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媛媛
摘 要:在小學階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通常是為了幫助小學生獲取自我發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目標就是實現小學生主體能力的綜合發展,將小學生培養成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本文針對如何通過綜合實踐活動來提高小學生自我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給出了相應的方法,希望對相關研究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自我發展
前言:所謂小學生的自我發展,指的是:在綜合實踐活動的促使下,小學生能夠實現生活自理能力、社會交際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高。由此可見,綜合實踐活動的本質意義就是輔助小學生能力發展。
一、通過自我發現來確定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通常老師都是按照具體的教學任務來設置教學主題的,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引導學生是有一定作用的,然而具體實踐中卻往往忽視了不同學生的差異性。由此可見,主題的設置必須要符合不同學生的愛好、特長和具體學習水平。一旦教學主題設置不全面,學生就無法對教學信息進行全面的把握和理解,無法真正的理解教學目標,也相應的無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除此之外,還有可能會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無法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也無法充分的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創造性,最終限制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效率。因此,小學教師必須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引導,明確學習主題。比如: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周遭環境下有趣簡單的課題為切入點,讓學生通過觀察進行問卷填寫,依據學生具體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主題,在具體的實踐活動結束后,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如此一來,學生的積極性會被充分調動起來,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實現思維模式的拓展[1]。
二、通過自我探索來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研究
所謂主題探究活動,指的是利用具體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應用所學知識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主題探究活動對于整體綜合實踐活動有著非凡的意義。待到主題探究活動結束,就可以將活動主題進行確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所確定的主題進行探究,從而展開具體的實踐活動。比如:教師可以開展例如“可怕的白色污染”等課題來展開研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行進行研究,然后引導他們設計具體的活動方案。學生可以通過討論共同研究出具體的活動方案,然后各組各出一份方案初稿,將方案全部整理并且進行比對,由教師了來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對其進行可行性研究,最終完成方案的擬定。依據活動的要求,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研究和執行方案。按照方案步驟進行分布實施計劃,在每一部計劃執行完畢后,要求學生進行具體的活動記錄,等到所有的方案計劃都完成以后,學生要給出全面的活動報告,并且總結和反思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老師一起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解決。在活動的最后,教師可要求學生進行活動總結,幫助學生完成實踐的最終目標,實現自身綜合素養的提高。
三、通過自我歸納來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料進行整理
對具體的學習而言,學習本身是重要的,而學習總結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因此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我歸納來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料進行整理。由此可見,教師要幫助學生對事物進行深入的認識和總結,要使他們明確事物內在的聯系,要對實踐活動資料進行具體的整合和梳理。學生要對實踐材料有一定的辨別能力,能夠進行合理的取舍。比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垃圾分類狀況調查”資料進行整合和梳理,具體的資料包括圖片、文字以及攝像等。學生可以從資料內容入手,分析垃圾對于環境的污染以及如何解決垃圾污染問題等等。教師可以允許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并且抒發自己的見解,將自己的見解拿到課堂上來和其他同學分享,大家通過互相討論得出最為優質的解決方法。最終找出最為優化的實踐資料歸類方法。最后,還需要對實踐活動進行最終的反思和總結,真正的實現學生的自我提升。
四、通過自我展示來實現綜合實踐活動的交流
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構建一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來幫助學生實現自我的展示。學生可以將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獲取的寶貴經驗以及收獲進行整合,然后匯總好在平臺上進行展示和交流。積極的促進學生進行相互交流、展示以及評價。這里的展示,不僅僅是讓學生表現自己,教師還要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2]。比如:教師可以開展一些小的辯論會、交流會等等。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師要進行有側重的點評,也可以鼓勵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價,通過這些評價來促進學生的進步。在具體的評價中,學生可以對其他同學的觀點提出異議,教師可以組織討論,幫助學生進行具體的學習和進步。最后,教師還應該對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評價。
結語:綜上所述,在具體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從學生本身出發,最終幫助學生實現自我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孫雯.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 學園, 2017,34(29):34-35.
[2]王雅婧. 淺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J]. 學苑教育, 2017,12(12):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