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萌
摘 要:《老子》內容豐富,對政治、經濟、社會發展、自然規律、為人處世等多方面都有論述。全書八十一章論述音樂只有四章,本文主要從《二章》“音聲相和”來分析,隨著社會發展新時代具有的音樂審美的意義。
關鍵詞:《老子》;音樂審美觀;當代意義
引言
本文對《老子》進行時代意義進行淺析,《老子》一書有深刻的思想研究其思想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承古鑒今,給當代審美觀提供參考。徐復觀先生在其《中國藝術精神》中指出老子之“道”具有豐富的美學內涵對于我們去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審美有很重要的意義。本文從《老子》“音聲相和”這個命題來淺析音樂審美觀的當代意義。
《老子》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的積淀依然是一部優秀的文化典籍,其內容博大精深非常值得我們去研究探討,對于現在的我們同樣具有時代價值和意義。《老子》第二章“音聲相和”即音與聲相互和諧,“音”是指八音,“聲”是指五聲,體現了人類對美的意識的認識和思考,認為美在樂器的材料同時“音聲相和”命題也揭示了音樂調式內在結構的關系。從音樂實踐上看,“音和聲”之間的矛盾有:六律、五聲、八音之間的矛盾;不同類的樂器有不同的矛盾;大和小不同的一類樂器之間的矛盾;樂器演奏和人聲歌唱的矛盾;唱與和之間的矛盾;音樂表達的哀和樂情感表達之間的矛盾;演奏樂音時的行進與休止等等。“音聲相和”命題顯示出了“音聲”作為音樂構成材料的地位,肯定了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和聲音的藝術。“音”與“聲”的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的關系即不同的“音”、“聲”組合在一起,構成相互和諧關系的聲音才能有“美”的音樂。其中既有“音”與“聲”對立統一的矛盾關系又有趨于“和”的聽覺審美標準。“和”既不是過高也不是過低,用形而上學“賦”的方法解釋凡是過猶不及皆非“和”。“和”追求“道”的法則,自然無為。
《老子》倡導自然,以自然為美,以“音聲相和”否定了先秦儒家的禮樂的有聲之樂“五聲令人耳聾”,主張“道”的精神,主張淡和審美觀把審美由和諧向淡和發展。《老子》認為自然就是符合“道”的的精神,自然樂論就是符合“道”的音樂。從“道”出發去創造欣賞音樂,使音樂的重心更加注重人的本身具有一定人本精神。“道”的審美是“大美”又體現在崇高美,“道”是萬物的本源,宇宙的本源是“道”生萬物,萬物之道歸“道”循環往復,認為“道”不以人的意志轉移,是永遠存在的。“道”是在追求“大美”。“德”是對道的補充,體現的思想是加強了對人的關注,看待人性,看待自然是在無為狀態下人在社會中的特性。“德又有“善”來補充,“善”是體現對個人修養的問題上。《老子》一書就“道”而言音樂,在當代是是崇尚自然,追求理性、自由、博愛的音樂,就個人而言,在欣賞和追求音樂的一個維度。《老子》一書體現的音樂思想離不開特定的時代,我們即要了解原意,又要深度挖掘其衍生意。
《老子》一書有深刻的思想,研究其思想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承古鑒今,給當代審美觀提供參考。筆者認為對《老子》進行研究,有助于我們重新解讀《老子》,吸收和發揚優秀精華成分,更好地挖掘《老子》音樂審美的當代意義。所以任何道德、價值都因有其特定的歷史社會形態屬性所以我們要創造性轉化,要讓文化跟隨時代的腳步一同前進,將《老子》既要以歷史文化的角度更要以文化創新發展的角度,將《老子》中審美觀與當代審美觀養成相結合,建立以中華傳統文化為視角看待主流文化的審美視角,加快建立大國文化應有的自信和實力。
就整體審美觀,有利于增強我們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學習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知,對古代文化生活的了解和審美思想的淺層把握,有利于增強傳統文化認知審美的針對性,有助于提高當代審美觀養成的實效性。中華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的強有力的支柱是我們價值審美一部分在當代。《老子》一書作為傳統文化的典籍,充實了我們對美的理念的理論,增強了我們立足中華傳統文化審美觀養成的針對性,提高了我們對于當代審美的實效性和構建以中華文化為基準的審美品質和美觀的提高,有助于我們堅定傳統文化自信。《老子》作為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作,對《老子》一書進行探究有助于發掘傳統文化的深層內涵價值的時代意義。
結束
《老子》中音樂審美思想是以“道”論音樂,符合自然解放自然,從“道”出發去創造欣賞音樂,使音樂的重心更加注重人的本身具有一定的人本精神。更加真實表達,更加表達人的真實性,更加關注人本身。就“道”而言音樂,在當代是是崇尚自然,追求理性、自由、博愛的音樂,是就個人而言,在欣賞和追求音樂的一個維度,用中國傳統音樂理論思想看待主流音樂。同時加強我們對中國傳統思想的認知,從中國音樂學的角度看待西方音樂,建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新中國的音樂認知系統。
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角度審視看中國文化,汲歷史的養分,理解中國古代《老子》“道”的審美觀,增強民族文化審美觀,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深入貫徹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夠使我們增加文化自信,這是相輔相成的。《老子》的當代意義給了我們以“道”釋義的審美觀,其審美不僅在音樂是符合“道”的也是自然的。總的來說《老子》一書不僅在歷史上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在當今也有時代意義給予我們很多的智慧。
參考文獻
[1]田思穎.論《老子》音樂美學思想[J].北方音樂,2014(07):181.
[2]朱曉鵬.道法自然——論老子自然主義的審美理想[J].商丘師專學報,2000(01):18-22.
[3]井華,李傳高.談老子的音樂審美觀[J].管子學刊,2001(04):51-53.
[4]陳艷.略論老子“大音希聲”的音樂審美觀[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6):144-146.
[5]鐘向陽.中國古代音樂美學范疇——“中”之解讀[J].北極光,2019(01):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