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怡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也是他最負盛名的劇本。《哈姆雷特》因其深刻的悲劇意義、復雜的人物性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代表了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而哈姆雷特與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之女奧菲利婭的愛情悲劇是全劇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大部分人認為從頭至尾哈姆雷特都是深愛奧菲利婭的,但在筆者看來,哈姆雷特對奧菲利婭的愛實則宛如一朵逐漸凋零的花,綻放初時鮮亮豐盈,卻在復仇風雨的摧殘下逐漸凋零,直至完全枯萎。
在敬愛的父親被毒死之前,哈姆雷特心中的愛情之花是盛放的。他的父親深愛著妻子喬特魯德,“這樣愛我的母親,甚至于不愿讓天風吹痛了她的臉”,父母深厚的感情使哈姆雷特對愛情充滿了向往和憧憬,堅信愛情是無比純真美好的。在這種理念鼓舞下,他大膽追求奧菲利婭,毫不掩飾自己赤誠的愛意。從奧菲利婭和父親波洛涅斯的對話中可以看出當時哈姆雷特對奧菲利婭熾熱的愛:“他最近曾經屢次向我表示他的愛情”“他差不多用盡一切指天誓日的神圣盟約,證實他的言語”,這些都體現了哈姆雷特對奧菲利婭濃厚的愛意。此時哈姆雷特肩上尚無復仇的使命,奧菲利婭對他而言只是一個美麗單純的女子,他期望與她共浴愛河,所以愛情的花朵在他心里燦爛盛放。
可是在父親去世后,母親的快速改嫁使他傷透了心,“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她那流著虛偽之淚的眼睛還沒有消去紅腫,她就嫁人了”。原先信仰的父母堅固的愛情竟如此脆弱不堪,這給了哈姆雷特極大的打擊。尤其是在知道了父親死亡的真相是被母親現在的丈夫——克勞狄斯毒死后,哈姆雷特更是感到原先構筑的世界在搖搖欲墜。母親的背叛讓哈姆雷特對愛情的真實和信仰產生了懷疑和動搖,“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他無法原諒母親不忠的行為,而對愛情信仰的質疑也從母親推及到了奧菲利婭。
所以即使哈姆雷特對奧菲利婭仍有愛意,復仇的重任和對母親的背叛也讓他看待愛情的眼神不再單純。在第二幕第一場中,哈姆雷特以一副瘋瘋癲癲的模樣闖進奧菲利婭的閨房,衣冠不整,臉色慘白,完全像失了心智一般。“他握住我的手腕緊緊不放,拉直了手臂向后退立,用他的另一只手這樣遮在他的額角上,一眼不眨地瞧著我的臉,好像要把它臨摹下來似的”,雖然哈姆雷特沒說一句話,但他的肢體動作流露出了他內心的痛苦和煎熬。他內心有很多想說的話,但只能在無聲的沉默中傳遞自己的情感。對奧菲利婭的懷疑像巨大的陰影一般籠罩著哈姆雷特,令他無比痛苦,心中的愛情之花在遭受了仇恨、失望、猜疑的打擊后已經失去了蓬勃的生命力。
兩人的下一次相遇出現在第三幕第一場,奧菲利婭受克勞狄斯的指使試探哈姆雷特,至此,哈姆雷特心中的愛情之花已經完全枯萎。哈姆雷特剛見到奧菲利婭時仍稱她為“美麗的奧菲利婭”,言辭中流露了對奧菲利婭的眷戀。但是奧菲利婭卻要將兩人的紀念品歸還給哈姆雷特,這讓哈姆雷特一下從僅剩的愛情幻想中醒來,“哈哈!你貞潔嗎?”,嘲諷的笑聲和突然的質問說明哈姆雷特已對愛情絕望,對奧菲利婭失去了信任。甚至在之后兩人看戲的時候,哈姆雷特也用下流的玩笑刺激奧菲利婭,“小姐,我可以睡在你的懷里嗎”“睡在姑娘大腿的中間,想起來倒是很有趣的”,他用這種方式發泄內心的憤恨,享受報復的快感,往日深情的哈姆雷特已經不復存在了。
但是有人會疑惑,如果哈姆雷特已經不再愛奧菲利婭了,那第五幕第一場墓地中的場景又該如何解釋呢?其實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哈姆雷特在奧菲利婭墓前的表白并非是肺腑之言,更多是為了維護自尊,壓制雷歐提斯。哈姆雷特在知道墓中女子就是奧菲利婭后并沒有立刻現身,反而是被雷歐提斯跳入墳墓的舉動引了出來。他在聽完雷歐提斯悲壯的發言后,感覺自己的地位受到了挑戰,認為自己才應該是那個表達深切悲傷的人。“哪一個人的心里裝載得下這樣沉重的悲傷?哪一個人的哀慟的辭句,可以使天上的行星驚擰止步?那是我,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特意強調自己的身份,目的就是將雷歐提斯與自己區分開來,以彰顯自己的尊貴,從而壓制雷歐提斯。在哈姆雷特看來,誰更愛奧菲利婭只是個題目,“我愿意為了這個題目與他決斗”,哈姆雷特試圖用荒誕的比喻來證明自己更勝一籌,“你會吹,我就不會吹嗎”證實哈姆雷特一系列夸張的抒情也只是張嘴就來的空話。而且在這一場爭辯結束后,哈姆雷特說:“這個題目已經講完,現在我可以讓你知道另外一段事情了。”獲得勝利后的哈姆雷特冷漠又快速地進入了下一個題目的討論,如果此時的哈姆雷特仍深愛著奧菲利婭,他絕不會是一副冷酷的模樣,正因為心中的愛情火焰已經熄滅,才會一心想著復仇的計劃而不顧旁他。
哈姆雷特和奧菲利婭的愛情是復仇和陰謀的犧牲品,愛情之花從綻放到凋零的過程充滿了悲劇色彩,成為了構成哈姆雷特悲劇形象的重要部分。但《哈姆雷特》畢竟是一部以復仇為主題的悲劇,讀者應該正確看待兩人愛情悲劇對于復仇主題的輔助性作用,從整體上對其加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