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妍
摘要:家校之間積極溝通,通力合作,共建和諧美好校園,既可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發展與進步,也助于全面了解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文章分析家校共建的積極作用,探究家校合力育人的策略。
關鍵詞:家校合作;合力育人;策略
一、家校共建的積極作用
所謂家校共建,就是指家庭和學校建立合作意識,開展合作育人工作,保持教育活動中的積極溝通,有效協作,共建美好校園,共同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良性發展。家校共建的理論基礎是,不論是開展家庭教育,還是進行學校教育,教育的目標都是為了孩子更好地發展,因此學校、家庭之間應相互溝通,保持教育理念上的一致。家庭如果能夠積極地支持學校教育,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那么學校教育的效果會不斷增強;同時,學校如果能積極和家長溝通,共同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既可以更新家長的教育理念,也可以提升家長的教育水平,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需求。
因上分析,家校積極溝通,協商共建的確是有利于教育合力的形成。在家校聯系的過程中,對一些教育觀念相對落后的家長,學校有責任對其引導和教育,幫助家長更新教育觀念,重建成才觀,重塑教育觀。當然,學校教育也要積極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和創新學校教育工作,不斷提升質量,推動學校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地發展。
二、家校合力育人的策略探索
(一)正確認識家校合力育人的意義
我們習慣性的認識是,學校就是專門育人的地方,容不得外界干擾。有道是,閑不游學。也就是說沒事干不要到學校閑逛,不可干擾正常教學。因此,很多人的認識是,學校重地,教書育人都是教師的事,其他人不要干預。家長還有一種思想的惰性,把學生交給學校,就讓教師教去,自己不需要干什么,甚至可以不聞不問。上述思想是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存在認識誤區。首先,學校和教師往往認為自己是教育權威,不容許所謂的外行參與和干預,但教師恰恰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家長認為學校是教育的專業基地,自己是外行無權參與學校管理,這是家長對教育的比較膚淺的認識。因此,提高認識,更新觀念,則是家長、學校與教師共同的責任。
(二)積極發揮家委員會的積極作用
隨著人們對家校合力育人的逐漸認識,一些學校也開始重視家長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籌建家長委員會便是一個最明顯的標志,尤其是小學和幼兒園,幾乎每個班級都成立了家長委員會,讓他們代表全體家長協調家校之間的事務,或者參與學校的管理,還有的建議家長來監督學校的教育工作,這是教育教學工作發展進步的一大表現。在此基礎上,建議學校建設好家校溝通的良好機制,保證家長和家長委員會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的積極作用,最好能凸顯家校共建的辦學特色,賦予家長對學校的監督權利,積極聽取家長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學校應當邀請家長代表進校工商學校事務,推動家校共建機制的良性發展。
(三)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潛在資源
很多家長不能夠正確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認為自身文化水平低,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會教給孩子不正確的知識,認為教師就是最專業的教育者,認為家長最好不要干預學校教育。這些認識都存在誤區。其實,家庭教育才是學生最初始、最基礎的教育。家庭教育不是教給孩子多少知識,而是教給孩子如何認識人和社會,如何做人,如何與人交往。
實踐證明,缺少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在學校中犯錯的概率就高,與人交際的能力就差,相應地學習習慣等也存在問題。因此,家長一定要正確認識家庭教育的積極性和重要性,認真做好家庭教育,并主動參與學?;顒樱e極與教師溝通。了解和關心孩子的成長,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其實,說家長中“藏龍臥虎”一點都不為過,所以,學校也要積極挖掘家庭教育的潛在資源,積極引導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和管理,促進學校教育的良性發展。
(四)建立健全家校合力育人檔案
在家?;雍秃献饔说倪^程中,我們需要從長考慮,建立長效機制,不可只圖一時熱鬧。學校需要以學生為本,建立健全家校共育的檔案,明確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錯誤和改進措施,記錄下學生的每一次進步,記錄家長、學生和教師溝通的過程,以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學校要敞開胸襟,積極采納家長對學校的建議,建立和健全家長對學校滿意度的測評制度,并作檔案記錄。學校也要積極建設家校溝通平臺,敞開家校溝通渠道,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家校聯系,合力育人。
(五)構建學校家庭學生三方交流平臺,增強和學生的交流互動
家校合作的教育對象是學生,因此構建家校合作模式并不能忽略學生這一主體的存在,因此應當構建學校家庭學生三方的交流平臺,在平臺中針對學生的情況和學校家庭的教育方案進行共同的交流,溝通分享各自的看法,充分采納彼此的意見,體現學生在其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想法。通過交流互動,教師和家長都能明確學生的需求,針對學生的發展情況修改教育方案,能夠有效地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增進情感,引導學生敞開心扉,訴說自己的真實想法。有利于推進家校合作模式的高效開展,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三、結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也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發展,但不可脫離家庭教育,作為純粹的學校教育。家校共建,是一種完整教育的過程,肯定艱辛,但十分必要。學校需要正確認識家校合力育人的意義,積極發揮家委員會的積極作用,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潛在資源,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家校共建,合力育人。
(責編 唐琳娜)
參考文獻:
[1]蒲蕊.教育治理中的社會參與[J].中國教育學刊,2017(7).
[2]余小琴.論家長參與學校教育[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