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衛
摘 要:鏈式管理是新型管理模式,在這一管理模式下,創新性地進行咬合式分工,可以針對部分初創型企業的人力資源匱乏問題,進行組織結構的新探索。
關鍵詞:鏈式管理;分工;管理模式;初創型企業
引言
對于初創型企業而言,團隊從組建初期,就面臨著崗位分工難、協調性差,管理較為混亂的問題。究其原因,首先源于初創型企業對自身商業模式理解不透徹,組織架構不完善,難以定責定崗,人員分工不穩定,變動較大;其次,業務處于初建階段,并未經過成熟運作模式的檢驗,難以形成標準業務動作;第三;由于處于創業初期,常面臨資金壓力,缺乏品牌加持,在設置崗位時,很難招募到專業高度對口的高級人才,新員工通常需要適應和成長過程,這一周期較長,并且要付出一定的額外人力成本。
因此,在企業管理和任務分配過程中,就需要利用到鏈式管理,建立相互關聯、相互激勵的機制,并且在這一機制中,采取咬合形分工。這一分工方法論,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初期的部分困難,同時,這一方法的弊端也會隨著企業發展而顯現,需有一套防范機制。
一.鏈式管理咬合分工的運用模型
1.定義與運用原理
鏈式管理模式,是指在理清企業內部各考,評單元的基礎上,建立考評單元之間相互聯系、相互監督、相互激勵的企業管理運行機制。即采用一 條“無形”的鏈將各考評單元連接在一起, 使企業管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人參與。[1]
所謂的“咬合式分工”是指對工作細節進行一種“切割與二次分配”,管理者對切割后的任務進行分配,每一項工作中有若干任務與另外的同事有所重疊,如此形成相互咬合的工作任務鏈。
2.數理模型與方法論
以數理模型來展示,便于理解鏈式管理的咬合式分工。例如:將現有的五位同事命名為甲、乙、丙、丁、戊;而工作任務主要是A、B、C、D、E。
一般傳統意義的員工與任務的分工對應,可以理為甲同事(A)、乙同事(B)、丙同事(C)、丁同事(D)、戊同事(E),而工作的流水可理解為A-B-C-D-E。這并不難理解。
然而,在初創型企業,尤其是高度依賴智力創新的新型互聯網企業中,在實際操作當中,無法按以上的分工和流程順利進行。例如,某一環節的員工突然請假或離職,某一環節的員工工作效率低下等,都會影響到整個公司的業務運作。原因在本文開篇已經闡釋,初創型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往往人力資源缺乏,一旦某個環節缺失,就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崗位的穩定性尤為重要。
咬合式分工即為這一問題帶來了短期的解決可能性。咬合式分工中的“切割”可理解為對同種屬性的工作進行再細分。將A工作分割成A1+A2,B工作分割為B1+B2,以此類推。對員工進行任務分配時,可以安排成:
甲同事(A1+B1)
乙同事(B2+C1)
丙同事(C2+D1)
丁同事(D2+E1)
戊同事(E2+A1)
如此分工關系,即可以形成一套咬合鏈,相互之間即有分工,不會對身邊同事所做工作感到陌生,加深配合度;在一定特殊情況下,也利于人員崗位調整和臨時替補。
二.咬合分工的運用場景和實踐利弊評估
1.運用場景案例
咬合分工的運用場景在實踐當中,主要是為了針對某一崗位的突然性缺失。
筆者曾任職于某文化企業,擔任管理。在發展初創期,實踐過以上分工制度。例如,首先從工作角度,把拍視頻的工作分為主視頻和輔助視頻,把視覺設計分為主視覺設計與輔視覺設計,把文字編輯分為主撰稿與副撰稿,把產品經理分為主產品經理與副產品經理,把營銷分為主營銷與副營銷。
接下來,視覺設計師因為既會做平面設計,也會拍視頻,因此擔任主視覺與輔助視頻,主要負責視覺優化的工作,同時也負責為視頻編輯的同事進行一些后期動畫的添加和修飾;視頻編輯的同事因為既會拍攝視頻,同事也會拍攝照片,也有不錯的文字功底,因此擔綱主視頻拍攝剪輯與副新媒體編輯;負責專業寫文案的一位同事,也會做一些平面設計,因此擔任主要新媒體編輯,副設計師……以此類推,如此形成了一種強配合的咬合分工鏈,有效解決了人力資源不足,亦或者職位變動的問題。
2.咬合式分工的優勢
(1)短期互補
咬合式最大的優勢在于“短期互補”。創業初期,企業對人才的選擇范圍往往很窄,“工作難找,人才難招”是當下用人單位和求職者雙雙面對的困局,達成有效的匹配很不容易。因此,上級主管要對人力資源格外珍惜。但同時,創業階段,面臨種種艱辛與困苦,員工對企業的薪資待遇,工作氛圍、企業文化很難有一致性的認同感,人才的流失率非常高,在短時間內,又很難招募到同樣的人才進行替補。因此,咬合式分工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彌補,“副職”同事可以短期內,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主職”同事缺失帶來的影響,讓企業不至于陷入“無人可用”的困境。
(2)人與人、人與事的關聯加強
根據觀察,咬合式分工,不僅可以加深團結,增加感情,是天然的團隊建設手段,同時可以加強人與事之間的相互理解,加深對同事工作內容的了解,提升配合度。
(3)有利于績效考核與內部競爭
一個人從事一個崗位往往缺乏比較性,無法比較性,就會導致松懈,一旦有同時產生比較,員工自然會產生心里壓力,市場會暗自較勁與比較,在和同事的比較當中,也能夠加深對自我能力范圍的認知,有利于互相學習與自我驅動。
從主管領導層面而言,每個人完成的任務量、完成情況也有了比較性,在進行KPI制定和總結,任務飽和度分析時,擁有了更多的參考案例。
(4)提供人才儲備的新依據
企業在“做大做強”的過程中,需要足夠的人才儲備,在團隊擴大后,創業初期的優秀員工,將獲得拔擢,成為部門主管。但對于初創型企業而言,僅依賴于工作資歷晉升老員工,這一標準是不完善的。新任主管,往往只懂得自己從前熟悉的業務,對整個部門如何運行,如何配合旁部門感到陌生,采取咬合式分工,在工作初期,便能夠對部門、或垮部門之間的業務進行觀察和體驗,新任主管之后,就會有了更多的理解,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和自身成長。
另一方面,未能拔擢成為部門主管的,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工作狀況,進行工作職能的“重新定義”。對于很多應屆畢業生而言,通常不清楚自身優勢,只有在長期工作磨合之后,才能逐漸清晰。如果單一從事一個崗位,若干時間后再進行崗位調整,常常浪費了時間,會不適應,適應期較長。如果采取咬合式分工方法,在兩到三個工作內容上都能得到鍛煉磨合,在進行輪崗、換崗等崗位調整時,更容易理解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3.咬合式分工的劣勢
(1)工作集中度低
在理論環境下,A1+B2式的咬合分工,單項的工作效率一定無法媲美僅止于A,或者B這種單一的、集中度高、專注度高的工作任務分配方式。在一定情況下,新員工要同時適應兩種以上工作任務,一心二用,不能兼顧。對于能力普通,或者單一專業性人才來說,咬合式分工并不是最適合的分工方式,它更適合于培養綜合型人才或基礎管理者,強行推廣這一分工方式,違背員工意愿,會導致新員工的反感,反而增加員工的離職風險。
(2)量化標準模糊,增加招聘難度
在業務不成熟的初創期,人才招聘的靶向性弱。在招聘之初,盲目套用咬合式分工,采取“以人定崗”,而非“以崗定人”的方式,反而會給HR造成困惑,企業到底要招募什么樣的人才?他在整個鏈條中扮演哪一環?到底是擔任主職,還是擔任副職?如果不能招募到合適的人才,不能密切咬合,這樣的專業型人才招還是不招?會無形中增加了人才取舍、適應崗位、適應咬合鏈的時間成本。
(3)管理失序的情況下 易導致推諉
執行鏈式管理的咬合式分工,需要主管領導對任務分解有明確的劃分,有執行到底的決心。一旦管理失序,責任劃分不明確,員工對工作范圍邊界感到模糊時,主職與副職之間極容易造成相互推諉,導致“兩個和尚沒水吃”的窘境,或者導致“問題上交”,例如,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會缺乏積極主動承擔的責任,首先等著上級領導分配,責任劃分細致后再執行,甚至需要分配到具體細節,造成“心理懶惰”,最終不利于個人和企業的成長。
三.處置預案與轉型
綜上所述,有效執行鏈式管理咬合式分工需要配合一定的保障方法和處置預案,當企業成熟之后,逐漸轉型,優化這一方法,轉為更加成熟的管理模式。
根據鏈式管理的特點,要求采取這種模式的目的是喚起和增強每一個成員的整體責任意識,使每一個成員的績效不再視為個體行為而是整體行為,關系到整體利益,同時影響到個人利益。
因此,對于每個成員的失職行為,部門領導不再只是靠事后處罰, 而是立足于事先督察。其他成員不再是袖手旁觀、相互推諉, 而是相互協助盡可能防止失職和阻止失職效應向部門整體績效傳導。由此,促進每個成員增強自律意識和責任意識,各盡其責、避免失職。[2]
同時,在考核時,要求注意節點。節點指在某一管理層次中的最小考核或評價單元。節點的劃分應滿足以下要求:(1)節點必須是一個行為主體。(2)節點必須有明確的職責范圍和行 為輪廓。(3)節點的職責應有明確的考核標準。[3]
結束語:
對于初創型企業來說,鏈式管理中的咬合分工可謂是“不得已而為之”,雖不能解決初創型企業在用人方面面對的所有問題,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彌補,因此需要客觀看待這一方法論,并且建立相應的處置制度。
參考文獻:
[1]王新華,佟強,張延慶,袁清和.企業鏈式管理模式的理論研究[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1):78-80+83.
[2]余東利.塑造新時期團隊精神——鏈式管理之思考[J].交通世界,2001(09):51.
[3]陳勇.企業鏈式管理模式的理論研究[J].華東船舶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版),2004(02):67-70.
[4]丁自安 鏈式管理是提質增效的有效途徑[J].煤質技術,2005(02):1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