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木青
摘要:一個人日常行為規范形成的關鍵時期就是小學時期,因此相關小學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管理工作,做好這項工作,也可以體現良好的學風與校風,只有學生擁有良好的日常習慣,才可以更好地學習與生活,教師應該注重其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對于農村地區而言,由于條件設施等方面的限制,大多數小學教師都忽視了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主要結合了農村地區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探討了如何讓農村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日常行為規范。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策略
一、教師需要以身作則
在城市地區的孩子,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比如公交車司機、車上的乘客、小區鄰居等,可以從這些人身上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但是對于淳樸的農村孩子而言,他們接觸最多的就是教師與家長,因此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加強自身素質。并且,對于學生而言,教師在學生心中都是比較高大的形象,他們覺得教師的做法與說法就是正確的,他們非常崇敬教師,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生活中,也需要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師的良好影響。
二、注重實踐鍛煉
雖然農村地區比較偏遠落后,設備資金也比較匱乏,但是仍然要加強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語言習慣。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從生活實踐抓起,比如大多數農村孩子都是留守兒童,他們從小缺少父母的照顧,因此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洗衣做飯,所以,如果想讓農村地區的孩子學會孝順父母,可以給他們布置這樣的任務,讓他們給自己的父母寫一封信,讓自身對父母的愛通過信的方式表達出來,讓父母感受到他們的愛。采用這種生活實踐教育,讓他們學會表達內心的愛,并且學會溝通學會表達也有助于他們以后的學習與生活。
三、樹立榜樣形象
鑒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都喜歡幻想,善于模仿,喜歡追求高尚的品德,小學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學生這一心理特點,給學生樹立更多的榜樣形象,從而讓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得以形成。雖然農村地區的設備不夠齊全,沒辦法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不能對他們進行視頻教學,讓英雄事件觸動他們內心,但是學校可以開展相關講座,為學生講述相關英雄事件,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感受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學習他們的優良品質。但是,在實際學校生活中,大多數學校都沒有開展這樣的活動,他們忽視了此類活動開展的重要性。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多數學生都喜歡追星,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鼓勵學生去追求富有正能量的明星,并且要科學、合理地追星,不能盲目追星,學習明星身上的良好品格,規范自身行為。
四、形成良好的班風
需要打造良好的班風,班級的整體風貌會直接影響到學生,鼓勵學生向優秀的學生學習,學習優秀學生身上的品質,學習他們的學習方法,從而讓自身成績得以提高,形成積極向上的競爭氛圍。教師需要教導學生關心他人,遇到困難,應當互相幫助,打造充滿凝聚力的班集體,教師要重點進行班風建設工作,讓學生在充滿愛的集體中健康成長,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加強檢查工作
班主任是整個班級的引領者與指揮者,因此需要加強對班級的紀律、衛生、板報等相關工作的管理,開展評比檢查工作,讓學生的日常行為得以規范。也可以在學校開展相關的紀律檢查工作、衛生評比活動,讓學生時刻規范自身行為,通過評比工作,學生會產生集體榮辱感,讓學生多多參與此類活動,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自我約束,自我管理。
六、強化評價體系
在農村地區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工作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建立相關的評價賞識教育體系,對學生日常的行為科學合理地去評價。對于那些擁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學生,給予他們表揚和贊美,對他們進行充分的肯定,讓他們擁有積極的心理暗示,讓他們覺得自己這種行為是非常正確的,從而繼續保持這種行為習慣。小學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加大對學生的關注度,關注學生日常中的細小行為,發現他們生活中的閃光點,將每一個小小的閃光點擴大,對每一個小的閃光點都進行充分的贊美與肯定。并且,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重點進行賞識性教育,千萬不能對學生采取批評的方式進行說教,這樣會嚴重打擊學生的自尊心,教師應該要保護小學生的自尊心,鼓勵他們向優秀的學生看齊,向他們學習技巧與方法,將自身的成績提高,學習他們身上美好的品格,從而規范自身的行為習慣。
比如,有的學生每天早上會堅持跑步,這是一種非常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可以此作為例子教導學生,讓其他學生學習這種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他們也參與到跑步鍛煉中,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將自身的身體素質提升。對于那些積極參與鍛煉的學生,教師應該進行充分的表揚,讓他們保持這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受益終生。通過這種教導方式,讓學生向優秀的學生學習,學習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品格,從而規范自身的行為,進行自我改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七、結語
雖然農村地區的教學條件與設備比較落后,但是也要重視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第一,教師需要以身作則,對于農村孩子而言,他們接觸最多的就是教師與家長,因此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加強自身素質,用自身良好的行為語言去影響學生。第二,教師需要注重實踐鍛煉,在開展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時,可以從生活實踐人手,結合現實生活進行教育。第三,為學生樹立榜樣,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都喜歡追求高尚的品德,因此可以給學生提供榜樣。同時還需要重視建設班風工作,加強檢查工作。以上幾點可以加強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管理,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日常行為規范,保證學生健康成長。
(責編: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