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
近幾年來,國家為提高教育質量已經做了很大的努力。一輪又一輪的課程改革,都是向著提升教學質量邁進。然而,改革需往前推進,關鍵還是要深入到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要深入到課堂當中去。可以說,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方式仍不改變、仍不關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行為、不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再美好的教育遠景都難以實現。因此,對于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我們教師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是從實踐層面上來講,教師要在課堂上體現新課程改革理念,實施有效甚至高效的課堂教學,還需要認真地實踐并在實踐中提升。
一、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理解力
創設良好的情景能夠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到注意力和興趣,避免教學過程中的死板枯燥。由于數學學科內容眾多,知識點復雜,需要高度的思維邏輯能力,因此學習難度較大,教學任務也比較重。通過創設情境進行數學教學的關鍵就在能夠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領作用。以小學數學課本中比和比例的知識為例,課堂教學時會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概念混淆的情況,學生對于比、比例、比值的概念和知識的運用較為模糊,因此容易出現錯誤。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運用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深刻理解知識的含義和其不同,掌握其使用方法,避免模糊,在趣味性的活動中得到對知識概念的理解把握。
二、運用多媒體,使抽象知識形態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在教學領域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成為教學有效性實現的良好幫手。小學階段學生較為活潑好動,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不強,數學學習中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比較薄弱。因此傳統對耳提面命式教學和題海戰術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打下扎實對學習基礎。教學改革要求培養全面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綜合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教師可以通過制作教學動畫,將抽象的問題通過可愛的卡通形象和簡單的動畫內容表達出來,使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得到綜合的運用,在全面利用教學設備的同時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例如數學新教材中“平移”一課,可以將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內容作為案例進行展示,利用多媒體制作如“旋轉門”、“推拉門”的動態過程,通過演示它們的運動過程,進一步總結出更多平移的現象與概念。并設計跳方格動畫進行物體位置變化過程的演示,由于動畫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視頻形式,因此在集中注意力的情況下能夠充分感受到平移概念的運用。同時配以當下最受學生們喜愛的卡通形象進行對平移過程和其基本知識的講解。將生動的動畫中貫穿生澀難懂的數學知識,在提高教學趣味性的同時,還將復雜知識簡單化,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和掌握。
三、轉變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中曾經提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是針對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而言的,由此可見,它要求的是不斷完善學生的學習方法,根據小學數學的學習內容和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進行對學習方法的探究,從而培養適合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思維方式,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
比如,在學習小學數學的倒數章節時,倒數的概念大多數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對其并無了解,如果只是單純的對定義進行講解和介紹,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那么學生雖然記住了概念卻很難運用。因此可以采用的是開放式討論學習的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知識概念的陌生提出相關的問題和想學習了解的方面,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師生共同確定本節課的目標,針對倒數的意義、方法和用處等進行研究和探討。在確定了學習目標后,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從對概念的初步認知開始,找清定義,明白倒數的意義。
四、提供材料,培養數學思考能力
良好的數學思考能力,主要體現在是否敢于思考和獨立思考。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思維習慣的培養提供足夠的空間和時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學生的思考進行引導,而不是一味的注重將知識的結果教給學生,要積極的為學生的思考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準備充足的思維材料,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訓練,從而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同時要多注意學生在進行感性材料的思維時容易受到思維定勢的困擾而不能全面考慮問題。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讓學生多分析多思考,學會舉一反三和逆向思維,多接觸豐富的思維材料,培養學生靈活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實現對事物由表及里的認知過程。教師還應當多注意教學時的方式方法,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學生主動進行知識內容的探索,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敢想敢做,大膽進行思維與假設,在探索中不斷修正自己的思維,從而向更加科學的思維方式邁進。
小學數學教學策略不僅僅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也需要是學生對其學習方式進行改變和創新。因此在小學課堂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進行知識的引導。教師還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習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習慣,引導學生立足于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充分利用所學知識,逐步找到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是對我國教育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的進一步落實與推進,對我國教學的可持續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為祖國的未來建設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