體課件也應該是動態的,具有一定彈性和交互性,能圍繞學習主題,從不同角度提供多樣化的情境,設置多種學習的起點和多條學習的路徑,能讓學生隨機進入,靈活跳轉,方可對課堂上出現的“意外”情況應付自如。
6、多媒體內容的科學選擇
突出重點性。要認真地鉆研教材,熟悉教學內容,分析教材。找出教材中的知識點,分析教材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了解教材的重難點,并找出重難點的突破口,找準課件制作切入點設計課件時應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課的重點、難點的突破上,切忌面面俱到。要體現培養學生學習語文能力的要求;要努力創造一種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氛圍,留有余地的讓學生發揮其想象力。
7、課件的制作應該注意簡約性和藝術性。
課件展示的畫面應該符合學生的視覺心理。畫面的布局要突出重點,同一畫面對象不易多,避免或減少引起學生注意的無益信息的干擾。注意動與靜的對比,線條的粗細與字符的大小,以保證學生充分感知對象。一個好的課件不但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使人賞心悅目,讓人獲得美的享受,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優質的課件應該是內容與形式美的統一。
二、優化使用過程
1、處理好多媒體的輔助性和教師主導性之間的關系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教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的關系,切不可讓多媒體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大量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多媒體利用時間不能過長、頻率不能過快,教師的精講、點撥以及學生的討論才不會被多媒體的連續演示擠掉,教師才有時間搜集學生反饋的信息,學生也才有對知識內容進行深入細致思考的時間,才有利于師生互動。這樣,在教師的主導下,利用多媒體的輔助功能,使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順利展開,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處理好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傳統教學手段之間的關系
多媒體教學具有許多優點,傳統教學雖有不少亟須變革的東西,但也有許多優勢長處,不能隨意拋棄。如教師深入淺出的分析引導,激情的演講,人性化的表達以及教師自身的人格的濡染,作用難以估量,多媒體課件根本替代不了教師。再比如板書,傳統的板書具有持久性,完整性,操作簡便性等特點.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記憶和思維,同時還有助于學生知識的建構。多媒體課件由于畫面經常變動就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3、要避免亂用濫用
多媒體功能的發揮是有賴于一定的條件的,并不是說在教學中采用了多媒體就一定能提高教學效益,不是說多媒體用得越多越好。有的教師把它當成省力的工具,也有的教師不顧及學生的思維層次、接受能力,課堂教學中大容量、高密度地呈現課件,忽視學生思維過程和思考時間,只顧及教師本身教的過程,忽視學生學的過程。
4、選準使用時機
多媒體使用一定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選擇好呈現的時機,方可最大限度的發揮其輔助作用。首先,課前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其次,當學生對所學知識停留在淺嘗輒止的層面上時,可利用多媒體的強大功能為學生呈現新情景、提供新問題,刺激學生進行深度分析和思考的欲望。最后,多媒體的作用是輔助教學,其呈現不能隨心所欲,要做到多媒體與教學主題或問題的緊密結合。
5、注重學生信息反饋
陶行知先生說:“教師教的法子是基于學生學的法子”,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信息反饋,從學生的角度來認識、使用多媒體。讓多媒體教學更貼近學生,更適合學生,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2]《高中語文必修三》(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