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燕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指導綱要》)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要求,建立在理論和實踐基礎之上,針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做了相應規劃和總體要求。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要落實“培養什么人”和“怎樣培養人”做了具體回答,體現了先進的“家校共育”觀念,強化了學習者綜合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每一位授課者要充分結合學校的課程理念,把知識融入到社會綜合實踐中去,系統地開發綜合實踐課程,讓學生的社會綜合實踐成為學習者能力發展的來源。
一、與校內、校外德育活動緊密聯系
綜合實踐活動立足于家庭生活,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綜合實踐規劃,體現了學生活動的主動性、實踐性。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各種綜合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發現、探究非書本知識能力的培養,鍛煉學生自理、獨立思考、創新和創造的能力。因此,我校結合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將綜合實踐活動立足生活實際,不僅促進了學生自身的發展,也促進了學生組織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另外,我們與社區、市邊防檢查站、市第三派出所、河南街道、七中、職業高中等聯系并開展活動,活動內容豐富多彩:“重陽節敬老愛老”活動,帶學生去市養護樓聽老黨員講家鄉變化,為養護樓的老人包餃子、打掃衛生,教育學生為養護樓的老人捶捶背、揉揉肩,以 達到尊老愛老的目的;與七中、職業高中聯合開展“風箏節”活動,在活動中我校舞蹈《太空,我們來了》和詩朗誦《少年中國說》節目,得到了我校同仁與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與居安社區和邊防檢查站的官兵開展“喜迎雙節,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觀看官兵疊“豆腐塊”,社區黨員、部隊官兵、黨員教師教留守兒童包餃子,還有飛機航模表演、送留守兒童節日禮物等活動,加深了部隊、社區和學校三方之間的聯系。我們與河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合開展“全國愛眼日”主題宣傳活動,王大夫為學生做了精彩的講座,并指導學生做眼保健操的正確方式;琿春市醫院來到我校開展應急救護現場培訓,他們把最專業的醫護知識和技能傳授給了學生……
社會綜合實踐活動旨在改變學生單一的知識接收方式,讓知識與能力相結合,構建一種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方式,掌握教育的方向與原則,讓教師指導、家長督促、學生參與、社會合作四個方面充分融合,強調素養的培養,彌補傳統教育的欠缺。
二、構建教與學之間關系的層次變革
社會綜合實踐活動不同于傳統教育課程的認知,它承載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新理念,不僅豐富了課程類型,改善了中小學課程結構,也在學生“智慧成長”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切實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每個學生的家庭生活環境及其思維角度不同,對知識的構建途徑也不一樣,課本的學習僅僅促進了他們知識的增長,卻不能幫助他們完好地將所學所想物質化,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把學生知道的和應該做到的與最高端的理念相結合,引導學生大膽思考,勇于質疑和發表自己的見解,撞擊出智慧的火花,用智慧填寫知識的空白。
2.促使教師轉變教育觀念
社會綜合實踐活動的開設與實施,是知識應用的需求。師生可以在活動中互動交流,學生也可在課后與家長進行交流。學習不再是學生單方面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以教師為引導的主動學習的過程,師生之間不再是“授”與“受”的關系,而是對等的。教師轉變原始教學方式,也是一次教育教學的重大變革。
3.提升了教師的社會綜合實踐指導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可由學校自主開發和實施,也可由當地教育機關來操作,教師具體完成。我校較為注重德育、家庭教育課程的融合,教師在開發和指導學生社會綜合實踐課程的同時,對自己也是一次鍛煉和提升,這種能力和教育意識對學校而言也是整體的成長。
4.引導學生社會綜合實踐活動生活化
學生在社會綜合實踐活動中所學的知識終將面向生活、面向實際運用,它并不是特定的學科,但它能激發出學生所學的各類學科知識的應用。本質上它是一門實踐性課程,但并不受體系化知識框架的影響。也只有立足實踐,面向生活,大眾化、實際化才能讓學生運用實踐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出現的問題。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最大動力,社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意義。
《指導綱要》的頒布,為發揮社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育人功能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完成的過程中發揮了它的獨特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