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英
說到子宮肌瘤,相信女性朋友們都不陌生,并且很多女性朋友都有受到該疾病的折磨,那么子宮肌瘤是什么樣的疾病呢?
子宮肌瘤就是女性群體較為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在臨床上還有兩個稱呼,分別是“纖維肌瘤”和“子宮纖維瘤”。該疾病的致病因素較多,首要的原因為雌激素升高、內分泌紊亂等,由于該疾病的臨床表現不太明顯,使得很多女性患者的最佳治療時間發生延誤,導致病情不斷的發展。那么說到臨床表現上,雖然不太明顯,但也不是無跡可尋,例如:月經多、疼痛、白帶增多以及不規則出血等,均是子宮肌瘤的臨床表現,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很多女性朋友只是單單認為是自身月經紊亂的問題,卻沒有想到是子宮肌瘤,所以才造成病情的延誤。
那么子宮肌瘤的危害又是如何?
子宮肌瘤會影響患者的循環系統以及生殖系統,對女性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影響。此外,還會導致經期延長,出血量增加,最終使得患者發生貧血等不良情況。如果合并感染,還會使患者出現膿性白帶,并伴隨著惡臭,降低女性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的下腹部會出現腫塊,影響女性的妊娠結局,還會造成感染性出血,所以對于女性朋友而言,子宮肌瘤的危害較大,不可不防。那么以下就讓我們分別來講述一些子宮肌瘤的科普小知識吧。
1.預防措施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暖工作,避免受寒,定期進行運動,避免懶惰,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使自身保持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此外,室內勤通風,勤打掃或者消毒,降低室內的細菌數量。同時還要定期進行身體的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2)保持健康的性生活:
性生活要適量,不要過度的進行性生活,同時對于一些不潔的性伴侶進行杜絕,不要沉浸于性欲當中,同時在進行性生活前,保證雙方的陰部清潔,同時在沒有懷孕的想法下健康的使用避孕措施,降低人流對子宮的傷害,降低子宮肌瘤的發生幾率。
(3)保持愉悅的生活態度:
良好的生活情緒是預防疾病的根本,雖然生活壓力較大,不能一帆風順,但是女性朋友需要學會自我調節,保持愉悅的心情,避免身體內部受到損傷。
(4)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
雌激素的分泌與子宮肌瘤的發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而健康的飲食也是保證雌激素分泌正常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杜絕暴飲暴食,避免食用油脂過高的食物,禁煙酒,要多食用一些維生素以及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例如:紅棗、蜂蜜、桂圓、雞蛋、瘦肉、綠色蔬菜、五谷雜糧、水果以及阿膠等,同時要有規律的飲食,保證一日三餐,降低子宮肌瘤的發生幾率。
(5)保持陰部的衛生:
勤換內褲,勤清洗陰部,減少刺激性的洗浴用品使用次數,尤其是在經期作用以及人流后,要保證陰部的干燥和整潔,從根本上杜絕病菌的侵入。
(6)在生活中要避免使用刺激過多的化妝品:
化妝品對于女性朋友來講,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但是有些化妝品含有較多的激素,所以在使用化妝品前,需要挑取激素含量少,對人體健康的化妝品。
2.治療方式以及護理措施
臨床上針對于子宮肌瘤疾病而言,最為有效的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且有較高的治愈性,而為了保證治療的效果,我們需要了解一些子宮肌瘤的護理措施。如下。
(1)心理護理:即使患病后,女性朋友也要了解到該疾病的治愈率較高,只要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就可以改善病情,所以在治療的過程中,一定要密切的配合醫護人員,同時還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因為負面情緒只會加重病情。
(2)營養護理:當自身患有子宮肌瘤后,身體會處于不同程度的貧血狀態以及營養缺失的情況,所以需要合理的補充蛋白質、鐵以及維生素,如果自身存在消化不良的情況,需要先以流質的食物為主,少食多餐,并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合理的鍛煉,促進腸胃的蠕動,促進腸胃的消化,同時需要忌辛辣、忌生冷等刺激性的食物。
(3)陰道流血護理:如果流血較多,需要密切的觀察生命體征,保留會陰墊以準確估計陰道流血量和性質。大出血時一定要及時就診。
(4)定期進行血常規、凝血檢驗等檢查,同時進行交叉配血以備急用。
(5)藥物護理:在藥物上,需要遵照醫囑進行藥方的服用,還要合理的掌握藥物的服用劑量,在服用期間,不允許飲用濃茶、牛奶等,避免藥效失效,同時要禁止擅自停藥。由于服用的藥物中會含有口服鐵劑,會使牙齒變黑,一定不要緊張,為了降低變黑的程度,可以使用吸管飲用。
3.子宮肌瘤的高發人群
由于子宮肌瘤與雌激素分泌有關,所以常發生于卵巢功能旺盛時期,也就是30-50歲未絕經的女性,其中以未育、心情抑郁、夫妻性生活不和諧的女性最為嚴重。那么是不是除了這些人群,其他的女性人群是否可以放松警惕呢?其實不可,雖然絕經后的女性雌激素水平顯著降低,肌瘤發生率不高,或者是不能繼續生長,但是也不能掉以輕心,需要定期進行檢查,以免出現增大的風險,而對于高發的群體來講,需要按照上面有效的預防措施進行預防,如果不幸患上該疾病,也不要慌張,一定要及時的治療,并配合醫護人員進行如上的護理工作。
以上為子宮肌瘤的一些科普小知識,希望能使廣大的女性朋友們了解該疾病,做好有效的預防和護理工作,保證自身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