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 要:小學數學的趣味性教學對小學生學習低段數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小學數學作為數學學習的基礎,增強趣味性能夠提升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針對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數學教學如果過于乏味,必然不能夠引起重視,所以需要引進趣味性教學輔助吸引學生的關注度,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理解能力。
關鍵詞:小學低段數學;趣味性教學;策略分析
引言:
趣味性教學提倡通過了解和分析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特點,針對小學生興趣而開發的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在小學低段數學的教學模式中注重學生興趣的融入,結合趣味性教學的特點,讓學生通過趣味性教學,激發對數學的關注度。用興趣作為引導,必然能夠改善傳統教學模式的單一化、乏味性,活躍小學低段數學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數學課堂積極性。本文通過分析,建議小學低段數學的趣味性教學應該營造數學課堂趣味性的氛圍、開展多元化的數學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將數學知識融入日常生活充分展現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
1、小學低段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1.1小學低段數學教學模式單一
教學模式的不同能夠引發不同的教學效果,形成不同的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認知。目前小學低段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通常小學數學教育模式會通過游戲的方式,增強學生的興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學知識都能通過單一的游戲進行表達,以至于教學模式缺乏良好的輔助手段。這樣的教學模式會引發學生積極性不高、課堂氛圍差以及吸引力度不強等相關問題的出現。
1.2小學低段數學教學效果不佳
小學數學的教學主要為數學提供思維的開發,奠定學生的基礎知識架構。但是,目前小學低段教學教授的知識范圍相對書本較為狹窄,沒有進行適當的引進和擴展,導致知識點不能夠被學生有效的進行理解和吸收,造成小學低段教學效果不佳。因此,任課教師需要對課程進行相應的擴展,增加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訓,提升小學低段數學教學效果,達成優質的數學教學目標。
2、趣味性教學對小學低段數學的意義
2.1趣味性教學的特點分析
趣味性教學具有趣味性、創造性、自主性等多種特點。趣味性是指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的相關興趣點,開展趣味性的活動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是在活動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動手參與的能力,鼓勵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增加學生的實踐性,這樣能夠讓學生自主的進行數學的學習,增加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2.2趣味性教學的意義分析
趣味性教學對小學低段數學具有重要的意義,關注小學低段數學的趣味性有利于:第一,提升學生對數學的關注度,小學生容易對有興趣的事情機制注意力,增加趣味性能夠吸引學生的關注度;第二,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趣味性的課堂氛圍能夠有效的活躍氛圍,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從課堂和教學兩個方面分析,趣味性教學的融入能夠進一步活躍氛圍,提升學習理解能力。
3、低段數學趣味性有效策略及建議
3.1營造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氛圍
營造數學課堂的趣味氛圍能夠活躍數學的學習環境,這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相關活動的配合。第一,老師需要調整自己的教學語言,可以通過詼諧幽默的教學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對老師上課的興趣和注意力,積極的活躍課堂氛圍。第二,分小組進行情景演練,老師可以選取相關教學案例進行實景演練。
例如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中《數學好玩》這一章 的內容就是鼓勵學生組建班級的舊貨市場,出售或者交換自己的玩具、文具等相關物品,老師將學生分組并要求學生擬定相應的價格標簽,為自己的物品制定相應的價格,活動開始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東西進行買賣或者交換,在游戲中把握對數學的加減運算,同時也加深自己實際生活經驗。這樣的活動輕松活躍,避免傳統教學中的刻板印象,加強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發散思維,給小學低段數學趣味性教學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3.2開展多元化的趣味性數學活動
多元化的趣味性活動可以通過互聯網和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增加數學教學課堂的趣味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新媒體活動的融入:
在課堂上,任課教師可以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程和視頻,根據大家愛看的動畫進行教學視頻的制作,這樣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形成教學知識點與學生興趣點的完美結合;第二,數學學科可以和藝術學科相互結合,形成相應的學科效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數學知識點的串聯,運用順口溜、音樂、美術等多種形式展示數學的魅力,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識記功能,全方位把握數學的教學進程,幫助學生更好的體味數學的奇妙世界;第三,舉辦數學競賽,例如,在小學數學中涉及《乘法表》的應用,教師可以舉辦背誦和問答比賽,選出能夠快速準備背誦的學生進行表揚活動,鼓勵學生進行數學的學習。也可以選取抽查的形式,直接對學生進行加減乘除的提問,增加比賽的激勵競爭感,促進學生注意力的集中。綜上所述,任課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小學低段數學的趣味性教學,寓教于樂,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3增強學生的自主創造力的展現
增加學生的自主創造性,增加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需要鼓勵學生親自的動手實踐,發揮想象力進行創造。例如,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中《圖形的變化》能夠調動小學生的動手能力,這章的教學主要鼓勵學生通過剪紙剪裁出不同的圖案,加強對圖形的認知和理解。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形式提升學生的參與度:第一,利用不同形狀的圖案,剪裁出不同造型的剪紙,在過程中可以教授學生如何進行剪裁和繪畫,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第二,可以將部分剪紙進行裁剪,讓學生進行拼合工作,拼接成不同的圖形,并寫出相應圖形的形狀,加強對圖形變化的認知。教學結束后,鼓勵學生進行創新研究,剪裁出自己喜歡的圖形和形狀,和同學進行經驗的交流和分享。這樣的實踐性教學能夠充分的調動小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實際的操作的增加學生清晰的圖形認知。課后的交流合作更加進一步進行相應的提升,不僅讓學生有效的進行相關交流,還進一步加強對課堂學習的提升,讓學生自主的進性圖形的創新,豐富自身的認知。
3.4充分將數學應用于日常生活中
日常生活中存在著相應的數學問題,小學的低段數學教育可以將知識點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例如,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中《購物》這一數學知識的學習,主要利用通過購買相應的物品,計算出學生對人民幣的使用,增加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和人民幣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能力。練習中提到:“1把尺子8角,一元等于10角,那么應該找回多少?”這其中不僅涉及人民幣的換算,也設計在日常購物過程中數學計算的應用,書本上詳細的繪畫出不同金額的錢和不同價格的物品,學生可以通過計算獲取相應的答案。課后,老師可以布置課堂作業,讓學生跟隨家長進行購物,親身體會這種過程,加強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能力,提升數學的實際意義。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低段數學教學應該融入多種方式提升課程的趣味性,有效將小學生的注意力從外界事物引向課堂,營造數學課堂的教學氛圍,增強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自主創造能力和思維發散能力,為后期的數學教學培養相關的興趣。融入趣味性教學能夠更加深入的為小學低段數學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造,多元化的興趣活動全面提升小學生的創造力,加深對數學的理解能力,是一種優質的教學形式。
參考文獻:
苗艷麗. 小學低段數學趣味性教學的有效策略探析[J]. 祖國(6):234-234.
姚佳. 談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策略[J]. 考試周刊(73):73-74.
童兆康. 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的策略探討[J]. 中國校外教育(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