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劍 韓繼
摘要:文章從城市綜合管廊與公路分開建設的問題分析入手,研究了城市綜合管廊在公路建設中應用的可行性,并以柳東新區地下綜合管廊項目為依托,對具體的應用實例進行探討。關鍵詞:公路建設;綜合管廊;應用
中圖分類號:U49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282/j.cnki.wccst.2019.08.039
文章編號:1673-4874(2019)08-0142-03
0引言
城市綜合管廊是以道路下方的空間為載體,將各種工程管線進行集中布設,以此來實現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和統一管理的保障城市正常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由于綜合管廊需要在地下進行修建,在規劃的過程中,可以考慮與城市公路建設相結合,通過有效地協調,能夠避免彼此沖突、干擾的情況發生,這樣可以確保綜合管廊和公路建設的有序進行。借此,本文依托柳州市柳東新區地下綜合管廊規劃項目,對綜合管廊在公路建設中的應用展開探討。
1城市綜合管廊與公路分開建設的問題分析
城市綜合管廊的建設是一項較為復雜且系統的工作,其中涉及的內容較多,不僅投資大,而且建設周期也比較長。由于綜合管廊需要在道路以下的空間中進行施工,如果將綜合管廊與城市道路分開建設,則會引起諸多問題,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1增大建設成本
通常情況下,城市綜合管廊在地下的埋設深度為8~10m左右,為確保管廊的順利施工,基坑的開挖深度一般都在10m以上。如果道路修建完畢后,再對管廊進行支護與開挖基坑,一旦控制不到位,極可能導致路面出現裂縫。為避免管廊施工過程對道路的影響,需要采取保護道路的支護方式,這樣一來,會使綜合管廊的建設成本大幅度提升,不符合管廊建設的經濟性原則。
1.2影響路基結構的整體穩定性
由于城市綜合管廊的沿線比較長,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地下水較高的地段。為保證管廊工程的質量,在施工前,需要采取有效的抽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從而確保管廊施工的順利進行。如果在已經修建完畢的道路下進行抽降水,極有可能引起路基不均勻沉降,對路基結構的整體穩定性造成嚴重的影響。
1.3不利于交叉位置的施工
城市綜合管廊在規劃路口及每間隔一定的距離,都會有支線管廊從道路中穿越,雨水管線、排水管線等也都存在支線,這些管線勢必會與道路之間存在多處交叉。通常情況下,所有交叉的位置均應當同時進行施工,如果道路修建完畢后再施工管廊,則會對交叉位置的施工造成不利的影響。
1.4污染路面
城市綜合管廊具有較大的斷面,在建設施工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土方,在土方外運時,極有可能使修建好的路面被污染。同時運載施工材料的車輛由于載重較大,會對路面結構層造成破壞。
2城市綜合管廊在公路建設中應用的可行性研究
在對城市綜合管廊項目應用于公路建設的可行性進行研究時,可將重點放在兩者同步實施所能產生的效益上。從整體性的角度上看,綜合管廊內包含各種專業管線,管廊的修建僅僅是將管線整合到一起,在這個過程中并不會改變管線原有的方向。而道路作為管線的載體,其與管線之間存在的關系不會因為綜合管廊的建設而發生變化。所以,綜合管廊可以與道路同步實施。兩者同步實施可以產生出如下效益:(1)綜合管廊與道路施工共同使用一個作業面,由此使得施工機械設備、人工及材料等規模效應得以充分體現,從而可以使工程建設成本大幅度降低;(2)綜合管廊建設中挖出的土方可用于道路填方,不需要土方外運,這不但減輕了對周圍環境的污染,而且還節約了資源,減少了土方外運的費用;(3)在兩者同步實施的過程中,設計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漏洞能夠被及時發現,通過監理控制,可使問題在施工中得到解決,有利于優化設計;(4)共同施工可以顯著縮短工期,避免了長時間施工給附近居民生活帶來的不便。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綜合管廊在公路建設中的應用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可對兩者進行同步實施。
3應用實例
3.1項目概況
柳東新區地下綜合管廊的規劃目標如下:以該區域土地規劃布局作為核心,按市政綜合管線布局,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對柳東新區地下綜合管廊進行優化配置,打造具有層次化、網絡化、骨架化的綜合管廊系統,借此來推動新區的開發建設進程,使城市道路下方的空間得到有效利用,從而實現市政管廊項目三個統一的目標,即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本次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的年限從2016-2030年,近期為2016-2020年,遠期為2021-2030年。
3.2具體應用
在本次綜合管廊規劃中,可對區域內的公路建設進行一并規劃,從而使地下綜合管廊與地上道路共同建設,由此不僅可以減少重復施工,而且還能避免道路施工過程對地下綜合管廊造成的破壞。柳州市綜合交通規劃的年限為2013-2020年,在時間上與地下綜合管廊近期規劃時間相吻合,這為兩者的統一建設提供了可能。城市綜合管廊規劃在公路建設中的應用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交通路網規劃。柳州市綜合交通規劃的范圍為城鎮密集區域,具體包括市中心城區和廣西汽車城、柳江縣及鹿寨縣的中心城區、新興組團、東皇組團及市區的太陽村鎮等,整個空間區域范圍約為1500km。本次綜合交通的規劃期限為2020年,其中一些較為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可擴展至遠景年,即2030年,這與柳東新區地下綜合管廊的遠景年相一致。本次道路規劃中,快速路按照“井”字形進行規劃布局,整個快速路的路網長度為128.2km,為滿足使用需要,快速路的路網密度設計為0.43km/km;對城市主干路進行規劃時,按“一環五射三通道”的一級主干路進行布局,主干路的路網總長度為313.8km,路網密度設計為1.05km/km;城市次干路在主干路的基礎上進行規劃布局,路網總長度為368.8km,路網密度設計為1.23km/km;支路的路網總長為936.7km,路網密度設計為3.12krn/km。
(2)道路紅線規劃。在本次道路規劃中,新增快速路的道路紅線寬度為50~70m,道路橫斷面為四塊板。這種斷面形式具體是指用分隔帶對車行道進行劃分,使其從整體變為四個部分,它在三塊板的基礎上增加了一條中央分隔帶,這樣可以使對向行駛的機動車干擾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主路按照雙向六車道進行設計,道路規劃中新增主干路的道路紅線寬度為40~60m,其中一級主干路的道路紅線寬度為50~60m。斷面形式有兩種,即三塊板斷面和四塊板斷面。二級主干路的道路紅線寬度為40~50m;規劃中新增次干路的道路紅線寬度為30~40m,斷面形式為兩塊板,局部位置處采用一塊板斷面;規劃新增支路的道路紅線寬度為18~24m,斷面形式為一塊板。
(3)道路布置。對于交通運輸較為繁忙或是地下管線相對較多的城市主干道工程,應當建設綜合管廊。通過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能夠為主干道工程的施工提供有利條件。若是能夠使二者在同一時序下進行,則可以避免對基坑進行重復性開挖,不但節約了時間,而且還能降低工程造價。因此,在對城市道路進行建設的過程中,應結合建設時間、位置進行具體分析,確定是否在同一路段上有管廊建設需求,并根據施工時間進行相應調整,最大限度地減輕彼此之間的干擾和沖突,使兩者較好的對接。此外,對于尚未建成軌道的道路,如果綜合管廊有建設需求,應當進行溝通協調,確保各自的安全距離。
(4)中央綠化帶。在柳東新區地下綜合管廊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對各管廊建設道路的橫斷面布置進行確定。此時,可在新建道路下,對入廊管線進行規劃。同時,應當在已知的道路下,對規劃中新增及擴容的市政管線是否具備遷入管廊的條件加以確定。
①含綠化帶的道路。在對地下綜合管廊進行規劃建設時,如果管廊上方的道路包含中央綠化帶,可以結合綜合管廊的斷面寬度及中央綠化帶的設計寬度,對中央綠化帶下方的空間進行合理利用,由此能夠避免在人行道下方進行綜合管廊修建時,造成通風口、投料口等設施占用人行道的情況發生。
②不含綠化帶的道路。對于不含中央綠化帶或是綠化帶面積較小的道路,可將綜合管廊布設在人行橫道或是側方綠化帶的下方,按照管線的綜合布置形式,遵循避讓的原則,將綜合管廊布設在無雨水管道的一側。
4結語
總而言之,城市綜合管廊的建設能夠使交通路網的擁堵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并且在對排水、電力、通信以及燃氣等管道進行維修的過程中,不需要對道路進行開挖,避免了對路基和路面結構整體性的破壞,延長了城市公路的使用壽命。同時,道路下方的空間隨之得到充分利用,節約了城市用地。為此,可在公路建設過程中,應對綜合管廊規劃進行合理運用,使兩者之間相互協調,減少干擾和沖突的情況,使綜合管廊規劃在城市公路工程建設中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