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綠色管理是指以節約資源和能源、減少污染為核心目標的一系列管理活動。綠色管理實際上是現代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變化在企業經營管理上的反映,是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必然途徑。在各種力量的推動下,綠色管理作為一種全新的管理理論和方式,必將成為未來企業經營管理的主要模式。
關鍵詞:綠色管理;可持續發展;綠色品牌;綠色營銷
一、企業綠色管理的基本含義
“綠色”是基于可持續發展前提下產生的一個新的概念,雖然學術界沒有給出一個權威的定義,但一般認為“綠色”是與生態環境相關的一個概念,用來指代較高質量環境以及有益于環境的觀念、行動和成果。國內關于“綠色管理”的研究形成了幾種主要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綠色管理是以樹立企業的綠色價值觀為靈魂,以使用綠色技術為核心,以開展綠色營銷為關鍵,以獲取社會相關部門頒發的綠色認證為標準,以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雙贏為目標的一種全過程管理;第二種觀點認為,所謂綠色管理就是企業根據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樹立生態環境保護觀念,以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保護效益的有機統一;第三種觀點認為,企業綠色管理的含義是注重對生命、資源、環境的管理,在生產過程中降低消除污染、節約資源,并推出綠色產品及服務,擴大綠色市場份額,樹立綠色公司形象。第四種觀點認為綠色管理是指企業以消除和減少產品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為前提而開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動。這幾種觀點的共同點是綠色管理意味著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始終考慮環境保護,把節約資源、減少和降低污染作為綠色管理的中心。
二、我國企業推行綠色管理戰略的重大意義
1、企業推行綠色管理是我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
據世界銀行測算,從1980年至2000年的20年間,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GDP的貢獻率為14%,但中國也由此付出了資源消耗、高能耗和環境破壞的巨大代價。2007年環境綠皮書指出,我國湖泊約有75%的水域受到顯著污染,城市水域受污染率達到高達90%以上,全國300多個城市缺水。中國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環境污染對經濟造成的損失每年約占GDP的10%左右。我國耕地面積以平均每年約160萬公頃的速度減少,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現象非常嚴重。另據統計報告,200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約占全球4%,但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約占全球的12%,淡水占15%,氧化鋁占25%,鋼材占28%,水泥占50%,這種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方式已使中國面臨嚴重的資源和能源危機。
《中國可持續發展總綱(國家卷)》指出:中國能源和資源被超常規利用;中國生態環境問題非常嚴重。2006年初,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將節能降耗約束性指標與經濟增長指標相提并論,即“十一五”期間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7.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要求必須實現“與傳統社會主義經濟社會體制相適應的粗放式增長方式”向“集約增長方式”轉變。“總綱”同時提出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到2050年全面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水平。
2、企業推行綠色管理也是企業自身生存與發展的迫切要求
我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沖破關稅壁壘只是時間問題,但非關稅壁壘特別是國際上對環境標準的要求很高,在WTO框架中,幾乎所有行業都滲透著對污染程度和允許的資源開發方法、數量加以限制的要求,即“綠色壁壘”。我國很多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因此而受到沖擊,如2003年我國有39%的出口產品遭遇到國外技術壁壘的限制,造成損失約170億美元,其中我國的冰箱、空調等數百個產品品種、50多億美元的出口產品,因使用氟利昂制冷劑,違反了保護臭氧層的有關國際公約而受到限制出口。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加入WTO之后面臨的嚴峻現實:在一個低環保標準的國度,無法開發出高環保標準的有競爭性的產品,環保問題還可能演化為貿易爭端。企業必須進行清潔生產,切實執行ISO14000的國際環境管理標準,大幅度提高綠色產品的比例,增強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盡可能減少“綠色壁壘”對我國企業造成的損失。
3、綠色管理是適應綠色消費浪潮的必然選擇
消費者趨向于綠色消費主要源于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社會經濟發展在為社會及廣大消費者謀福利的同時,造成惡劣的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已直接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人們迫切要求治理環境污染,要求企業停止生產有害環境及人們身體健康的產品;二是,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廣大居民個人收入迅速提高,他們迫切要求高質量的生活環境及高質量的消費,亦即要求綠色消費。
4、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必須實施綠色管理
20世紀90年代開始,世界范圍內興起了一場“綠色革命”,環境與發展問題已成為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的中心,即“綠色回合”。由于WTO允許各成員國采取相應措施加強環境保護,因此,綠色壁壘將必然存在,而且會成為最重要的“變相貿易壁壘”。為了遵循這些綠色貿易規則,沖破綠色壁壘,免遭貿易制裁,企業必須實施綠色品牌戰略,才能求得快速健康的發展。
5、社會環境要求企業實施綠色管理戰略
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首先是宏觀環境的壓力,諸如保護消費者利益運動和保護生態平衡運動的壓力,以及政府規范化立法的壓力,從而驅使企業必須樹立環保觀念,實施綠色品牌戰略,順應時代要求;其次是廣大消費者對綠色消費的需求劇增,企業必須順應消費者的綠色消費需求,開展綠色經營,才能贏得顧客;最后是市場競爭優勝劣汰規律的作用,迫使企業改變經營觀念,塑造綠色品牌,才能有力地對付競爭對手,不斷地提高市場占有率。
三、企業實施綠色管理戰略的影響因素
1、政府的引導和扶持影響企業綠色管理戰略的實施
政府對綠色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這既是過去綠色產業取得顯著成就的重要因素,也是新時期新階段加快發展綠色產業的重要保證。一是政府對綠色產業基地建設等方面的投入。是否能幫助企業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綜合生產能力。二是政府是否將綠色產業開發規劃區中治理污染所需投資納入國家環境保護投資序列。三是政府能否給予企業一定的優惠政策,減免企業對監測費用以及治理污染、保護環境的費用。
2、綠色消費浪潮決定了企業實施綠色管理戰略的必然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們的健康意識大大增強,從而導致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重要的轉變,綠色消費意識得到了各國消費者的認同。一項調查顯示,7s%以上的美國人、67%的荷蘭人、80%的德國人在購買商品時考慮環境問題,有40%的歐洲人愿意購買綠色食品。在我國,綠色需求在小康家庭也日益表現出來。面對綠色消費浪潮的沖擊,企業必須關注自身的環境行為,實行綠色品牌經營,開發綠色產品,提高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
3、企業的傳統模式制約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經濟發展依然是以犧牲自然資源和環境為代價換取物質產出不斷增長的傳統發展模式。在傳統模式主導的宏觀形勢下,相關法規和經濟政策對企業把環境成本納入經營決策和發展戰略中缺乏足夠的激勵,從而使我國企業的綠色競爭力不僅與發達國家差距大,而且在國內市場也缺乏競爭優勢。
4、國家的政策法律制度是企業綠色管理戰略的保障
一個國家的政策法律制度強有力的保障了經濟的運行和發展。比如,綠色稅收制度,企業生產經營的許可證制度和企業融資的綠色約束制度。從企業自身來說,通過從線性價值實現模式轉向基于循環價值鏈的經營模式,不僅能夠指導企業提高創新能力,而且有助于企業與消費者、供應商、其他企業、政策制定者等所有利益相關者建立良好的關系。
四、企業實施綠色品牌戰略
品牌戰略就是企業將品牌作為核心競爭力,以獲取差別利潤與價值的企業經營戰略。“綠色”代表的是環境保護環境與人類和諧生存、共同持續發展的思想理念。綠色品牌戰略就是企業以建立環境與人類的和諧為核心競爭力,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綠色化,對企業發展目標、達到目標的途徑和手段等進行全局性、長期性總體謀劃。企業實施綠色品牌戰略要切實抓緊綠色產品這一載體,賦予綠色品牌更多的內涵,體現綠色經營管理文化,灌輸綠色經營管理觀念,豐富品牌承載量,擴展品牌深度,從而實現品牌價值最優化、最大化。綠色品牌戰略包括:一是具有高度責任意識的綠色品牌定位;二是精細而健康的綠色品牌維護;三是科學系統的綠色品牌經營管理;四是長期不懈地進行綠色品牌修正等等。
1、樹立企業的綠色品牌觀念
企業應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謀求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經濟增長的核心問題來考慮,把綠色品牌塑造作為今后工作的首要觀念和基本思想。企業可根據企業的現實情況,站在維護全人類的生態平衡發展的高度,以不斷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保證消費安全為出發點,從培育企業文化入手,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對全體員工培養環保意識,建立健全“綠色”運行機制,使綠色品牌觀念真正成為經營管理的行動指南。
2、企業必須進行制度創新,適應新形式下的市場競爭
在中國現時期的市場經濟狀況下,同行業間的競爭日益劇烈,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不斷涌現,綠色品牌觀念已深受重視,被越來越多的企業融入長期的發展戰略當中。如果哪個企業還維系著傳統的發展模式就會逐漸在競爭中處于劣勢。所以要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必須進行制度創新,促使傳統發展模式向可持續發展模式轉變。在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制度支持下,企業通過綠色技術創新,建立新的競爭力策略才能獲得競爭優勢。
3、積極開發綠色產品的生產和消費領域
我國的綠色產品開發有著潛在的巨大市場。由于目前宣傳力度不夠和進入國內市場銷售的綠色產品有限,消費者對綠色產品還重視不夠。要通過多種方式,進一步加強綠色產品的宣傳普及工作,增強廣大消費者的安全和環保意識,促進我國綠色產品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要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購買和消費綠色產品,不僅有益于自身健康,也是為了保護環境。
4、加大綠色產品科技開發和推廣的力度
發展綠色產品,關鍵在科技。企業應當加強對綠色產品生產加工技術的研究,推廣現有成熟技術,完善科研開發、咨詢和推廣服務體系。
5、國家積極促進綠色產品標志監管體系
積極推促進綠色產品標志是促進綠色產品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頒布了多個規范綠色食品生產的規定和標準,要在此基礎上,借鑒國際經驗,進一步修訂和完善我國綠色食品管理法規和技術標準,規范綠色食品的生產和質量控制。要強化對綠色食品管理規定和標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綠色食品這一國家標志的權威性。
結論
通過綠色管理戰略的實施,可以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減少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所以在我國企業推行綠色管理已經是不容逆轉的選擇,是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必然途徑。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思想觀念的轉變,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物質財富的積累,科學技術的進步,現存的問題都應該能夠得到解決,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將實現真正的和諧。
參考文獻:
[1] 孫興華.綠色經濟呼喚綠色審計監督[J].綠色中國,2004,(23).
[2] 劉慧,陳光.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一種科學發展觀[J].科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4,(8).
[3] 孫文祥,王武魁. 綠色管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3).
[4] 劉欣,趙宏宇.實施綠色管理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保證[J]工業技術經濟,2002,(07).
作者簡介:張亞華(1982-)女,本科,江蘇張家港市,研究方向:企業管理。
(作者單位:昂拓科技(蘇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