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修紅


1 研究緣起
記得有一次,我繪聲繪色地導入新課,學生也被我帶動的很好,然后我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美麗的黃昏》。沒想到班里的學生哄堂大笑,有搗亂的學生大聲地說:“老師,你得了健忘癥了嗎?這首歌曲我們上節課就已經上過了啊?!闭f完朝其他同學得意地擠眉弄眼,我的臉一下子紅透了。后來回想發現,其他平行班級都被學校舉行的活動“侵占”了時間,唯獨這個班級上課時間保證,但我忘記了,于是出現了開頭的那個場景。
如果在一個班里多出現幾次這樣的場景,我想我的威信將會全無。紀律都管不好,何談教學質量呢?這次事件過后,我就開始在我的筆記本上記錄下這個班級的授課進度,就在名冊上寫上幾月幾日,上至第幾頁什么內容。這個記錄很簡單,但是功效卻不小,這就開始了我的“課堂記錄”。
2 “課堂記錄包”的敘述:
《記錄美學》里講:所謂記錄,是指已完成的活動或達到的結果所提供客觀證據的圖文資料。本文中的“課堂記錄”是指在音樂課堂中或者課堂后,達到一定教育教學目標后的文字記錄或音像記錄。一本“音樂筆記”,每個班的“音樂課堂情況登記”,還有一本標注過的音樂書,幾個錄像片段,構成了筆者的“音樂記錄包”。
3 “課堂記錄包”在音樂教學課堂中的實施
3.1 記錄教學常規,促進課堂管理
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一些“教學常規”。這些常規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摸索的積累,是適合自己,提高課堂的有效方法。
(1)記錄學生座位,保證課堂有序性
每屆新接的班級基本有7個,每班45名新學生,我就要記住270個新的名字。從第一節課開始就得記住名字,不然,老師叫學生就沒有指向性。尤其在上課要指定哪個學生表演的時候,老師通常會用手指著哪個學生,說:“你來?!笨墒牵瑢W生并不一定知道老師指著他,很多時候會發生連續站起來4、5個學生,但都不是老師想叫的那個學生。于是,紀律就開始亂了。尤其是在帶一年級的時候,如果你不能叫出“搗亂者”的名字,一年級的小朋友是不會理你的。
每年我都會準備好一本“音樂記錄本”,里面有我所教班級的座位表,里面記錄學生的名字,更標注了一些特別關注的學生,還在名字后面標注學號。就放在講臺上或者鋼琴上,這可是我的法寶,有了它,上課的時候,我總能輕松地叫出我想叫的名字,記錄學生的課堂表現時,學生知道老師認識他后,也就變得有紀律約束了。
(2)記錄教學進度,保證教學延續性
也許你會說,教學進度還用記嗎?一開學不就制定了嗎?可是我們小學音樂老師“班多課多”, 學校也經常會搞一些活動,實際情況往往會換課調課,很可能會導致教學頭緒雜亂。如果全憑記憶,勢必會漏掉很多信息。比如說:因為學?;顒?,這個班級2節課沒有上,現在該上哪里了?這個學生上節課表現怎樣?課堂上發生過什么特殊情況?上節課曾經說過要在下節課里實行的事情是什么?有時候因為時間關系,可能有幾個學生還沒有完成任務,老師會輕易地說句:下節課再檢查??墒堑搅讼鹿澱n,你還會記得這個事情嗎?
我想,阻止以上這些情況的出現除了及時地記錄教學信息,別無他法。有記錄的話,下次上課只要翻出“筆記本”看下就明白進度了。所以說,有效記錄音樂課堂信息是我們音樂老師必須具備的本領。這樣的記錄可以免除一些無效的環節,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3)記錄班級表現,激發集體榮譽感
小學生班級榮譽感很強,我利用教平行班的優勢,把每個班級每節課的課堂表現記錄在黑板上,每半個月評比一次,前三名的頒發表揚信。現在的課時設置是每個班級每周2節音樂課,半個月評比一次,其實就是4節音樂課評比一次。記錄的方法很簡單,我采用的是最古老最易操作的方法:在黑板上寫“正”字。一節課中,提醒一次就在黑板上寫上一筆,但是如果一節課中,班級學生表現突出,可以擦掉一筆;如果提醒沒超過5次,那就打一個五角星。每節課統計,半月總結。這個記錄實施以來,上課的紀律基本不用我管了,為了得到那珍貴的五角星,為了不在自己班級后面有減分的筆畫,每個班的學生都竭盡全力地表現自己,表現所在班級的能力。當班級得到一個五角星時,我通常讓進步最大的學生親手添,那位學生添五角星時接受大家羨慕的眼神的感覺我想比老師再多的語言都有用。而因為一個學生加上那減分的一筆時,學生發出的惋惜聲,足以讓那位表現不佳的學生后悔一節課。
(4)記錄學生表現,保證評價準確性
《音樂課堂標準》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科學,真實,準確,而現實情況小學音樂課時有限,面對的學生數量眾多,一般音樂教師不太可能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了如指掌。那么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呢?我認為一本小小的“音樂有效記錄本”就可以很好地解決問題。開學初,我把學生名冊復印20張左右訂成“音樂有效記錄本”,每節課學生回答問題對了,給他加上一顆五角星;歌唱的好,加一顆五角星;提出有建設性的問題,加一顆五角星……在學期末,我可以根據這些記錄的軌跡,科學、真實、準確地評價學生。
3.2 記錄偶發事件,積累教學資源
(1)記錄課堂靈感,促進教學鉆研
課堂上最精彩的莫過于動態生成。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目標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靈感。但是這些靈感可能就是一過性的。等你上好課再想回憶,就怎么也想不出來了。一個好點子遠比一個詳細的案例有價值,所以記錄靈感很重要。
我的做法是,抓緊時間在我的音樂教本上簡短地寫上提示語,等空下來再好好整理,看到提示語,那些靈感的思緒又會回到腦海。這些反思有些我整改在教案課件里,有些特別深刻的我把它寫成文字,保留下來。
比如,在教唱《金孔雀輕輕跳》的時候,我覺得一句一句地教唱旋律顯得很單調。忽然靈機一動,在學唱旋律時可以設計孔雀在和小朋友玩拼圖游戲,把每一個樂句做成孔雀身體的一個部分,老師唱到哪句學生就找出哪句旋律,看最后拼成了什么。我馬上在課本上寫下:拼圖。然后在課余時,設計了這個環節。后來在另外的平行班里用這個設計教學,效果好很多。如圖:
拼成
記錄抓住這些靈感,作用巨大,給我鉆讀教材,研究教法時提供第一手資料,是我最寶貴的財富。
(2)記錄突發情況,觸動研究心弦
音樂課堂上也會發生一點特殊的事情,之所以特殊肯定有其研究的價值。可以用一兩個詞語記錄當時的情況。
周二上課時,“吵大王”張俊彥對我說他頭昏,有點發燒,我安慰了他。在有效記錄本上他的名字后面寫上“發燒”。2天后,又有他們的音樂課,打開有效記錄本,我立刻想到當時的事情。在欣賞的時候,我悄悄地來到他身邊,輕輕地問道:“今天身體好點了嗎?如果不舒服,你跟老師說啊。”我發現,張俊彥的眼睛里有點感動的淚光,在以后的一個月時間里,他都十分配合我。
為什么對學生稍加關注,學生會有如此變化?這是什么力量?提高課堂效率我們可以做哪些事情?當一個個問題在心中徘徊時,就促使我們去研究。這是實踐性教師走向科研型教師的必經之路。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是教師成為研究型教師,所以要求教師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記錄與思考,不能僅憑本體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去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單一重復教學。這樣的記錄有助于教師激起創新意識,并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變化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促使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化,最終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3.3 記錄成熟作品,提高課堂效率
(1)記錄優秀作品,提供學習參照物
身邊的榜樣作用是無窮的。我做過一個實驗,我在平行的6個班級中,選取水平相當的4組班級進行比較。第一組班級我說:下面我們來學習《蘇珊娜》,然后播放錄音錄像,學生邊看歌詞邊聽歌曲,注意力一般。第二組班級,我說:我們馬上要學的歌曲是《蘇珊娜》,我這里有教材配套的錄音帶和比你們高一屆的哥哥姐姐們演唱的錄像帶,你們要欣賞哪個版本?學生們都選擇自己學校同學唱的版本。他們的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表現得很感興趣。結果欣賞上一屆學生錄像的無論從興趣,注意力持久度,學習效果都明顯好于聽教材配套錄像的。雖然教材配套的錄像錄音水平比我們自己學校學生高,但是教材配套的作品離我們很遙遠,但上一屆的學生就在我們身邊,學生感覺他們的水平我們努力一把也能夠得到,感覺很近,這也符合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所以我平時比較注意積累資料,尤其是當一個班級或一個學生比較好地演繹出歌曲時,我都會及時地拍錄下來,為以后的教學提供參照物??梢允〉艉芏嗾Z言描述,讓學生達到要求的高度。
(2)記錄“歌曲日志”,提供伴奏資源
好的伴奏可以激發學生的歌唱情感,提升學生的歌唱能力,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有準備的伴奏可以讓教師更加自信。
音樂書本上的調號,我的理解應該是一般學生最高能達到的調,當然,能達到這個調,并且唱得不是很吃力這是最好的。但很多歌曲,在實際情況中,學生是達不到那個調的。我已經試過2屆學生,音樂書本上的歌曲要改調的也就那幾首歌曲,而改的調也一摸一樣。我的做法是,記錄改調的歌曲,把改的調號寫在音樂書本上原有調號旁邊。下次上到這一課時,就有參考,心里有底。比如六年級的《一二三四歌》,書本上的原調是C 調,最高音在小字二組a上,這對于學生來講有點高,我們的學生在G調上唱得比較好。所以,我就在C調旁邊記錄下G調。
一首歌曲可以有很多伴奏音型,但總有一種是最適合自己又適合歌曲風格的伴奏音型。找到后就把伴奏音型有效記錄在曲譜上。有些歌曲可以從頭到尾設計一個伴奏音型,而中高段的歌曲根據其風格特點可能一首曲子需要2到3個伴奏音型。
(3)記錄音樂腳本,培養創新能力
利用本學期學過的歌曲或者樂曲,讓歌曲,舞蹈,器樂生成一個作品,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多種形式地復習、表現?!兑魳氛n程標準》里要求我們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因此,我們的音樂活動設計要強調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演唱、演奏、聆聽、綜合性藝術表演等音樂活動。音樂有記錄,老師運用起來得心應手,下面就三年級我編的一個案例說明情況:
微型音樂劇《小牧民的一天》
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后,孩子們三個一伙、五個一群(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坐好)。只見他們或是在屋檐下數著雨滴(1、2、3兩組),或是在草地上追逐嬉戲(7、8兩組聽到音樂起立用手指畫旋律線),或是排著隊伍整齊地出游(4、5、6組)(播放《童年的回憶》三個主題音樂。全由孩子聽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音樂用手畫旋律線。)
多么快樂的童年回憶啊。讓我們騎上棗紅色的駿馬,當一回快樂的小牧民吧。(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注意活潑跳躍的情緒歌唱,用“斷”的歌唱方法歌唱)。
我們來到了美麗的草原,看到了夕陽西下,太美了。讓我們一起傾聽黃昏的聲音。(口風琴合奏《美麗的黃昏》,二聲部。)
黃昏過去,夜晚降臨。 小伙伴們都睡覺了,這是一個平常的農家小院,卻上演特別溫馨的畫面,一起感受吧。(演唱《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注意優美抒情地歌唱,用“連”的方法歌唱。)
結束:溫馨的畫面,甜美的歌聲,希望我們三年的同學每天都過得開心、快樂。今天的微型音樂劇《小牧民的一天》到此結束。
4 實施“課堂記錄包”要注意的問題
4.1 簡單、簡潔
本文所有的有效記錄沒有固定格式,不需要太詳盡,有話則多,無話則少,有時只需幾個提示詞,可以提示自己即可,它更多的作用是提醒。
4.2 需求、精煉
一節音樂課,從教材分析、資料積累、教學設計、課件制作、課后反思,要記錄的東西實在是太多,本文所說的有效記錄不需要全面覆蓋,只要記錄那些特別令人有感觸的方面即可。
4.3 堅持、有效
盡量把有意義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每一件事情總有它的正反面,也許記錄這些事情有些繁瑣,音樂課堂沒有這些記錄也能上好。但是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有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只要是對學生、對課堂有幫助的,就應該堅持不放棄。教師不僅要會記錄,而且要判定記錄是否有效,如果花大時間去記錄那些無效的,結果得不償失。
早幾年,我的音樂記錄沒有形成系統,通常是想到哪里記到哪里,往往是記錄了也就丟棄了?,F在經過總結梳理,自己形成一個體系,每年都按照以上幾個環節在操作,感覺現在上音樂課效果好而且輕松。學生因為有了老師的更多關注,在音樂課堂里也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莎士比亞說“再好的東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記憶,也有淡忘的一天。”而課堂記錄包,可以使這些記憶得以保存,使音樂課堂扎實高效!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晨曦小學西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