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惠
摘 要:閱讀是一種非常良好的習慣,是個體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低年級學生想象力、求知欲特別強,對于是非善惡已經有粗淺的觀念,對于多樣性的讀物抱有濃厚的興趣。若有充足的讀物供他們閱讀,有正確的方式加以引導,能培養他們良好的讀書習慣。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課外閱讀;閱讀興趣
引言
在當前的社會中,閱讀已經成為適應社會生活的重要能力。學生的閱讀如果僅停留在課堂當中,閱讀內容僅限于書本當中,那么將會只能夠得到有限的知識,很難擴展自身的視野。因此,作為小學低年級學生要在完成課堂閱讀內容之后,還要進行課外閱讀練習,通過充分的閱讀,為今后的語言實踐活動打下扎實的基礎。只有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才能夠更好的增長自身知識,提升各方面素質,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轉變閱讀觀念
在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過程中,家庭環境中的家長起到重要的作用,家長的閱讀層次、觀念和態度將會直接對孩子的閱讀行為和興趣產生嚴重的影響。當時當前有著家長雖然認識到了閱讀的好處,并且要求孩子多多開展閱讀行為,但是卻不懂得正確的方式方法,總是以成人的視角看待問題,對孩子提成高要求、高標準,想要孩子迅速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從閱讀行為中獲得收益,但是這種拔苗助長的方式很難達到理想效果,甚至讓孩子喪失閱讀的興趣,所以家長在幫助孩子養成正確閱讀習慣的時候要避免這種錯誤的心態,要科學認識到閱讀對孩子未來成長的作用及閱讀具備的長遠價值,提升對閱讀活動的重視度,積極引導孩子開展閱讀活動,并不斷鼓勵孩子開展有益的閱讀活動,認識到閱讀興趣的培養需要長期、有序的進行,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養成的。
2.積極正確引導
有一些家長在支持孩子開展閱讀行為的時候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只要閱讀就比不閱讀好,為了鼓勵孩子閱讀,在選擇讀物的時候孩子具有絕對的自主權,想要買什么讀物就買什么讀物,根本不對讀物進行差別性選擇,小學低年級學生還處于心智發育階段,還不具備成熟的心智,他們在判斷和選擇讀物方面往往只憑借興趣愛好作為方向,一般都選擇具有較強趣味性的讀物,甚至還有一些對自身發展具有不利影響的讀物,所以家長要在為孩子選擇讀物的時候必須進行必要的篩選。孩子閱讀之前,家長要對讀物的藝術性、內容、題材、類型等因素進行全面考量,必須剔除不利于孩子身心發展的讀物,選擇對孩子成長更有意義、最適合的讀物,確保孩子做到開卷有益。
3.時間保證效率
“時間就像海綿,只要去擠,總能擠出來的,而我們,就要做快樂的小海綿,擠出時間進入我們美好的閱讀時光。”換句話來說,我們要給予課外閱讀足夠的時間,保證課外閱讀的質量。低年級學生每日的閱讀時間是無法保證的,這就要教師首先想辦法,積極促成學生的課外閱讀。推薦合適的書目自然不在話下。然而,在語文課以及閱讀課上進行必要的方法介紹,知識積累也是十分有效的方式。這樣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在短時間內讀內容更豐富的文本。此外,還要充分利用課前時間,如每節課前的兩分鐘可進行古詩、成語接龍、詩文薈萃等形式的誦讀。當然,減輕作業負擔,就語文課來說,少留一些機械記憶,反復抄寫的無效作業,在夯實語文基礎的同時,讓學生把時間用于大量的課外閱讀,這才是最根本的。我們要還低年級學生好學好動好問的真本性,保證閱讀效率。不是為了完成閱讀作業而進行閱讀,而是讓學生做到讀有所想,讀有所得。
4.創設良好的文化閱讀條件
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學校的閱讀觀念和閱讀氛圍將會對學生習慣的養成產生直接的影響。學校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興趣,要根據自身教學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校園內建立良好的閱讀環境,創設校園的閱讀氛圍,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園閱讀文化,便于學生更加全面掌握學校的校園優秀文化,學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定期組織多種多樣的校園閱讀活動,對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要給與鼓勵和支持,例如開展校園閱讀文化節、優秀圖書推薦展、閱讀知識比賽、文化墻、文化角的布置等等,對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興趣有著積極的影響,并且在提升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還能夠進一步增強校園文化建設,在這種校園文化的熏陶下,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校園的凝聚力。
5.教師考核制度和班級考評制度要逐漸完善
在我國的傳統教育,學校要對班級及教師開展定期考核活動,考核內容主要是按照學生的分數成績作為主要標準,并不注重學生和教師的全面發展,這種考核機制對教師的教學優勢和個性發揮起到了很大的限制作用,降低了教師對學生開展閱讀活動的熱情,不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提升和習慣的養成,也不利于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上文提到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各個學科的基礎能力,為了加強學生對各學科的學習就必須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學校要對學生的閱讀情況引起重視,不斷完善對教師的考核機制,學生的成績分數僅是對教師考核的一項內容,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才是重要考核指標。要將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考核項目,教師對培養學生閱讀情趣的重視程度要提升,并利用考核機制幫助學生更好的培養閱讀興趣。
6.給予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以提高閱讀質量
所有知識的學習都離不開一定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學生開展各種知識學習的前提條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將課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學生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提升學生對閱讀的情趣,不斷鼓勵學生開展閱讀行為,在閱讀中吸取更多的知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必要指導,在開展指導過程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在開展指導之前,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和年齡特點,將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參考依據,為學生推薦有益于自身身心發展的書籍,這些書籍要具備較強的趣味性,以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教師要多觀察學生閱讀時的方式和習慣,運用專業的知識適當介入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和習慣養成,甚至可以利用教學實踐幫助學生更好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最后,了解掌握學生的閱讀讀物,對一些不利于學生成長的讀物要及時剔除,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
7.結束語
在小學低年級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是至關重要的,通過日常進行培養,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定能收到成效!
參考文獻
[1]方文紅.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淺談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8(2):76-76.
[2]李紅文.淺談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7(8).
[3]許曉霞.走進課外閱讀——淺談小學語文低年級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J].中華少年,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