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 劉華偉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沒有食欲,勉強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會傷了胃,甚至引起惡心和嘔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他就樂意接受,并且良好地消化它。同樣,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是這樣。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在數學被誤認為是枯燥學科的情況下,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顯得更為重要,學生對數學有了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樂意走進課堂,去品味學數學的情趣,才會有自主探索知識的可能。無論是優生還是后進生,都會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收獲。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運用各種合理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教學收到好的效果。我結合課堂教學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寓情于教,激發學習興趣
要使學生喜歡上數學課,首先要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喜歡上數學教師。愛是互動的,教師必須以愛學生為前提,對學生滿懷信心和期待,師生情感融洽了,學生自然敢想、敢說、敢問。但經常聽個別老師說學生回答問題積極性不高,其實在我認為是課堂教學藝術不高造成,例如,在學生回答問題后,不論正確與否,都要得到老師的批準才能坐下座位,否則一直站著;學生回答正確,從來沒有給予正面的表揚,回答錯誤,只會招來批評。如此一來,學生老是要看老師的臉色,哪里有學生想回答問題?又何來積極性呢?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向學生傾注自己的愛,為學生搭建一個表現自我的平臺,又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只有真正去愛學生,學生才會喜歡你,讓他們“親其師,信其道”,使他們把對老師的喜歡轉化為對其所教學科的興趣。
二、懸念引入,誘發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情景創設或者課堂提問需要教師的藝術處理,這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有老師課堂提問比較隨便,不能抓住知識點或重難點進行提問,啟發性不強;導入新課或講授新知識,缺乏必要的情景創設;這樣就無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教師要避免繁雜無用的提問,提問題要具有啟發性,情景創設要讓學生產生興趣與共鳴。
如在文字題的教學中,我先出示“藍藍的天空掛著一輪明月”學生一見就炸開了鍋,議論開來,今節課是數學課呀,怎么老師會出語文題呢?我微微一笑,要求他們進行縮句。指名回答后, 我再出示“12乘3/4的積,除以1/2加上2/3的和,求商是多少?”要求學生再縮句,文字題的重點就概括出來了。學生一下子明白了老師的意圖,注意力也吸引過來,學生的思維也隨之迸發出跳躍的火花。
三、“三動”結合,培養學習興趣
所謂“三動”就是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做學習上的真正主人,主動參與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如教學分數應用題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建設小學六一班有男生20人,???? ,女生有多少人?讓學生根據題目中的已知數量和問題補充條件,并列出算式。學生們紛紛舉手發言,補充的條件有:①男生是女生的4/5,列式:20÷4/5,②女生是男生的4/5,列式:20×4/5;③男生比女生多1/4,列式:20÷(1+1/4);④女生比男生多1/4,列式:20×(1+1/4);⑤女生比男生少1/4,列式:20×(1-1/4)......由回答情況可知,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夠主動參與,積極思考,這樣的學習不但溝通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學生在積極的多角度的思維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而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小學生好動的特點,通過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摸一摸等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接受知識。
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先讓學生到舉出生活中的圓形物品,再用自制的學具圓片折一折,找到半徑和直徑,并發現半徑和直徑的關系,這樣既調動了興趣,又掌握了知識。又如在講解“軸對稱圖形”內容時,我提前讓學生準備學過的平面圖形紙片,在上課時進行折疊,看看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學生通過操作后發現,有些圖形能完全重合。通過親自動手操作,不僅培養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有效地調動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學以致用,發展學習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和認識生活中的事物,用數學語言去敘述生活中的信息,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如學習了求圓的面積后,我和學生們來到操場上,我指著一棵大樹,問:“同學們,我想知道這棵大樹的橫截面積是多少,如何算出來呢?”孩子們馬上議論開來,樹的橫截面是一個圓,要求圓面積,必須先求出半徑,但我們又不能把樹砍下來,怎么辦呢?經過討論,大家達成了共識:先量出樹干的周長,求出半徑后,再用圓的面積公式去算大樹橫截面積。決定以后同學們立刻分工合作,派代表量出周長后,就求出圓面積來。學生體驗到學有用處的樂趣,計算起來非常起勁,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認識數學知識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價值和作用,進而提高他們對學習數學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能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師要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使課堂成為富有生機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