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海
摘 要:本文從百色起義的起源入手,隨后介紹百色起義精神,進而總結起義的教育意義。最后,暢談百色起義在新時代的新篇章。
關鍵詞:百色起義;新篇章
一、百色起義的起源
由于發生在1929年6月的蔣桂戰爭中,新桂系軍閥戰敗,桂系軍閥李明瑞等與蔣中正關系破裂。中國共產黨利用以上原因,準備發動廣西起義。
二、百色起義的精神
“百折不撓、實事求是、依靠群眾、團結奮斗”即百色起義的精神所在。
百折不撓是有著堅強的意志力,有著剛毅的品節。無論遇到什么挫折也不會退縮。革命先烈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百折不撓的精神,他們在戰爭中前赴后繼,不怕困難,更不畏懼犧牲,始終堅持自己的目標,堅定不移,一直往前,最終獲取革命的勝利。
實事求是指的是從實際情況出發,正確的處理問題。在革命中,我們偉大的毛主席就倡導革命先烈以及我們后人不管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實事求是,絕不能顛倒是非,我們偉大的先烈還把“實事求是”作為發展的政策方針,使革命走向勝利。
百色起義之所以能取得勝利,就是我們革命先輩做到了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發動群眾,和廣大人民群眾打成一片,連成一心,最終取得勝利。
團結具有重要的意義。團結是為了實現共同理想而集中起來可集中的力量。有了團結,就有了力量和智慧,團結奮斗是取得最后勝利的保證,如果不團結,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和諧穩定,不折騰,共同努力,一起奮斗,才能更好的發展,才能實現夢想。
三、百色起義的意義
在黨的歷史上,是我黨獨立領導的又一次規模和影響較大的武裝起義,這次起義為爭取人民解放和民族獨立做出了重要貢獻。在近代,百色起義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強大動力,是我們奔向小康社會的燈塔,是我們永遠的精神家園。
由于堅決奉行“百折不撓、實事求是、依靠群眾、團結奮斗”的精神,我們的百色起義才取得了勝利,同時也教育著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創新、團結互助,續寫我們時代的新篇章。
四、續寫時代新篇章的內容
(一)改變產業結構,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產業。近年來,百色市一直在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別在百色芒果這一方塊,百色芒果贏得了“果中之王”的美譽,深受大眾消費者的喜愛。另外,其他種植業發展也呈現良好勢頭,正因為我們的產業在穩步增長,從而增加了人們的收入。農業發展不僅茁壯成長,工業發展也有新氣象。在新時期新階段,輕工業發展的蒸蒸日上,由于輕工業日新月異的發展,重工業也被帶動起來。
(二)大力發展民族文化,創建百色文化名市。新時期以來,百色市大力發展如鄉土、民族、生態等文化。另外,旅游文化也在蓬勃發展,出現了紅七軍軍部舊址、百色起義紀念館等旅游景點。不僅為創建文化名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陶冶了市民的情操,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具有深刻的價值意義。
(三)加強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培養。理想是對未來的美好想象,是對未來社會發展的向往。在網絡時代,由于價值觀存在多樣性,一些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持懷疑態度,沒有堅定的信仰。百色起義中“百折不撓 ?實事求是 ?依靠群眾 ?團結奮斗”的精神正需要當代大學生去學習。只有當代大學生堅持理想的信念,培養良好的道德素質,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祖國才能更加繁榮富強。少年強,則國強。百色起義的精神就讓我們學習到了相應的知識,在困難面前,只要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做到不輕易言棄,我們終究會取得成功。
(四)培養大學生自主創新的品德精神。大學生要做時代潮流的踏浪兒,緊追時代的步伐,我們應該結合百色起義中的“實事求是”的理念嚴格要求自己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結合實際,不能弄虛造假。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創新,中國想要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需要靠不斷地創新精神,所以我們要不斷創新為我們國家做出貢獻,為百色市的發展做出貢獻。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我們的發展,在參與中豐富社會閱歷,鍛煉自己,培養吃苦耐勞的品質。在參與中開拓視野,提高創新能力。
(五)培養大學生團結協作精神。當代大部分學生在團結協作方面的覺悟不高,都是存在著個人主義,集體榮譽感不強,所以我們應該學習百色起義精神中的“團結奮斗”精神。團結就有了力量和智慧,俗話說,十人種竹,一年成林。國家正是人民的團結才繁榮昌盛。在回到現代,如果不團結,一個企業或者一個集體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會有動力,只有明確了團結的重要系,我們才能將團結精神牢牢記在心上,國家才會因為我們的團結日益強大,人民群眾才會日益幸福。
五、結語
回顧歷史,發展現代,百色起義雖然已經過去了八十載,但是我們百色起義的革命先烈前仆后繼,不怕犧牲的身影、不畏懼困難的精神早已深深地烙印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我們不能忘記革命先烈們的犧牲,要銘記百色起義。弘揚百色起義精神,它是我們不斷前進的信念,是我們續寫時代新篇章的動力,所以我們更需要以百色起義精神為引導,明確自己、社會發展的目標,樹立更加正確的理念觀念,能夠更為合理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和作用,讓百色主義精神得以弘揚。
參考文獻
[1]百色起義紀念館人民網.2019-08-08.[引用日期2019-08-08].
[2]中紅網—中國紅色旅游網.2014-12-17.廖瑞能.
[3]鄭其榮 百色學院社科部.社科縱橫.總第27卷第11期《百色起義精神的當代弘揚》 2012-11-27.
[4]李容容.廣西師范大學.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弘揚百色起義精神,強化當代大學生德育》201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