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柯孜·沙吾提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與深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初中化學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化學生活化教學是新課改對化學教學提出的新要旨,作為教師必須把化學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切合實際,讓生活化元素時刻體現在化學教學中。在教學實踐中,將生活知識融入課堂教學中,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日常生活的小知識,更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在情感價值觀方面,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品質和習慣。因此,筆者認為教師應當注重生活化實驗教學,同時不斷革新自身的教育方法,提升自身教學能力進而引導學生從生活走進化學世界,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與深化知識。
【關鍵詞】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引言
隨著人類世界科技文明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越來越多的化學知識可以在人類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由此可見化學知識的世界與人類生活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通過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與掌握,進而利用所學化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其實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進而使學生更深刻的了解人類生活與化學存在密不可分的關聯。教師在開展初中化學教學時,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并幫助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問題,進而實現擴大學生學習內容和范圍的目的。
1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知識源于生活,化學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傳統的初中化學教育中,教師通常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將教材中的知識一板一眼的灌輸給學生,從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其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再加上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化學教學偏離生活,導致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難度,化學教學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為了提高化學教學效率,教師應突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思想限制,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學習“物質的溶解”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故事情境:小紅在家中自己研制飲料,先放了一些糖,覺得味道不夠好,于是又加了一些,最終制作出一杯可口的飲料。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糖,那么,糖是否能夠被水無限制的溶解呢?進而引出“溶解度”這一教學內容。如此以來,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生活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同時還能提高課堂趣味性,使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再比如,學習“二氧化碳”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屠狗洞之謎”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課堂趣味性,從而引出二氧化碳的性質及作用,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化學知識,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化學教學效率。
2將教學內容生活化,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
初中時期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初步階段,對于抽象的化學知識具有一定的理解難度,考驗學生的邏輯思維。為了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將教材內容生活化處理,將抽象的化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增強學生的實際感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初中化學中空氣氧化問題是學生必學的內容,日常生活中也是比較常見的現象。為了便于學生理解空氣氧化的作用,教師應將教材中的內容生活化,使學生能夠通過想象或者是對生活的觀察更好的掌握化學知識。生活中的氧化現象有很多,比如,削了皮的土豆會由淺黃色變棕色;香蕉放置一段時間會變黑;鐵制品會生銹等。隨著教師的舉例,學生會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氧化現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能夠深刻了解到化學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學生從感性的化學知識認知提升到理性認知。深化學生的知識的同時,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然后,教師就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索預防空氣氧化的有效措施,并要求學生學會用化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常見問題,進而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3實驗教學生活化,增加學生的實踐體驗
實驗教學是化學學科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許多抽象的化學知識都是通過實驗操作讓學生能夠更直觀的理解、學習化學知識。所以,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學習“碳酸鹽”相關化學知識時,教師在課前可以搜集一些學生熟知的具有碳酸鹽含量的物質,比如,巖石、雞蛋殼、魚骨等,實驗操作過程是將鹽酸滴入在這幾種物質上,可以看到物質表面產生了一些氣泡,這些氣泡會揮發,原有的物質上會出現小孔,這就說明鹽酸遇到碳酸鹽會生成二氧化碳。通過這個實驗,學生能夠了解到碳酸鹽的組成和化學性質,使學生能夠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神奇現象,提高學生對化學的學習熱情。
4開展課外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開展化學實踐活動能夠豐富學生的實踐體驗,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化學、了解化學、學習化學、應用化學。因此,化學教師應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走向生活,將化學知識生活化,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通過參與課外實踐活動,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到化學知識在生活的重要作用,體會到學習化學的樂趣,從而深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不僅豐富了化學教學形式,提高化學教學的趣味性,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和生活常識,促進學生綜合學習的培養。例如,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測試校園周邊的水體污染程度,引導學生進行水體取樣,然后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小組討論解決水體污染的有效措施。如此以來,既能夠提高學生解決生活中常見問題的能力,也能幫助學生樹立團隊精神,促進學生之間的團結,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總的說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多種多樣的,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鉆研,不斷總結,因材施教,優化課堂教學,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更應視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只要運用得法,必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達到打造活力化學課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林佳昆.源自生活 歸于生活——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探討[J].考試周刊,2018(26).
[2] 楊西忠.初中化學教學的生活化方法探討[J].中華少年,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