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
摘要:在新媒體技術發展背景下,在“網絡+項目+實踐”課程體系的改革中,藝術設計專業需要一系列的改革。本文分析了高職藝術設計學生每個學年課程的變化,研究了藝術設計專業的四類不同的課程類型,并對新媒體背景下的教學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研究
目前高職體系的課程是這樣的,第一學年的時候大部分還是非藝術類的基礎課程,大概有12學時的專業課程;在第二學年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專業課程,學生可以充分展露自己的才華,顯示自己的創意。到了第三學年的時候學生進入了頂崗實習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學生主要是通過實習來完善自己的專業技能。
在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下,上海城建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也經過了許多的調整:比如在《廣告設計》這一塊,增加了新媒體廣告的內容;在《商業策劃與推廣》這門課中,增加了運營的內容和新媒體寫作的內容。學生在學完這門課以后,不但可以擁有自己的公眾號,還能熟練地制作H5頁面,對文章進行排版,并進行一定的運營和維護;增加了《數字媒體設計與制作》這一門課,學生應用剪輯軟件,學習視頻拍攝,這樣學生能夠進行短視頻的拍攝與制作,并可以將短視頻融入新媒體平臺;增加了《文化創意產品與制作》這門課,在文創產品的制作過程中,也會大量運用新媒體的技術、VR技術等,實現文創產品的增值。
藝術設計的專業共有幾種類型的課程:第一種類型是基礎繪畫課,這是藝術設計的基礎課,學生在大一進入學校的時候,繪畫的能力良莠不齊,教師對他們的美術能力進行一個提高和提煉。在基礎課程中,也提前通過一些海報的制作,讓他們能夠對新媒體有一個粗淺的認識。第二課程是平面設計課程,平面設計課程一般以項目式為導向,將企業的一些項目引入課程中,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設計能力,同時也對設計公司崗位的要求有一個提前的認知。在這門課中如何將創意和藝術相結合,這是一個重點,并且設計出來的東西需要接受市場的檢驗。第三類課程是軟件類課程,軟件類課程一定要實時根據新媒體和新技術進行更新,將新媒體運營的常用軟件設置到課程中去。第四類課程是實踐類課程,在實踐類課程當中,教師需要明確地告訴他們,新媒體也是他們可以研究可以實踐的對象,這樣學生才會在實踐課程的練習和操作中去思考新媒體,同時不少學生能做出關于新媒體優秀的作品。
有關新媒體背景下的教學有這樣幾個建議:
一、要注重實踐
有關新媒體內容教學的一個特點就是,技術一直在變化,它的產品更新是非常快的,這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如果我們還是通過照本宣科的教學去上課的話,只學到了新媒體的部分理念,但是并不會在新媒體上進行自己的操作,這樣達不到訓練的效果。
二、要重視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中有兩類公司,一類公司是新媒體公司。新媒體公司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幫助他完成項目,而我們的學生也可以通過公司外派的項目得到一定程度的能力增長。而現在非新媒體的廣告與設計公司也越來越注意新媒體的發展,去幫助這些公司完成一些新媒體作品,也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在教育中不但要注重創意,也要具有傳承性
新的創意和新的技術不能用老的創意手法,我們要仔細研究新媒體技術的變化,同時一直思考如何把設計應用到新的技術中去,這樣才是一種真正的新媒體下的藝術設計思路的變化。同樣在設計中也要具有傳統文化的傳承,要汲取傳統文化中的精華。
四、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自學能力
現在新媒體很多的技術已經簡化了,比如微信的排版,H5頁面的制作,需要的操作能力是簡化了,但需要的創意和鉆研精神卻提升了。
五、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在新媒體時期,很多工作都是大家要協同完成的,因此團隊合作精神也顯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