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文
【摘? 要】如今人們的生活與網絡聯系日益緊密,互聯網與多媒體技術已經滲透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受網絡的影響,我國教育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傳統教育帶來了契機。本文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作為探討對象,對二者的整合進行深入研究,并簡單介紹影響因素,此外對二者的融合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整合
師生接觸網絡技術的機會與渠道越來越多,信息化學習軟件、信息化學習與教學工具也被人們廣泛使用。研究表明將信息技術應用與課堂教學融合,可有效提升教學質量,但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有效融合是目前教育界應考慮的問題。
一、問題的提出
雖然信息技術已經被應用于教學中,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還存在一定問題,總的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方式太過單一,只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使用,利用其將課程內容呈現出來,信息技術的教學功能并未充分發揮出來。2.學科教師缺少專業的培訓,對信息化設備操作不夠熟練,信息化設備多數功能不能充分利用,最終導致設備的閑置與浪費。3.學生對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不夠,未形成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的意識,網絡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學生學習效率得不到提升。4.教師對信息技術的使用相對陌生,達不到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程度。
為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必須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但二者的整合并不是將二者進行簡單的混合與拼接,應是在此基礎上將二者融合為統一的整體,以此來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與學生學習主動性。
二、利用信息技術,有效突破課堂重難點
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功能相對強大,可將其作為仿真模擬的主要工具,將日常教學中抽象的概念與一些難理解的規律,以及事物不可見的變化直觀地呈現出來,形成鮮明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知識點。例如在進行“日食和月食”教學活動時,該現象距離學生較遠,日常很難接觸到,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困難,為降低理解難度,教師可利用多張靜態圖片的對比來啟發學生,促使學生自主總結太陽、月亮、地球的運動規律,然后在教師的幫助下得出正確的結論,最后教師利用Flash軟件制作相關動畫,讓學生深入理解日食與月食的本質含義。
三、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其呈現方式更加靈活,能對知識進行靈活地處理,促進知識生動、形象地演繹,是幫助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有力工具。例如在教授“鉆木取火”一課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展示相關的日常用火場景,例如奧運火炬、家庭煤氣灶、打火機、孔明燈等,學生通過觀看圖片認識到火的重要性,學生的思路也會因此被打開,后續教學也更加容易。
四、善用信息技術,實現知識的及時反饋
及時反饋學習效果可以幫助學生調整學習方法,幫助教師調整教學方式。計算機的Active Software軟件是一款不錯的學習效果反饋軟件,利用其可及時對學習效果進行反饋。在教授“土壤的種類”一課時,涉及教學反饋階段,在進行教學反饋時可利用計算機題庫科學試題進行,學生通過試題來給土壤分類,然后與實際土壤樣品結合,進而實現土壤的分類。在進行該練習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了提升。
五、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目前我國大多數小學教師在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時態度相對積極,并能努力鉆研教法,將信息化與學生學習資源有效融合,課堂效果也因此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金鳳.信息技術與小學各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6(12).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