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哈爾·哈德爾別克
摘 要:社保業務憑借良好的社會效應能夠為商業銀行帶來客戶拓展與存款增長,所以在商業銀行經營轉型的關鍵時期,需要對這一業務進行重點關注與發展。通過將社保資金循環與商業銀行社保業務進行合作,能夠凸顯出巨大的發展空間,推動商業銀行社保業務的快速發展。基于此,文章將結合筆者工作經驗,對社保資金循環于商業銀行社保業務拓展展開分析。
關鍵詞:社會保險;商業銀行;社保業務
對于商業銀行而言,社保業務有著良好的社會效應,社保事業作為國家社會長治久安的基礎工程,受到國家與政府的高度重視,所以加快社保業務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能夠凸顯出商業銀行的社會美譽度以及提升用戶忠誠度。此外,通過拓展社保業務還能夠帶來更多交叉銷售機會,同時也能為客戶拓展與增長帶來穩定的來源,與目前銀行就機構經營轉型的戰略要求高度相符。所以,商業銀行的社保業務拓展十分必要,文章便主要針對社保資金循環與銀行社保業務合作展開分析。
社保資金循環與商業銀行社保業務合作
社保基金繳納對象主要是企事業單位員工、城鄉非就業居民以及其他人員,按照業務種類區分可將社會保險氛圍醫療、養老、失業、工傷以及生育等保險;按照資金來源分類可分為企事業單位征繳、個人繳存以及政府補貼等;按照資金流向分類可分為基金歸集、管理與方法[1]。目前我國社保基金的征收管理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社保部門負責征收與方法和財政部門負責管理,另一種是由稅務部門征收、財政部門管理、社保部門發放。由于大多數地方采取的是第二種模式,我們對其業務辦理與資金流動展開深入探析,可將其細分為社會保險基金收入、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社會保險基金支出與社會保險基金納入政府預算管理等四個方面[2]。
商業銀行作為最早介入社保業務的機構,在上述社保資金循環的過程中,商業銀行能夠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具體來講,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賬戶管理。銀行機構立足自身系統優勢去代理社保賬戶,幫助社保機構對個人賬戶、企事業單位職工賬戶進行管理,從實際效果來看,目前商業銀行開發的社保資金管理系統在社保機構業務管理中得到廣泛應用;②繳費歸集與資金發放。商業銀行與稅務部門展開合作,對企事業單位職工的社保資金代為征收。服務財政設備,確保政府方面對社保的補貼能夠及時到位。借助遍布各地設置的營業機構,能夠讓更多非就業人員進行個人繳費;③資產管理。商業銀行能夠帶來專業的金融產品與服務,不僅能夠提高社保資金的安全性與系統性,同時也能為社保資金特別是財政專戶方面的社保資金帶來增值服務。
不難看出,商業銀行與社保資金循環進行業務方阿敏的合作,能夠實現社保資金管理和社保信息系統的全面融合,無論是社保機構還是商業銀行,均能實現推動發展的目標。
商業銀行推進社保業務發展的對策
提高對社保業務社會屬性的認識
社會保險的各項制度構建與健全,能夠讓中國人一直以來的“老有所養”愿望得以實現,可見其社會意義重大。對社保金融業務大力推進與開發,更是整個社會希望金融行業勇于肩負起的社會責任,不管是由于商業利益驅使,還是國家層面的直接指令,商業銀行都不得回避社保業務。所以說,對社保業務的社會屬性提高認識,一定要各級銀行管理人員對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良好把握,更要處理好公益與收益層面的關系,不僅要為所有參保人員和社保機構提供專業服務,還要能夠從中獲取經濟效益。
明晰社保業務的定位
社會保障作為國家長治久安的基本政策,社保業務也具備典型的規模效益、長期穩定的特點。然而對于單個參保人員來講,社保業務的收益水平非常低,所以商業銀行唯有將社保業務與政府財政資源爭奪放在一起去考量,并且通過長時間的發展而擁有更大的業務規模之后,再對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進行全面優化。按照國家的戰略安排來看,國家希望到2020年“人人有保障”,每個人與企事業都要有社保賬戶,該項業務也要成為個人與企事業重點關注的基礎銀行業務。所以商業銀行一定要重視這項基礎業務,獲取更多有效客戶信息,深挖優質客戶資源,為后續金融產品的開發推廣打好基礎。
細分社保業務組織
首先,要對認真做好當前社保業務領域中的客戶拓展與營銷工作,對符合社保改革發展需要的相關服務與產品進行開發,為參保人員和各級社保部門帶來個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擴大社保業務的市場份額;其次,保持與其他部門的連讀,做好協同營銷工作。社保業務作為牽涉到多方面的系統工程,一定要求多個專業部門的合作,特別是重大社保項目的營銷工作中,不僅需要各個部門肩負自身職責,也要加強組織領導以及社保經辦人的業務能力,從而滿足客戶的多樣化要求;最后,還要做好影響評估工作。針對開展社保業務可能帶來的變化進行科學分析與評估預測,主要集中在客戶結構、客戶規模、網點服務等方面的變化。
豐富社保業務內容
商業銀行不僅要做好現有的代理歸集與發放社保資金工作,還要進一步豐富業務內容,比如醫保跨區結算、社保關系轉移、退伍軍人養老保險補助金劃轉結算以及金融社保卡推廣等方面[3]。社保業務的拓展還能夠帶來更大的客戶群體,比如機關、企業、城鎮與農村,需要做好這些客戶的培育工作。為進一步提高商業銀行在社保領域的市場地位,還需要進一步加大資源配置、產品支持以及服務質量。需要注意的是,社保市場的主導權在于政府部門,而且業務管理需要財政、人社、醫療、稅務等眾多部門的參與,不同地區在技術標準、操作章程等方面有一定的差異,所以資金管理統籌也有所不同,鑒于此需要商業銀行與各級政府機構加強溝通,對業務合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完善。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保險事業的高速發展,各項社會保險制度體系也在逐步完善以及社會保障體系也基本形成,在此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背景下,商業銀行的業務拓展也找到了全新方向。所以,對社保體制改革展開研究,探尋商業銀行社保業務與社保資金循環的合作,對于商業銀行的未來發展而言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南珊. 社會保險資金循環與商業銀行社保業務拓展[J]. 甘肅金融, 2016(8):46-48.
[2]牛曉健. 政策性金融創新--論政策性銀行和社會保險可能的融合[J]. 上海經濟研究, 2007(10):19-25.
[3]胡瑤瑤(搜集整理).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動態[J]. 安徽農村金融, 2008(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