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勤娜
摘 要:高中階段的古詩詞在內容上、風格上、思想內涵上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涵蓋了從《詩經》到《漢樂府》再到唐宋詩詞等多個時代的作品。由于歷史背景和創作技巧的差異,學生需要針對不同時期的詩歌采用相應的方法進行學習。因此,專題化成為了古詩詞學習的重要模式。通過專題化的學習,學生能夠從宏觀上認識古詩詞發展的脈絡,從微觀上具體探究不同時代和流派的作品在創作上的特點,讓學生對古詩詞呈現立體化的理解。
關鍵詞:古詩詞? 專題? 專題化
古詩詞作為古代文學的精華,在語言表達上集中體現了文言文具有的精煉深奧的特點。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由于文言文知識的薄弱,對于作品中的一些字詞不能具體體會其意思,很容易望文生義。另外,古詩詞的創作背景和所屬的流派對于意境的營造也產生著獨特的作用。零散的學習方式容易讓學生一學就忘,難以梳理出古詩詞之間的聯系性與共同性。因而專題化是一種良好的古詩詞學習方式。下面,筆者就談一談高中古詩詞專題化的有效教學。
一、樹立發展的眼光,進行縱向聯系
古代文學是一個推陳出新,在繼承與創新中發展的過程。不同時代的古詩詞既是對前代古詩詞的進一步發展,又對后一時期的古詩詞創作起著重要的影響。這種發展與影響包含了古詩詞的韻律、題材、創作技巧等多方面。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發展的眼光對古詩詞進行縱向聯系,幫助學生達到對古詩詞的綜合理解。
例如,在學習《孔雀東南飛》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詩經》中的《氓》來綜合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內容上分析兩首作品的異同之處。學生能夠發現兩首作品寫的都是婦女婚姻的不幸。而不同之處是《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的丈夫焦仲卿對于劉蘭芝是堅貞不渝的,悲劇的來源在于焦仲卿的母親。而《氓》中的男子對女子是由喜歡到拋棄的過程。學生就可以發現愛情和婚姻是古詩詞寫作的重要題材,《氓》反應了男子個人品行的問題,而《孔雀東南飛》更多反映了封建制度確立后封建家族勢力對家庭成員命運的影響。在表達情感的方式上《孔雀東南飛》運用磐石和蒲葦來象征二人情感的堅貞。而《氓》也運用桑葉的繁茂和枯萎來象征夫妻情感的變化。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就能認識到不同時代作品之間的關聯性,達到對同一專題的古詩詞宏觀的理解了。
二、走近文學的家園,進行詩文共賞
古詩詞是一項專門的文學類型,但其與散文、賦有著眾多的相同之處。不同的文本對于古詩詞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解讀與古詩詞在寫作內容、寫作技巧、思想情感上具有相同之處的作品,學生能夠樹立整體的文學觀念,對古詩詞在文學中的地位形成具體理解。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古詩詞與其他文本廣泛聯系起來,進行輔助化理解。
例如,在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系蘇軾的《赤壁賦》進行綜合理解。學生能夠發現兩首作品分別以詞和賦的形式對赤壁進行了多方面描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在寫作背景上都是處于蘇軾遭受貶謫的人生失意的時期。在內容上都是對赤壁景象的大幅度描寫。在語言上雖然《赤壁賦》是賦,但“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等句子和“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等句子一樣都具有詩一般優美的意境。而且兩首作品都贊頌了三國人物的偉大功績,最終又通過感慨歷史使作者達到了對人生具有了平和淡然心態的境界。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就能學會借助其他作品對詩詞進行多角度認知了。
三、把握意象的共性,培養審美心理
意象是古達文學在創作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作者經常通過對自然界和社會中具有特殊寓意的事物進行羅列,以事物的寓意來抒發字我的情感。而且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這些事物的寓意是長久不變的。學生對于很多意象的內涵理解不深,就難以理解作品的內涵。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意象的歸納上感受古人的審美心理。
例如,在學習杜甫的《秋興八首》(其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李清照的《聲聲慢》和來歸納與秋天有關的意象。《秋興八首》以玉露、楓樹、叢菊、孤舟、寒衣等事物描寫了秋天荒涼蕭瑟,令人壓抑苦悶的氣息。而《聲聲慢》中以晚來風急、過雁、黃花堆積、梧桐細雨等意象同樣描寫了秋天蕭條孤獨的氣息。學生可以注意到兩首作品寫作時作者都是處于一種落魄孤獨的狀況中,都是以秋風、菊花等秋季特有的事物來描寫衰敗的景象,體現作者內心的凄涼惆悵。教師可以對“士悲秋”心理進行講解,學生就能理解“秋”這一主題在古人情感中的獨特含義了。
綜上所述,古詩詞不僅具有著自我的特性,而且也與其他時代、其他類型的文學有著很多的共性。在專題化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發展的眼光對古詩詞進行縱向聯系,幫助學生達到對古詩詞的綜合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古詩詞與其他文本廣泛聯系起來,進行輔助化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意象的歸納上感受古人的審美心理。
參考文獻:
[1]高中語文古詩詞專題閱讀教學設計研究,湯美儀,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11-20.
[2]基于核心素養的群文閱讀教學探究——以高中古典詩詞教學為例林運娟,《中華少年》,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