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各行業的大力支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土木工程行業也成為了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飛速發展帶來的除了非凡的成就,當然也有亂象,因此國家有關部門加大了對土木工程行業的監管,土木工程檢測作為社會第三方機構,承擔著質量監管的重要職責,因此檢測實驗室建設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我國土木工程行業能否健康發展。
關鍵詞:土木工程;檢測實驗室;管理模式
1 土木工程實驗室科學管理模式的特征及重要性
各企業對土木工程實驗室進行管理,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有效的調節和平衡試驗資源以及試驗活動之間的關系,以達到提升試驗質量和效率的目的。而科學的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藝術性,經濟性以及創新性,同時,管理模式也能體現出實驗室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有效的提升實驗室質量,以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土木工程人才。對于土木工程檢測實驗室來說,管理的質量和水平直接影響著檢測質量和人才質量,根據調查顯示,科學的管理方式能夠有效的提升從業人員的創新意識,提升從業人員的實踐操作能力,因為實驗室具有現代性的科技特征,符合當下企業對于人才培養要求,有助于推動人才的全面發展。
2 試驗檢測行業的概況
工程試驗檢測貫穿于工程的設計、施工、監理、驗收、養護、維修等各個環節,從設計初期的地質勘察到施工建設再延伸到使用中的監控養護,均離不開試驗檢測。試驗檢測是工程建設中進行質量、進度、費用三大控制的重要手段。工程試驗檢測機構主要由以下幾種組成:一種是甲方、施工、監理、勘測設計、材料生產企業等工程建設相關企業的試驗室;一種是企業性質的第三方試驗檢測機構;一種是各級質量監督管理部門設立的帶有政府色彩的質量監督室。
3 新形勢下土木工程實驗室管理模式以及運行的分析
3.1 實現了實驗室的科學統一管理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以及社會對于土木工程檢測人員的要求不斷的提升,各土木工程檢測企業也逐漸的開始對實驗室的管理模式進行了改革和創新。為了實現統一科學的管理,提高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實現資源以及信息的共享。企業對實驗的管理進行了一定的改革,對于實驗室購進的器材設備以及相關的材料都進行統一的規定,并且進行登記管理,對于器材的驗收,使用,保管,以及后期的損壞維修,設有專門的登記管理人員,對于實驗室的器材等相關的事物進行登記和保管。如此,有助于形成統一化的規劃和管理,方便管理的同時,也能提升實驗室的質量和效率。
3.2 規范標準意識
檢測實驗室試驗檢測的權威性源于試驗過程的規范和標準。在實驗室中,培養檢測人員規范標準意識就顯得特別重要。工程建設領域主要有公路、橋梁隧道、民航機場、市政工程、水利水電、建筑、鐵路等,而每個領域適用的規范標準不盡相同。在培養規范標準意識的同時,也要清楚認識到各自領域適用規范標準的不同。
3.3 工程結構檢測、鑒定方法
一般工程結構檢測方法,從理論上講,大體可以分為兩類,即靜態檢測方法和動態檢測方法。工程結構靜態檢測主要通過觀測和靜力檢測獲得結構實際尺寸、材料彈性模量和強度等數據,然后通過力學分析確定結構的工作性能與可靠度水平。目前我國已有的結構可靠性評價及損傷鑒定標準主要依據該方法。靜態檢測方法的測量結果直接且較為可靠。但是,由于工程結構特別是大型工程結構,一般形體大、構件多且有隱蔽部分,對工程結構所有構件采用靜態量測的方法測定其實際性態,工作量巨大,對于某些結構和構件無法測量,靜態檢測方法存在應用條件受限制和工作效率較低的缺點。結構動力檢測技術是利用結構的動力響應識別結構模態參數或物理參數,評價結構性能、判別結構損傷的方法。結構動力檢測不受結構規模和隱蔽的限制,只要在可達到的結構位置安裝動力響應傳感器即可。目前高效模塊化、數字化的動力響應量測技術已為結構動力檢測方法提供了技術支持但是,此法存在受到結構動力量測信號質量和數量的限制。實際操作上,工程結構的檢測鑒定的基本方法如下。
(1)經驗檢測鑒定法主要以原設計規范或規程為依據,按個人目視觀察及規范定值計算結果來評定工程事故的一種經驗評定法。此法特點是荷載計算以實際調查為準,材料強度取值一般按經驗評定,圖紙規定的材質數據僅作參考,對原設計中采用的規范依據、理論公式、計算圖形,主要看是否與實際結構工作狀態相符,否則,應按實際狀況進行修改。經驗法一般不使用檢測設備和儀器,主要憑個人經驗,受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較大。這樣,即使是鑒定人員專業技術水準較高,也未必判斷準確。
(2)實用鑒定法是在經驗鑒定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克服了經驗鑒定法的缺點,十分重視檢測手段和測試技術,對于結構材料強度等有關力學參數,一定采用實測值并經統計分析后才用于結構的分析計算。在各項結果的評定中,均以原設計規范的控制條件為標準,經討論分析后提出綜合性鑒定結論和對策建議。
3.4資源信息共享
近年來隨著政府部門對于建筑市場監管的進一步規范,以及工程檢測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工程檢測企業如雨后春筍般逐漸多了起來,各大檢測企業也都加大了檢測儀器設備的投入力度,但當今的時代已從以往的信息孤島向大數據和大共享邁進,傳統的管理模式,通常是使用率不高,浪費嚴重,導致部分設備因利用率低而積塵無法進行使用。在新型的管理模式下,對于實驗室資源的購買和淘汰,都需要進行“項目預算”“使用審批”的環節,各相關檢測實驗室想要進行設備的購買需要向相關的申請部門進行申請,并且列出經費計劃,在公司審核通過之后,在交由采購部門進行集中的登記和采購。如此,便能在信息采購部門建立起資源的信息數據庫,實現資源的共享。其次隨著工程檢測工作不斷延伸和拓展,在日常工程中越來越多的需要使用到一些大型貴重儀器設備,這些設備不僅價格昂貴而且通常是一家企業的財力所難以負擔的,所以搭建一個企業間的儀器設備共享平臺是當務之急,由各家兄弟企業出資合力購買大型貴重儀器設備,這樣不僅有效分流了企業資金壓力,同時又提升了儀器設備的利用率,降低了檢測成本。與此同時實驗室則需定期將實驗室中的器材進行數據統計,并且將使用率不高的器材,或者發生損壞的設備進行上報,以此通過信息采購部門,對資源進行重新的整合和分配,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實驗室的質量和效率。
4 結語
對于土木工程實驗室進行管理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設備器材繁雜,所以在管理的過程中需要進行一定的規劃,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資源的整合和調配,同時,不斷提高實驗室隊伍的素質,才能讓其在科學管理的模式下,進行健康的運轉。
參考文獻
[1]孫文靜,崔玉軍.法國國立路橋學校實驗室管理運行模式及啟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2):145~148.
[2]李子奇.土木工程結構實驗與檢測實用技術[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
葉衛東,男,本科,主要從事實驗室管理與研究工作。